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基本介绍书名: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页数:391页
开本:16
作者:吴根友
出版日期:2004年7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730704059X, 9787307040595
基本介绍内容简介《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主要从价值观念转化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蜕变的历史进程 。中国传统社会按照其固有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规律,生髮出了早期的现代化经济与思想的萌芽 。《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在继承侯外庐、萧萐父等学者关于明清“早期启蒙学说”的基础上,着重从价值观念变化的角度,对19世纪以来部分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关于中国社会停滞论、中国社会不能自我产生出现代文化的种种观点进行了批评 。作者简介吴根友,1963年2月生于安徽枞阳县一个农民家庭 。1986年获安徽师範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武汉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01年10月晋升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先后出版了《中国社会思想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郑板桥的诗与画》(南京出版社1998年版)、《自由的表演与魅力》(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等七部着作,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学术月刊》、《哲学杂誌》(台湾)、《人文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1999年9月~2000年8月,曾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研究一年 。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人生的座右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图书目录序一 序二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二、现代化:普遍的抑或是特殊的问题 1.现代化问题的历史溯源 2.20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代表观点 3.20世纪部分中国学者对“现代化”的理解 4.“比较现代化”视域里另一种可能性之探索 三、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及其本质特徵 1.余英时的“内在超越说”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部分学者对传统价值观的认识 3.“自我中心”与社会关怀的辩证统一——我对传统价值体系的理解 四、古代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分水岭 1.区分标準的讨论 2.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 3.回顾中国现代价值观念生长曆程的意义 五、传统价值观向现代蜕变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及其缓慢发展 2.政治风云的变化及君主专制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3.城市文明的兴起与市民阶层意识的觉醒 4.传统哲学文化与西方文化优秀精神的撷取及其相互熔铸 六、传统价值观向现代蜕变的核心标誌 1.“求真” 2.“贵我” 3.“即工夫即本体”的实践观 七、传统价值观向现代蜕变的多维表现 1.社会风俗的变化 2.学术风气的变化 3.艺术审美价值观念的变化 4.教育观念的变化 5.政治与法权观念的变化 6.公私观念的变化 八、本书研究的範围、方法及其取材的理由 第二章 “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而“决之一己之是非”的价值重估时期 第一节 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1.经济成分的变化与张居正的政治改革 2.市民阶层力量的兴起与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3.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文艺审美趣味的翻新 二、呼唤“真人”的时代精神 1.王龙溪、罗汝芳的“贵真”思想及其对李贽的影响 2.“童心说”的具体内涵及其与前修思想之异同 3.文艺领域里的真情论、性灵说与“求真”的多维表现 三、道德真诚与事实之真的关係——“求真”价值理想在科学领域的表现 1.“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权”——李时珍的医学、科学与哲学 2.“音生于数”,“数真则音无不合”——朱载堉论艺术规律与艺术哲学 3.地理考察与科学发现——徐霞客的科学精神 4.“下学工夫,有理有事”——徐光启对经验科学与理论科学价值目标的阐发 5.《天工开物》与宋应星的科技思想 第二节 重新界定人的价值——重功利而倡平等的新价值取向 一、圣人亦同众人之身——圣凡平等观 1.圣人的概念分析 2.“圣人亦私”的功利观 3.“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圣凡平等” 二、“识有长短,非关男女”——男女平等观 1.“识有长短,非关男女”——男女价值的重估 2.文学作品中的才女形象与男女平等观念在文学领域里的深化 三、“良贾何负于闳儒”——士商平等观 1.“士商异术而同志”的道德价值平等观 2.“农工商贾”皆是勤劳治生之业 3.“衣冠中,多有见利忘义”,“愚夫愚妇倒能见利思义” 四、五伦之中,独重师友之道 1.“以朋友为归” 2.“古人结交惟结心”——文学作品中对“朋友之伦”主题的关注 第三节 “人情物慾”与“天理”价值的重估 一、“非民情物慾”则“以为不善”的新善恶观 1.传统理欲範畴内涵的简析 2.“非民情物慾”则“以为不善”的新善恶观 3.“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新伦理观 4.肯定“人情物慾”的观念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 二、“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的情理二元标準 1.情理範畴简析 2.主情的文艺观 3.文艺创作中的颂情作品 第四节 “各从所好,各骋所长”的个性解放思想 一、“一切条教、禁约,皆不必用” 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李贽论个人自由 2.“古今来莫非话也,话莫非笑也”——冯梦龙的“笑论”及其对旧价值秩序之重估 二、狂者胸次与豪杰精神 1.李贽论豪杰与狂狷 2.文艺美学领域对豪杰、侠士的歌颂 第三章 “推故而别致其新”的明清之际 第一节 “天崩地解”、“海徙山移”的政治变故与时代要求 一、新的社会矛盾纽结和以清代明的政治变故过程 1.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及其公开化 2.以清代明的特殊历史进程 二、“求实”、“经世”的时代潮流与儒学的自我分化 1.“质测之学”的兴起 2.“通经致用”的学术观 3.“性情统一”论的美学理想 第二节 “我者,大公至理之所凝也”——兼顾个性与社会和谐的“大我”观 一、重视“生人之气”与“英尤特立”之士的新豪杰理想 二、“言无我者,亦于我而言无我尔”——挺立道德主体的个性价值 1.“无我”思想的历史内涵 2.“大我”理想的多重意义 3.“有我之非私”——“我”与“私”之区别 三、“以我自爱之心,而为爱人之理”——个性申张与絜矩之道的辩证 四、“坐集千古之智,折衷其间”——“理性自我”与历史批判 1.“坐集千古之智,折衷其间”——历史批判理性 2.“性情相需论”——文艺审美领域里的理性精神 五、“他年之道”与“明日之吾”——开放的社会与发展的自我 六、“大我”理想的人性论基础 1.“人必有私论” 2.“气质之性”一元论 3.“继善成性”、“习与性成”的辩证、发展的人性论 第三节 理欲、情理关係的新整合 一、“天理必寓于人慾以见”——伦理的超越性与伦理的物质性基础关係之辩证 1.人慾恰到好处即是天理 2.“害人慾者,则终非天理之极至也” 3.“人慾”与“生机” 4.“理,形而下也;无理,形而上也 。”——傅山对“天理”观之解构 二、“甘食悦色,天地之化机”——人性的社会需求论之萌芽 1.“天使人甘食悦色,天之仁” 2.“理性爱”之萌芽 3.慎重别人慾之中的公与私 三、“天理、人情,元无二致”的情理统一论 1.王夫之的“情理”统一观 2.正当“人情”即“天理”——文学艺术中情理统一的意识 3.以情抗理和以情抗权——艺术中再现的情理冲突 第四节 “不以一人之私害天下之公”——新公私观 一、旧瓶装新酒——公私範畴的历史内涵及其在明清之际的变化 二、君权“可继、可禅、可革”——突破“三纲”的早期民主政治观念 1.“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公天下”理想 2.“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君臣之名相对论 3.“虚君”“分权”说 4.文艺美学领域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三、“工商皆本”的新经济思想与国民财富之追求 1.“大贾富民,国之司命” 2.统一货币与建立国内统一市场的经济理想 3.“惩墨吏,纾富民”——吏制改革与保护富民的新经济理想 4.文艺作品中重视商人的观念 …… 第四章 回流中前进的18世纪 第五章 结束语 附录一 20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研究的三种範式述评 附录二 熊十力“明清学术史观”斟评 参考书目录 后记
- 2006-2007中国文化创新年度报告
- 《马可·波罗游记》“谜”失中国:漫画版
- 中国天天
- 中国非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 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 王悦
- 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分析与研究
- 中国第一胖
- 农曆六月
- YaYa医师
- 中国着名作曲家 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