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县级行政区名 洹水


古代县级行政区名 洹水

文章插图
洹水(古代县级行政区名)洹水,古县名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析临漳县置,治今河北省魏县西南旧魏县 。属魏郡 。因境有洹水,故名 。《资治通鉴》:五代梁贞明元年(915年),刘鄩闻晋军至,选兵万余人,自洹水趣魏县,即此 。北宋熙宁六年(1078年)省为镇併入成安县 。金、元时期为魏县治所;明清时期降为旧魏县里;民国为旧魏县乡;新中国成立后为旧魏西、旧魏东南、旧魏后、旧魏东北四大队驻地 。今为旧魏后村、旧魏东北村、旧魏西北村、旧魏东村、旧魏西村 。
【古代县级行政区名 洹水】自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始置洹水县,历经隋、唐,至北宋熙宁间废止,存在时间长达500余年 。洹水县辖境大致在今魏县西南部及临漳县东部 。此后历经金、元,为魏县治所;明、清、民国以来,洹水改称旧魏县,一直为镇、里、乡、村名称,沿用至今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洹水
政区类别:县
始置年代:北周建德六年(577年)
县治所在:洹水城
所属地区:魏郡
存在时间:496年(577年-1073年)
地理位置:河北南部,今魏县旧魏县村
历史沿革《禹贡》为冀州之域;夏属观扈国 。春秋为卫地,后属晋;战国属魏国 。汉代为内黄县地,晋为长乐县(治在今安阳县永和镇)地,属魏郡 。北齐废长乐併入临漳,隶属司州清都尹临漳县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分临漳县地置洹水县(治今旧魏县),属魏郡(治邺,今临漳县邺镇) 。隋开皇三年(583年),洹水县割属相州(今安阳市)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郡,洹水县改属魏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相州总管府,洹水县复属相州(又称邺郡) 。北宋庆曆二年(1042年),升大名府为北京,遂称京畿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洹水县为镇併入成安县 。金大定中魏县县治(在今大名县城西北二十里魏庄)因水患迁洹水镇(今旧魏县),此地遂划归魏县 。魏县(治洹水镇,今旧魏县)属大名府路 。元代,魏县属中书省大名路(治今大名县城) 。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治被漳河水淹没,遂迁至五姓店(今魏城镇) 。明代,洹水镇因县治迁出,遂改称旧魏县里(乡级行政单位),属京师大名府 。清初,旧魏县里属直隶大名府魏县西路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因洪水毁城,县废,魏县併入大名,旧魏县里改属大名县 。民国三年(1914年),旧魏县属直隶大名道大名县西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旧魏县乡属大名县第五区(驻方里集) 。民国二十八年(1940年)6月,复置魏县,旧魏县乡属河北省邯郸专区魏县 。1945年8月15日,于崔阁成立魏县人民政府 。旧魏县乡属魏县第二区(驻北皋) 。1949年底,县政府迁魏镇,旧魏县仍属邯郸专区魏县 。1958年11月,魏县併入大名县 。是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旧魏县为旧魏西、旧魏东南、旧魏后、旧魏东北四大队驻地,隶属大名县北皋公社,位于北皋公社驻地东南3公里处,分居漳河北堤两边 。1961年5月,魏县建置恢复,旧魏县四大队复属邯郸专区魏县北皋公社 。1963年,发生特大水灾后,旧魏西和旧魏东南迁到位于北皋公社驻地南偏东5公里处,北邻漳河南堤,属车往公社 。旧魏东北迁于旧魏后附近定居,村南紧邻北堤,属北皋公社 。1984年,撤社改镇,旧魏县四村分属魏县北皋镇和车往镇 。典籍记载隋书《隋书》(唐)魏徵卷三十地理志魏郡(后魏置相州,东魏改曰司州牧 。后周又改曰相州,置六府 。宣政初府移洛,以置总管府,未几,府废 。)统县十一,户十二万二百二十七 。安阳(周大象初,置相州及魏郡,因改名邺,开皇初郡废,十年复,名安阳,分置相县,邺还复旧 。大业初废相入焉,置魏郡有韩陵山 。)邺(东魏都 。后周平齐,置相州 。大象初县随州徙安阳,此改为灵芝县 。开皇十年又改焉 。)临漳(东魏置 。)成安(后齐置 。)灵泉(后周置 。有龙山 。)尧城(开皇十年置,名长乐,十八年改焉 。)洹水(后周置 。)滏阳(后周置 。开皇十年置慈州,大业初州废 。)临水(有慈石山、鼓山、滏山 。)林虑(后魏置林虑郡,后齐郡废,后又置 。开皇初郡废,又分置淇阳县 。十六年置岩州 。大业初州废,又废淇阳入焉 。有林虑<谷共>、仙人台、洹水 。)临淇(东魏置,寻废,开皇十六年复 。有淇水 。)元和郡县图志《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