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民


林怀民

文章插图
林怀民【林怀民】林怀民,享誉国际的台湾编舞家 。1947年出生于台湾嘉义 。14岁开始发表小说,22岁出版《蝉》,是60、70年代台北文坛瞩目的作家 。大学就读政治大学新闻系;留美期间,一面攻读学位,一面研习现代舞 。
1972年,自美国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小说创作班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 。1973年,林怀民创办“云门舞集”,带动了台湾现代表演艺术的发展 。云门在台湾演遍城乡,屡屡造成轰动,并经常出国作职业性演出,获得佳评无数 。
基本介绍中文名:林怀民
国籍:中国
出生地:台湾嘉义县
出生日期:1947年2月19日
职业:舞蹈创作家
毕业院校: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
主要成就:创办云门舞集
人物简介云门舞集创办人,1973年至今。
林怀民

文章插图
林怀民学历“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香港演艺学院院士“国立”政治大学名誉博士担任“国立”艺术学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国立”艺术学院舞蹈系系主任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驻校艺术家纽约大学傅尔布莱特学者“总统府国策顾问” 2001.05.20-家族背景曾祖父林维朝祖籍漳州龙溪,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秀才 。祖父林开泰为留学日本的医生 。父亲林金生则为台湾首任嘉义县长 。职业生涯求学经历1973年回台,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舞蹈科,手创云门舞集 。同年秋,举行首次公演,后每年举行一次,已上演近百个新舞,他自编自演30多出,其中《哪咤》、《奇冤报》、《寒食》、《小鼓手》、《薪传》等,各具特色,深获好评 。曾三度率团访问欧美,得到世界舞蹈权威的讚许 。曾获第一届吴三连文艺奖 。1975年列名台湾十五届“十大杰出青年” 。1983年当选第一届“世界十大杰出青年”现任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 。云门舞集创办人兼艺术总监,十四岁开始发表小说,22岁出版《蝉》,是六、七十年代文坛瞩目的作家 。大学就读政大新闻系;留美期间,一面攻读学位,一面研习现代舞 。1972年,自美国艾荷华大学英文系小说创作班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 。
林怀民

文章插图
林怀民创办云门舞集1973年,林怀民创办《云门舞集》,带动了台湾现代表演艺术的发展 。根据古籍,《云门》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相传存在于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舞容舞步均已失传,只留下这个美丽的舞名 。1973年春天,林怀民以《云门》作为现代舞团的名称 。这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也是所有华语社会的第一个现代舞团 。二十多年来,云门的舞台上呈现了将近一百五十齣舞作 。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台湾历史,社会现象的衍化发挥,乃至前卫观念的尝试,云门舞码丰富精良;多出舞作因受欢迎,一再搬演,而成为台湾社会两三代人的共同记忆 。从台北的国家剧院,各县市文化中心到体育馆,小乡镇学校礼堂,云门在台湾定期与观众见面 。近年来,每年在大都市举行的户外公演,平均每场观众高达六万 。云门也经常应邀赴海外演出,是欧美歌剧院与艺术节的常客 。二十多年来,舞团在欧美亚澳各洲两百多个舞台上呈现了一千多场公演,以独特的创意,精湛的舞技,获得各地观众与舞评家的热烈讚赏 。各界评价《中时晚报》说,云门是“当代台湾最重要的文化财富之一” 。伦敦泰晤士报说,云门是“亚洲第一当代舞团” 。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云门是“世界一流现代舞团” 。云门千禧年的海外行程包括悉尼奥林匹克艺术节,法国里昂双年舞蹈节,纽约下一波艺术节,纽西兰新浪潮舞蹈艺术节,哥伦比亚波哥大艺术节,慕尼黑艺术节,柏林艺术节,香港艺术节 。云门是奥林匹克艺术节所邀请的四个国际舞团之一,同时为《悉尼晨锋报》选为“最佳节目”;在里昂舞蹈节云门则获选为“最佳编导奖” 。《纽约时报》首席舞评家安娜·吉辛珂夫表示,“林怀民辉煌成功地融合东西舞蹈技巧与剧场观念 。”德国权威舞评家约翰·史密特讚赏,林怀民的中国题材舞作,与欧美现代舞最佳作品相互争辉 。香港英文《南华早报》宣称,林怀民是亚洲的巨人、二十世纪伟大编舞家之一 。《柏林晨报》认为他是亚洲最重要的编舞家 。荣誉1983年,他应邀创办台湾艺术学院舞蹈系,并出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现为舞蹈系研究所副教授 。林怀民曾获许多奖赏,包括台湾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世界十大杰出青年、纽约市政府文化局的“终生成就奖”,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 。1999年,由于他以“倾倒众生,而又充满中国气质的现代舞,振兴台湾舞台艺术”,获颁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麦格塞塞奖 。同年,中正大学颁赠荣誉博士学位给林怀民,使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荣誉博士的台湾表演艺术家 。欧洲舞蹈杂誌将林怀民选为“二十世纪编舞名家” 。2000年国际芭蕾杂誌将他列为“年度人物” 。他的舞作包括:“寒食”、“白蛇传”、“薪传”、“廖添丁”、“红楼梦”、“梦土”、“春之祭礼,台北一九八四”、“小鼓手”、“我的乡愁,我的歌”、“明牌与换装”、“射日”、“九歌”、“流浪者之歌”、“家族合唱”、“水月”、“焚松”、“年轻”等六十余出 。1996年,林怀民应邀赴奥国葛拉兹歌剧院,导演歌剧“罗生门”,获得热烈好评 。1999年,他在高棉协助当地舞者组构教案,推广濒临失传的古典舞 。林怀民结集出版的文字创作包括:“蝉”、“说舞”、“擦肩而过”及译作“摩诃婆罗达” 。新作《行草》,《行草》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新视野艺术节”节目之一 。首次于海外公演的《行草》是林怀民长年钻研东方动作与精神领域的成果 。他发现儘管历代书法家风格各有千秋,但他们都同样以专注的精力,飞墨行“舞”,字里行间,儘是书法家运气的留痕 。云门舞者吸收书法家的精“气??运力变化,呈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和明断的急缓行止 。《行草》虽取材传统,但风貌却是当代 。穿着黑色服装的舞者,在白色的舞台上起舞,有如宣纸上的墨迹 。在巨大的白色银幕上投射的录像与幻灯,与舞蹈相契合,把王羲之、怀素、张旭等历代名家的书法,呈现在观众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