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

文章插图
【跖】跖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zhí,左右结构 。指脚面上接近脚趾的部分,脚掌;跳跃。出自《吕氏春秋》——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 。
基本介绍中文名:跖
拼音:zhí
注音:ㄓˊ
笔画数:12画
基本信息郑码:JIG,U:8DD6,GBK:F5C5笔画数:12画,部首:足,笔顺编号:251212113251五笔码:khdg 拆分:跖=口(K)+止(H)+石(D)汉字释义【zhi】跖zhíㄓˊ脚面上接近脚趾的部分:~骨 。脚掌 。跖(1)跖zhí(2)(形声 。从足,石声 。本义:脚掌) 同本义 [sole (of the foot)]跖,足下也 。――《说文》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 。――《吕氏春秋》跖zhí(1)踏,踩 [tread]跖劲弩 。――《史记》跖达膝 。――《淮南子·脩务》上无凌虚之巢,下无跖实之蹊 。――张协《七命》(2)又如:跖实(兽足踏地)(3)跳跃 [jump]跖魂负沴 。――《汉书》跖骨zhí gǔ(1)[metatarsal bone]∶组成足底的小型长骨,相当于手的掌骨 。介于跗骨和趾骨之间 。每一足有五块 。(2)[cannon bone]∶掌骨跖痛zhí tòng[metatarsalgia] 跖骨处的一种痉挛性烧灼痛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脚奴隶)起义 。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披靡 。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範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古籍解释康熙字典《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之石切,音只 。《说文》足下 。《淮南子·说山训》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必食其跖 。又《韵补》叶职略切 。《张载·七命》圜案星乱,方文华错 。封熊之蹯,翰音之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