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青山王的庙宇 青山宫


供奉青山王的庙宇 青山宫

文章插图
青山宫(供奉青山王的庙宇)【供奉青山王的庙宇 青山宫】灵安尊王又称青山公、青山王,是中国民间信仰之一,惠安县的主神之一,被奉为惠安境主 。常见于福建、台湾及东南亚等海外华人聚居地,一般祭祀灵安尊王的庙宇统称青山宫 。其祖庙位于福建省惠安县山霞镇青山村以北约500米处的大青山南麓,又名诚应庙、灵安王庙,与湄洲岛上的天妃宫、漳州龙海的慈济宫并称为“闽中三宫”,现各地供奉青山王的庙宇均由山霞青山宫“分灵”而立 。
基本介绍中文名:青山宫
场所类别:宗教活动场所
所属宗教:道教
供奉神灵:“灵安尊王”张悃
祖庙地点:福建省惠安县山霞镇大青山南麓
始建年代: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
建寺概况明·嘉靖《惠安县誌》载:“青山在县南,伪闽时将军张悃尝立寨于此,以御海寇 。既殁,乡人庙而祀之,至今不废 。”太平兴国拆晋江东16里置县时,首任知县崔知节移古县至今县治址,开基时发现张悃墓,并有小石碣一方,上刻:“太平兴国间,古县移惠安,若逢崔知节,送我上青山 。”崔知节除把张悃墓保留在东边房里外,另在青山建座古庙,祀奉张悃 。人们把张悃尊为“惠安境主” 。清·嘉庆《惠安县誌·卷3》载:“旧传初置县时,陈震卜地螺山之阳,迁五代时灵安王张悃坟于青山,今邑即其地也 。”青山祖庙所在地理方位山霞青山宫作为青山王信仰的中心,其始建年代,在明、清两代修撰的《泉州府志》和《惠安县誌》均未明确记载,明代隆庆、万曆间惠安知县叶春及撰写的《惠安政书》中的有关记载显示青山宫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1990年惠安县文化局编撰的《惠安县文物志》持相同观点,此说法为多数学者所认同 。儘管青山宫的始建年代尚有不同看法,但学者们大多认为该宫“堪称为惠安历史真正修久的古寺庙” 。庙宇规制青山宫“庙制度宏杰危耸”,“致于过峻,实则配山雄壮”,“中殿斜线峻绝”,高11米,屋顶两坡急泻,独具格式,是古代传统建筑中的一件瑰宝 。空间布局青山宫坐北朝南,占地1000多平方米 。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两廊、前殿、后殿 。东侧有文昌阁,西侧有英烈祠 。主庙主庙——灵安王庙由官府始建于981年(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坐北向南,由前殿、深井、中殿、后殿组成 。庙宇高耸,纵深向上递高,气势雄伟 。前殿面阔、进深各5间,后殿面阔5间,进深4间,两殿皆为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屋顶 。前殿以屋顶双坡急泻闻名 。
供奉青山王的庙宇 青山宫

文章插图
灵安王庙文昌阁文昌阁并排于主庙东侧约6米处,内有惠安县第一任知县古石雕塑像 。有放生池、中亭阁、正厅,纵深向上递高,斯文典雅 。
供奉青山王的庙宇 青山宫

文章插图
文昌阁英烈祠英烈祠在宫西南6米处,坐西北向东南,正中有“相公爷”(神姓辛、系属张悃爱将)眼观于海峡两岸 。相传该祠得穴俗称“日出台穴”,由于建祠塑像者的独造匠心,使该祠成为青山的一大奇观 。农曆九月,每当太阳初升时,阳光便映照在祠中的英烈侯上正中;右边有“土地公”;左边有饲马爷公和一匹骏马;再左边有天兵神将 。
供奉青山王的庙宇 青山宫

文章插图
英烈祠楹联海滨着丰功,忠义长昭日月;累庙崇祀典,英灵永镇青山 。精忠耿耿千百年犹在人间,往事昭昭亿万世长传宇内 。匾额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海寇作乱,神有阴助之功,邑人蔡义可闻奏于朝,赐庙额“诚应”,封为“灵惠侯”;1276年(南宋景炎元年)晋封为“灵安王”,赐额“敕封青山灵安王庙” 。还有“岳献海邦”、“庆安尊妃”、“昭顺夫人”和“知机”等牌匾 。大多毁于“文革”中,现存多为仿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