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打得准,全因这位穿五块钱背心、破解了钱学森密码的老人 中国之最钱学森( 二 )


而高伯龙能够接手激光陀螺仪的研究,还是因为975年全国高校撤销了基础课部,在钱学森的要求下,高伯龙从长沙工学院物理教研室,被重新分配到了承担激光陀螺研制任务的学院三系304教研室工作 。
正是这次调整,让高伯龙成就了中国激光陀螺仪事业 。
那么,高伯龙有何能耐,能够等到钱学森的特别关注,让他接手激光陀螺仪的研究的呢?
1928年6月29日,高伯龙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高伯龙年轻时候经历了很多,中学时期就在数理化方面展示出过人的不凡 。抗战期间,16岁的高伯龙投笔从戎,积极参与反抗侵略的战争,直到抗战胜利以后才复员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完成高中学业 。
1947年9月,高伯龙了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除了平时理论方面的学习,高伯龙更钟情于形形色色的物理实验 。毕业之后先是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然后又调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物理教研室工作 。
哈军工主体南下改为长沙工学院,高伯龙一家随之南迁,来到了长沙,物理教研室从事物理理论研究 。钱学森看中的,正是高伯龙在物理研究和实验方面的才能 。
调到304教研室工作以后,高伯龙面临的挑战,就是国产激光陀螺仪的研制任务,而注定是一个异常艰苦的任务 。
其实最开始,高伯龙对激光陀螺仪并没有任何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也仅限于钱学森提供的那两张小纸条 。但高伯龙并不气馁,而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一头扎进了激光陀螺仪领域的研究之中 。
钱学森给的只是简单的原理和线路图,那就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 。高伯龙带领团队先从理论入手,根据激光陀螺仪的性能、要求,日夜颠倒,废寝忘食地忙碌着 。为了逆向推演出激光陀螺的运算原理,他们一遍遍在脑海中构思它的细节,一遍又一遍地推演,一张张草稿上写满了公式,一本本笔记记满了参数,一页页日志记录着每一个操作细节 。
【中国导弹打得准,全因这位穿五块钱背心、破解了钱学森密码的老人 中国之最钱学森】高伯龙仅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搞清楚了一直以来困扰激光研究小组的“离子噪音跟陀螺信号差异”问题 。这让本已经因为此前的失败而失去信心的团队士气大振,也找到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 。
就是靠着这种刻苦的工作和孜孜不倦的追求,高伯龙终于搞清楚了钱学森那两张小纸片上所写的激光陀螺仪的原理,推算出了手稿上激光陀螺仪的理想状态,并于1976年写出了专业的《环形激光讲义》,使得中国激光陀螺仪的研究有了充足的理论保障 。直到今天,研究激光陀螺仪的人不学这本书,就不敢说“入了门”,可见这本书的理论之扎实和影响力之大 。
理论问题解决了,如何实践理论,就成了高伯龙教授团队的首要问题,而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制造激光陀螺仪的技术方向问题 。
当时国内外针对激光陀螺仪的研究,主要有几个不同的方向 。
一个是二频抖动激光陀螺仪,另一个是四频差动陀螺仪 。
二频抖动激光陀螺仪,美国等国已经有了成熟的理论与技术方案,做出的激光陀螺仪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
所以一开始,高伯龙他们的研究方向,也放在了二频抖动激光陀螺仪研究上 。但经过一番研究,高伯龙发现按照目前国内的技术、材料和工艺,根本不能满足制造二频抖动激光陀螺仪的研究要求 。
而激光陀螺仪的研制任务却不能停止,怎么办?高伯龙真的是艺高人胆大,凭借自身对这方面深厚的理论储备,他大胆地提出了“自主研制四频差动陀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