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第七女 李仙蕙


唐中宗第七女 李仙蕙

文章插图
李仙蕙(唐中宗第七女)【唐中宗第七女 李仙蕙】李仙蕙(684年—701年10月9日),字秾(nóng)辉,唐中宗第七女 。韦皇后所生之女中排行第三,初封永泰郡主 。李仙蕙在其父李显复位东宫之后,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长子武延基 。
大足元年(701年)九月,兄长懿德太子李重润和夫魏王武延基私议二张兄弟与武则天内帏之事,为武则天杖杀 。据1960年9月出土的永泰公主墓志铭记载,事件发生后第二天,身怀有孕的李仙蕙因难产而死,但《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记载永泰郡主亦死于坐罪 。中宗复位后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
基本介绍本名:李仙蕙
字号:秾辉
所处时代:唐(武周)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京兆长安
出生时间:684年
去世时间:701年10月9日
封爵:永泰郡主
追赠:永泰公主
人物生平永泰公主李仙蕙,字秾辉,唐中宗李显第七女,母为韦皇后 。公主姿色艳丽,端庄娴雅,“使桃李之花为之逊色”,且才智聪慧,生知百行,中宗极其宠爱,圣历二年(699年),中宗被重新立为太子 。久视元年(700年)九月六日,李仙蕙受封永泰郡主,食邑一千五百户 。下嫁武承嗣之子魏王武延基 。大足元年(701年)九月三日,其兄李重润和夫武延基忤武则天男宠张易之,为武后所杀 。根据墓志铭记载事件发生后第二天,身怀有孕的李仙蕙因难产而死,年仅十七岁 。但《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记载永泰郡主亦死于坐罪 。中宗复位后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 。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志铭出土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家族成员父亲唐中宗李显生母韦皇后夫君魏王武延基同母哥哥邵王李重润同母姐妹长宁公主、永寿公主、安乐公主李裹儿事件争议死因之谜永泰公主,香魂依依;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生于帝王之家,唐中宗李显之女,武则天之孙女;喜荣华正好,年仅妙龄十之有七;恨无常早降,祸起萧墙一命归西 。生之尊贵,葬之显赫,死因神秘 。
唐中宗第七女 李仙蕙

文章插图
年少的永泰公主和驸马武延基(漫画)关于永泰公主的死因,文献记载,唐大足元年九月,永泰郡主(时李显为庐陵王)因参与议论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为武则天所杀害 。一千多年来史学家无有异议 。1982年在永泰公主墓中出土了《大唐故永泰公主墓志铭》墓石后,遂引起对永泰公主死因的争论 。有三种意见:一说根据《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载,论证永泰公主为武则天所害 。《新唐书卷四·则天顺圣武皇后纪》记载:“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杀邵王重润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传》:永泰公主“大足中,忤张易之、为武后所杀 。”《新唐书卷八十一·李重润传》:“大足中,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谮重润与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窃议,后怒,杖杀之 。”《新唐书卷二百六》说:“武延基长安初与妻永泰郡主及邵王私语张易之兄弟事,后忿争,语闻,后怒,令自杀 。”《旧唐书张行成传记载:“后既春秋高,易之兄弟专政,邵王重润与永泰郡主窃议,皆得罪缢死 。”《旧唐书卷百四·张行成传》:“中宗为皇太子,太子男邵王重润及女弟永泰郡主窃言二张专政,易之诉于则天,付太子自鞫问处置,太子并自缢杀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记载:“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 。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 。”儘管这些史书在记载公主的死法上有所出入(令自杀或缢杀或杖杀),但不管採用何种方法,公主死于武则天之手则是毋庸置疑的 。永泰死时还只是个郡主,直到武则天死后,中宗继位,才为其翻案,改封公主,并陪葬乾陵的 。二说永泰公主死于难产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碑 。有人考释1960年9月出土的《唐永泰公主墓志铭》后,竟发现永泰公主的死因与史书所说全然不同 。从墓志铭中“自蛟丧雄愕,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来看,是隐喻武延基被杀,永泰公主为他守寡而孤独地生活着,并未同罹其害 。墓志铭还有一段有趣的文字,说:“(永泰公主)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琼萼调春,忿双童之秘药 。女娥篪曲,重碧烟而忽去 。弄玉萧声,入彩云而不返 。呜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 。”这就清楚地告诉人们,永泰公主不是武则天直接害死的,而是由于怀孕患病致死 。因此,旧史书的记载应予否定 。同时有人有专家根据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块骨盆碎片,复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经科学测量与鉴定,认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较之同龄女性骨盆都显得狭小,并结合墓志铭“珠胎毁月”句,断定“永泰公主死于难产”,而非其祖母武则天所杀害 。一说永泰公主被武则天毒死 。其理由是:一,史书记载武则天杀李重润、永泰公主及武延基于“九月壬申”,即九月初三,这个时间仅仅比墓志铭所记永泰公主死曰“九月初四”早一天,故不能说永泰公主之死与李重润、武延基的事毫无联繫 。二,儘管唐代律法中有孕妇犯罪可缓刑的规定,但不等于惯用刑杀的武则天对永泰公主免于处死,至多也只是缓刑而已 。这恐怕才是墓志铭中“槐火未移”的真正所指 。三,永泰公主未遭杀害,却又突然死去,可能是由于其夫被杀,精神受到打击而小产病亡,或者是服毒坠胎而死,也有可能是武则天採取其他手段使她流产而丧生 。永泰公主墓志铭有“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 。有人判断,“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说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丧命于利刃后,永泰公主仍孤单生活 。“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说明焚烧大槐树之火,即杀武延基之事,虽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 。墓志铭另有“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句 。“珠胎”为怀孕,“珠胎毁月”当是志文作者隐喻公主被武则天所毁 。因身怀有孕,不立斩或杖杀,而缓期逼令服药自杀 。这就是“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所谓永泰公主之“守寡生活” 。皇亲国戚金波粒,冷酷无常索香魂 。可是,还有人基本上接受对墓志铭所作的考释,但仍坚持传统的观点,认为造成永泰公主等死亡的首要原因是武则天的加害,而永泰公主怀孕患病则是次要原因 。关于永泰公主的死因,说法种种,尚难判定 。母亲关于公主的生平在出土的《唐永泰公主墓志铭》中有明确的记载:“高祖神尧皇帝之玄孙,太宗文武圣皇帝之曾孙,高宗天皇大帝之孙,皇上(唐中宗)之第七女也”,不明白的就是公主的生母是谁?究竟是后宫嫔妃还是韦后?曾立人在《关于永泰公主之死》中认为永泰公主为韦后所生,但未作具体的论证;而拜根兴、樊英峰合着的《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一书作为研究永泰公主的第一部专着,则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加以对照分析,详细论证了永泰公主确为韦后所生的事实 。轶事典故一千多年后首先进入墓道的人,还忽然发现了骇人的场景:在墓道的尽头,有一副死人骨架歪斜地坐在墙根,是二十多岁的男人骨架,一般认为他是盗墓者,因为死者的上方开了一个很大盗洞,又不知被谁(很可能是想独吞财宝的同伙)堵住,这位被陷害的盗墓者,只有颓然无助地死在这里,墙上还留下触目惊心的黑手印 。但喜欢浪漫哀情的人,却愿意相信另一种说法:这个一碰即散的骨架,最初被发现时,手里拿着一个龟甲,上面刻着“之闵,永泰,生生世世……”这龟甲和永泰公主的一部分尸骨,后来说不清楚散失到哪里去了 。这不是一堆吓人的尸骨,而是一位英俊有才又痴情的男子,他叫宋之闵,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堂弟 。宋之问很有才华,很巴结张氏兄弟,甚至给张易之端溺壶、倒尿盆,因而也很受武则天赏识 。由于堂哥的关係,宋之闵认识了李仙蕙小姐——那时候她还是郡主,因为她父亲当时被武则天厌弃,贬为庐陵王 。这段爱情,本来很有可能成为美好姻缘,谁知李仙蕙忽然荣升为公主,她中意的宋之闵自然也配不起她的高贵身份了 。永泰公主出嫁后,宋之闵在思念和愁苦中渡过了两年时光 。忽然听说永泰公主被打死了!他寻到陵墓,掏了一个洞下去,整日不吃不喝,只枯坐在墓中,状如身心俱死 。他的好心的朋友,只好将洞口封闭填埋,成全了这位想与永泰公主生同心,死同穴的痴情男子 。只当这个故事是个传说吧!没有传说的历史实在叫人灰心丧气、索然无味 。——见尚爱兰《中国公主》之《看到了不该看到的——永泰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