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庐


紫藤庐

文章插图
紫藤庐【紫藤庐】紫藤庐,在台湾,最具有传统的茶座当数台湾第一座称为典範的茶艺馆--紫藤庐 。紫藤庐坐落的建筑物已有80多年历史,因屋前有3棵老紫藤攀缠而得名 。由于2层高的日式古老楼房被绿荫掩蔽得太彻底,以至于走到茶馆的大闸外也辨不清茶馆在哪儿 。
基本介绍中文名:紫藤庐
地点:台湾
类型:典範的茶艺馆
历史:80多年
由来历史在台湾,最具有传统的茶座当数台湾第一座称为典範的茶艺馆--紫藤庐 。紫藤庐坐落的建筑物已有80多年历史,因屋前有3棵老紫藤攀缠而得名 。由于2层高的日式古老楼房被绿荫掩蔽得太彻底,以至于走到茶馆的大闸外也辨不清茶馆在哪儿 。显然,位处交通繁忙的新生南路的紫藤庐没有被城市烦嚣侵扰丝毫,于是安心地踏小石路步入绿荫更盛的静谧庭园 。
紫藤庐

文章插图
内部环境走进茶馆大厅,这里的景致颇为幽雅,特别是靠窗的位置,晌晴天,园中的老紫藤把过猛的阳光滤过,余下散碎的柔光透过落地大玻璃洒满全身,照得人暖洋洋的;再看园中一片绿意盎然,流动的水和鲜活的锦鲤让人陶醉 。厢房日式厢房中,蛋黄色的灯光透过垂吊的两盏纸灯徐徐散下,隔了一层纸灯罩,光变得轻轻柔柔,坐在榻榻米上,人也格外的祥和 。呷一口用乌来泉水泡之、味道微甘的冬茶,感觉踏实又自在 。如果你是初次下座,也许会被桌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泡茶工具弄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候服务员会不慌不忙地把一切摆弄妥当,笑说:“茶具不需要太多太複杂,太多反会被牵绊;泡茶过程亦不须太繁複,只要有次序地把茶具準备妥当,煮水泡茶,心很安宁,自会享受到茶的真谛” 。历史紫藤庐充满生命与美感,也充满弔诡与探索 。前任屋主周德伟教授在民国四十年代企图为台湾引进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制度,当时聚集许多知识界的重要学者如殷海光、张佛泉、徐道邻、夏道平等在这里开展紫藤庐特殊的公共性 。紫藤庐本身是由旧栋的日式平房,与民国五十年因为颱风损坏的缘故,而将主屋外半部改建为二楼的洋房格式所构成 。虽然是不同的建筑风格集成,但在器物、艺术品与家具的精心配置和历史色泽调和之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甚至衍生出另一种特殊的美感气氛 。紫藤庐于民国六十五年后由周渝先生陆续发起艺文活动,台湾第一个实验剧团“耕莘实验剧团”在这里酝酿创办,成为开启台湾小剧场运动的先河 。民国六十八年“美丽岛事件”前后,这里成为政治异议者、前卫文化及艺术工作者的聚会场所 。民国七十年,周渝先生将其改成茶艺馆,开台北品茶艺术风气之先,因屋前的老紫藤缘着屋檐蔓伸,遂命名为“紫藤庐” 。紫藤庐在“茶道”上有其特出成就,并且创新地继承文人美学与修道哲理 。此外,它是社运积极份子及批判性学者的聚会场所,也有许多文化团体在此不定期举办座谈与展演 。此特殊的组合造就了紫藤庐独特的人文历史精神与文化魅力 。民国八十六年,财政部基隆关税局欲收回紫藤庐的房舍,引起市民陈情,各方人士发起古蹟抢救运动要求保存紫藤庐 。同年,被指定为台北市第一座市定古蹟 。民国九十二年元月,台北市文化局经公开招标评审作业,正式委託交由紫藤文化协会经营管理紫藤庐,开启了“市定古蹟紫藤庐”新时代意义,发扬其“公共道场”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