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信宜市山峰 太华山


广东省信宜市山峰 太华山

文章插图
太华山(广东省信宜市山峰)【广东省信宜市山峰 太华山】太华山,位于信宜市东镇镇庄垌村,地处信宜市区西北面东镇镇与池洞镇交界,距市区约10公里,海拔678米 。山上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被誉为“信宜新八景”之一的“太华览胜”,已成为海内外同胞观光浏览的胜地 。
基本介绍中文名:太华山
海拔:679米
地理位置:信宜市东镇镇庄垌村
附近景点:广西鸡冠山、土柱山
位置太华山,是广东信宜市名山之一,被列为信宜新八景之“太华揽胜”,已成为海内外同胞观光游揽的胜地 。太华山位于东镇镇与池洞镇之间,距市区12公里,海拔679米 。从东镇镇驱车经尚文水库,到庄洞村可直达山上 。山周围是林海,四季葱茏,松涛迷人 。山巅,满是离离芳草,如茵如毯,红、黄、白、紫的野花点缀其间 。极目南北,群山逶迤,蜿蜒腾浪;东瞰信宜八景的“高源云涧”和“马岭超骧”,西望郁郁葱葱的宋山和过天坡,苍苍莽莽,尽收眼底,胸襟为之广阔,志气为之恢弘 。山顶西侧有40余亩宽的小盘地,中有天池,水清见底,游鱼可数 。天池岸边有两座古寺,一名太尉庙,一名太华寺又名观音寺,建筑古雅庄严,保存基本完好,现已加以修复 。太尉庙相奉的是甘、甄、陶三位太尉,这里有一授悲壮的故事传说 。
广东省信宜市山峰 太华山

文章插图
太华山三太尉的传说三太尉都是陕西人,同任职于高州 。明亡,各率所部退守此山,号召义士反清 。清兵前来围剿,义军被困山顶,水源断绝,口渴难忍 。三太尉正无计可施,忽闻帐前一声巨响,突然冒出一池清水,叮叮咚咚地冲击着石头,朝山谷流下去 。清兵大惊,认为有神相助,不敢硬攻 。过了几天,清军从“田单火牛阵”沖敌的战术得到启发,便用“火羊”夜袭,在通往山顶的唯一大道上,火光闪动,铃声阵阵;却在山后埋伏重兵 。三太尉认为清军乘夜强攻,人马必多,深恐寡不敌众 。为保存有生力量,指挥所部从山后小路撤往绿阳岭头 。不料正中埋伏,展开白刃肉搏 。义军全部壮烈牺牲,三太尉流尽最后一滴血 。忽然间,一阵霹雳,三道白光直飞山顶 。从此,山顶上便有三块大石头,顶天立地 。后来,当地民众在太华山上建太尉庙祀之,楹联还在:“忠贞尽报朱天子,恩泽长留粤地人 。”因此,太华山又名太尉山 。相传,如闻此山发出金鼓之声,杂于风雨声之中,当有刀兵之乱出现 。周围居民便凭山岩险阻,筑起壁垒,聚居避乱 。因而太华山又名太尉堡 。凭弔太尉寺庙两边,两座小山丘对峙,一座如钟,一座似鼓 。钟鼓之间是池口,池口下边是200余米高的石壁悬崖 。池水飞泻而下,像倒挂的银练 。两寺南侧有古井,水清质优,潺潺不绝,是鑒江的源头之一 。山上有数十亩茶园 。漫步幽径,茶香扑鼻,直泌心脾 。林间小歇,听松涛鸟语,品太华山茶,劳尘尽洗,心旷神怡,精力倍增 。太尉堡顶 。幽邃静谧,一年四季,前往观光探胜、凭弔太尉的人络绎不绝 。天下第一鼓1991 年,经茂名市旅游局批准,把太华山定为信宜市第一个旅游区,历史文物保护区 。2002 年,太华山旅游区委管会投入大量资金,对旅游设施进行建设,主要项目有太华山宾馆长廊、古堡长城、游览索车、生态旅游点道路、天文揽胜台、上山石砌云梯、天梯、仙坛、天池、庙宇区商业长廊等,此外,太华山有“天下第一鼓”,该鼓由佛山工艺美术铸造厂设计製造,铜鼓鼓面直径365厘米,代表每年365天,天天吉祥 。鼓高220厘米,鼓腰厚度10厘米,重23吨 。鼓脚由用铜铸的栩栩如生的12生肖扛护,有双鱼八卦,代表世界阴阳相配,阴阳平衡 。还有八仙仙器,代表八仙在此,仙助民间,民乐仙欢,鼓有祥云,象徵世界共祥 。该鼓还铸有祥云、八仙仙器和“天下太平”、“ 国泰民安”字样 。铜鼓的製作过程较为複杂,经过造鼓型、复阴模、製作沙芯、熔炼一次整体浇铸成型、精磨修整、调校音色、化学着色等工序 。铜鼓以铜为主,并加入一定的金、镍、锌、锡等数10种金属材料,以确保铜鼓发音宏亮、清晰、坚固耐用 。铸成后的铜鼓既有铜的音色特点,也有皮鼓的音色特点,鼓声宏亮、浑厚 。该鼓安装在太华山鼓坪上,供游人参观鸣击,以祈告太平盛世,一生平安 。在“天下第一鼓”的对山拟建“南国第一钟”,遥遥对立,互相呼应,钟鼓齐鸣,共报平安 。将为太华山旅游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