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分析与研究基本介绍书名: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张海龙
基本信息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分析与研究书号:57401ISBN:978-7-111-57401-9作者:张海龙印次:1-1责编:刘鑫佳 徐东鹤 常爱艳开本:16开字数:248千字定价:59.8装订:平装出版日期:2017-08-25内容简介本书从一个新的理论层面对新能源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提出了新能源是“中国复兴”的新机遇 。归纳和研判了新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了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数据挖掘,从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效率研究的视角,对新能源进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巨观政策和微观行业细分两个层面给出了明确、科学、合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本书不但有助于从事新能源研究的教学与科研的广大学者、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等对新能源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而且对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学习也必将有所助益目录信息前 言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内研究现状1.3.2 国外研究现状1.3.3 综合评述1.4 中国发展新能源的意义1.4.1 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1.4.2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1.4.3 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最佳化升级,调整经济结构1.4.4 有利于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5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1.5.1 研究内容1.5.2 研究方法1.5.3 研究技术路线1.6 小结第2章理论基础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1.1 能源2.1.2 新能源2.1.3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2.2 哈伯特能源论2.2.1 能源新规则2.2.2 能源配额理论2.3 经济成长理论2.3.1 马尔萨斯的经济成长理论2.3.2 凯恩斯的经济成长理论2.3.3 库兹涅茨的经济成长理论2.3.4 其他经济成长理论2.4 生命周期理论2.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4.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2.4.3 国家成长生命周期理论2.5 权力理论2.5.1 权力变迁2.6.2 权力转移2.6可持续发展理论2.6.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6.2 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6.3 社会与可持续发展2.6.4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7 小结第3章人类能源发展史3.1 人类能源史的四个阶段3.1.1 火与柴草时代3.1.2 煤炭与蒸汽机时代3.1.3 石油与内燃机时代3.1.4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代3.2 泥炭与荷兰、煤炭与英国、石油与美国、新能源与中国3.2.1 泥炭和荷兰时代3.2.2 煤炭和英国3.2.3 石油和美国世纪3.2.4 新能源与中国复兴3.3 能源发展的趋势与特点3.4 小结第4章国内外新能源政策研究4.1 美国的新能源政策4.1.1 美国能源政策的第一次转型4.1.2 美国能源政策的第二次转型4.1.3 美国能源政策的第三次转型4.1.4 美国的“能源独立”4.2 欧洲的新能源政策4.2.1 欧洲能源法律及政策变化4.2.2 欧洲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的主要内容4.3 中国的新能源政策4.3.1 中国新能源政策的萌芽阶段4.3.2 中国新能源政策的启动阶段4.3.3 中国新能源政策的发展阶段4.3.4 中国新能源政策的成长阶段4.4 中国新能源法律及政策解析4.4.1 中国能源法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4.4.2 中国能源政策解析4.5 国内外政策比较对中国新能源的启示4.5.1 建立长远统一的能源战略4.5.2 建立和完善可操作的能源及环境法律体系4.5.3 将能源价格由国家定价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市场定价为主4.6 小结第5章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问题5.1 能源利用的现状5.2 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5.2.1 水电资源现状5.2.2 太阳能资源现状5.2.3 核能资源现状5.2.4 风能资源现状5.2.5 海洋能源资源现状5.2.6 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5.2.7 页岩气能源资源现状5.2.8 氢能源资源现状5.3 国内外新能源发展对比分析5.3.1 国外新能源发展情况5.3.2 国内外新能源发展比较5.4 中国新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5.4.1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制度建设缺位5.4.2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财政政策偏颇5.4.3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不足5.4.4 中国新能源技术创新动力不够5.4.5 中国新能源的二次转换成本高、电力併网困难5.4.6 中国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造成新能源发展压力空前5.4.7 中国能源安全带给新能源严峻挑战5.4.8 中国能源技术落后、利用效率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5.4.9 全球能源危机必将牵制中国能源安全5.5 小结第6章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效率研究6.1 能源效率及相关指标的选取6.1.1 能源效率6.1.2 指标选取6.2 数据处理6.2.1 基于插补方法对缺失数据的处理 6.2.2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对新能源数据的预测6.3 基于DEA数据包络模型的中国新能源效率实证分析6.3.1 DEA模型6.3.2 中国新能源开发效率情况6.3.3 中国新能源使用效率情况6.3.4 中国新能源开发效率分析6.3.5 中国新能源使用效率分析6.4 小结第7章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博弈分析7.1 研究对象的选择7.1.1 国际能源市场中各类主体分析7.1.2 博弈对象的选择7.2 中国与能源进口国的博弈7.2.1 中美能源博弈7.2.2 中印能源博弈7.3 中国与能源出口国的博弈7.4 小结第8章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策研究8.1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巨观政策建议8.1.1 中国新能源发展制度体系构建8.1.2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8.1.3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8.1.4 中国新能源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8.1.5 中国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8.2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微观政策建议8.2.1 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8.2.2 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8.2.3 核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8.2.4 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8.2.5 生物质柴油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8.2.6 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8.2.7 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8.3 小结第9章研究结论与展望9.1 研究结论9.2 主要创新点9.3 研究展望附 录附录A 程式附录B 数据附表参考文献致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