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隋朝佞臣裴矩为何会在唐shy;朝变成了能臣良臣?( 二 )


《旧唐书.列传十三》是这样评价隋朝时的裴矩的:“是时 , 帝昏侈逾甚 , 矩无所谏诤 , 但悦媚取容而已 。”(帝指隋炀帝) 。在《新唐书.列传二十五》中则是这样评论的:“封伦、裴矩 , 其*足以亡隋 , 其知反之佐唐 , 何哉?惟*人多才能 , 与时而成败也 。”
【解密:隋朝佞臣裴矩为何会在唐shy;朝变成了能臣良臣?】为什么同是一个裴矩 , 在隋是佞人 , 而在唐却成了贤人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这么评论的:“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 , 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 , 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 , 臣者景也 , 表动则景随矣 。”这里所说的表 , 是指用来测影子的表 , 景是指由表映出的影子 。也就是说 , 君主如同测影子的表 , 臣子便是表所映出影子 , 表怎么动 , 影子就会随表而动 。若君王不喜欢别人说他的过错 , 那么忠言就会变成佞语;若君王喜欢听到别人的直言不讳 , 那么佞语就会变为忠言 。司马光在此提出了一个极其鲜明的观点:即 , 上行下效 。也就是 , 上梁正而下梁端 , 上梁不正下梁歪 。“楚王喜细腰 , 宫中多饿*” , 就是这个道理 。
裴矩为隋臣时 , 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 , 好做假动作 , 好做打*脸充胖子虚事 。为了取悦皇帝 , 他便不惜劳民伤财 , 在洛阳导演了那场假富裕的大戏 。可到了唐朝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提倡说实话办实事 , 且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皇帝 , 所以 , 隋朝的佞人 , 便在这样的好皇帝领导下的好环境中 , 变成了贤人良臣 。这就是“君明臣直”的硬道理 。
写至此 , 窃以为 , 一定会有人拿内因是变化之根本 , 外因只是变化之条件这一辩证法来驳斥上述观点 。我不想在此讨论鸡蛋与石头的哲学伪命题 , 而只想用《晏子使楚》中的文字来说明 。“橘生淮南为橘 , 生于淮北为枳 , 叶徒相似 , 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由橘变枳 , 就是因为淮南淮北水土不同 , 也就是生长环境不同的原故 。不然 , 古人怎么会总结出:“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的道理呢?如果没有唐太宗时期良好的社会环境 , 裴矩说什么也不会由佞变贤的 。由此可知 ,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 是能让一个作恶的人 , 变成一个向善的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