企业与事业单位退休金的巨大差距是怎样形成的 企退高工是历史之最

首先,二次分配的顶层制度设计出了问题 。
制度设计把企业养老金的缴费比例的决定权交给了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 。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企业决策层在职工养老金的缴费比例上,都有从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三百区间内的自主选择权 。
大多数国企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的职工及家属人数众多,社会负担十分沉重 。这些企业大都只按百分之六十的比例给职工缴纳养老金 。
这就造成了同样是大学本科高级职称的企退职工的养老金几乎是事业单位的一半 。
更令人感慨的是,企退人员退休后除了养老金再无任何补贴,可他们眼睁睁的看着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领着诸如创建卫生城市补贴、高温补贴、精神文明奖、公务员补贴等等名目繁多的补贴 。
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让广大企退人员感受到了退休制度的明显不公,由此产生的失望和对立情绪,也为年轻人的择业观产生了消极的引导作用 。
其次,企业与事业单位同等条件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给社会风气造成了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 。然而遗憾的是,社会统筹部门并没有进行适时的平衡和倾斜,随着国家退休金涨幅比例主要按退休人员养老金总额为基础加以的落实,差距越拉越大 。
实际上,处理这个问题并不难,比如在国家百分之五的增长空间内,完全可以对同等条件的企退人员在涨幅上倾斜 。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基数和工资总额已经很高了,为什么就不能少涨点呢?
即便是企事退休待遇矛盾空前激化的二零二三年,国家确定了百分之三点八的增长比例,按理说,今年必须做出明显的倾斜比例以缩小差距缓解矛盾,然而事实上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呢?同样是高级职称退休的大学同学,企业的涨了一百多,事业的涨了二百多,差距进一步拉大 。
再次,有些人说了,既然国家给了企业缴费比例的足够空间和选择余地,大多数企业为什么在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时选择就低不就高呢?
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 。我了解的某央企水电施工企业,曾承建了许多新中国的大型水电站 。可由于职工及家属人数接近万人,社会负担沉重,盈利能力低下,曾经有一年因资金链短缺不能按月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差一点进入省失信企业名单 。
这样的大型企业,缴税任务繁重,盈利空间狭窄,没有能力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 。职工退休后无论是高级工程师还是教授级高工,与事业单位同等资历的退休待遇相差甚远,甚至还不如事业单位员工食堂厨师的退休工资,他们怎么能没有意见和情绪呢?
现在,随着企业与事业退休待遇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对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
【企业与事业单位退休金的巨大差距是怎样形成的 企退高工是历史之最】面对困境,回避不能解决问题,选择性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也不是明智的管理路径,任性而固执的按步就班以前乍样还乍样更不能解决问题,该调整该变化的,一定要调整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