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


红壤

文章插图
红壤【红壤】在闽西地区众多的丘陵和中、低山地带.杉林、竹林资源丰富,并且盛产红柿、蜜柚等.成为闽两“靠山吃山”经济形式的重要支柱,这与其广泛分布的红壤有莫大关係 。
基本介绍中文名:红壤
外文名:Red Soil
产生: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
分布:红壤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
特徵:缺乏硷金属
形成:脱硅富铁铝化风化相互作用的产物
分类:红 黄红 棕红 山原红 红壤性土
特徵一般红壤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属化合物很多,其中包括铁化合物及铝化合物 。红壤铁化合物常包括褐铁矿与赤铁矿等,红壤含赤铁矿特别多 。当雨水淋洗时,许多化合物都被洗去,然而氧化铁(铝)最不易溶解(溶解度十的负三十次方),反而会在结晶生成过程中一层层包覆于粘粒外,并形成一个个的粒团,之后亦不易因雨水沖刷而破坏,因此红壤在雨水的淋洗下反而发育构造良好 。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红壤,属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 。红壤通常具深厚红色土层,网纹层发育明显,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酸性,盐基饱和度低 。红壤土类划分5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 。红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徵,分布面积最大;黄红壤亚类为向黄壤过渡类型,在本区均分布于山地垂直带,下接红壤亚类,上接黄壤土类;红壤性土亚类是剖面发育较差的红壤类型,主要分布于红壤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江西余江一带和福建东南部有较多分布 。
红壤

文章插图
红壤1.红壤典型土体构型为:Ah-Bs-Csq型(q次生硅积聚层)或Ah-Bs-Bsv-Csv 。2.红壤有机质通常在20gkg-1以下,腐殖质H/F为0.3~0.4,胡敏酸分子结构简单,分散性强,不易絮凝,故红壤结构水稳性差,因富含铁铝氢氧化物胶体,临时性微团聚体较好 。3.红壤富铝化作用显着,风化程度深,质地较粘重,尤其在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红壤,粘粒可达40%以上 。4.红壤呈酸性一强酸性反应,表土与心土PH5.0~5.5,底土PH4.0;红壤交换性铝可达2~6cmol(+)kg-1,约占潜性酸的80%~95%以上;盐基饱和度在40%左右 。5.粘粒SiO2/AI2O3为2.0~2.4,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一般可占粘粒总量的80%~85%,赤铁矿5%~10%,少见三水铝石;阳离子交换量不高(15~25cmol(+)kg-1),与氢氧化铁结合的SO42-或PO43-可达100~150cmol(+)kg-1,表现对磷的固定较强 。分布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及南美洲、北美洲的低纬度地区﹐大致以南北纬30°为限,常见于热带雨林区 。欧洲特别是在地中海东岸和巴尔干半岛地区也有类似于红壤的土壤存在 。东亚地区北起长江沿岸﹐南抵南海诸岛、南洋群岛﹐东迄台湾﹐西至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的範围为红壤的重要分布地带红壤地区雨量大,降雨集中,有时一次降雨可高达200-300毫米以上,当地面覆盖差时,暴雨就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 。
红壤

文章插图
红壤红壤分布如中国红壤区的年均温为15~25℃﹐≧10℃的积温为4500~6500℃﹐最冷月均温为2~15℃﹐最热月均温28~38℃﹔年雨量为1200~2500毫米﹔冬季温暖乾旱﹐夏季炎热潮湿﹐乾湿季节明显 。红壤是种植柑橘的良好土壤 。红壤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东南部,广东、福建北部及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苏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 。红壤呈酸性——强酸反应 。丘陵红壤一般氮、磷、钾的供应不足,有效态钙、镁的含量也少,硼、钼也很贫乏 。并常因缺乏微量元素锌而产生柑桔“花叶”现象 。红壤是中国铁铝土纲中位居最北、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总面积5690万hm2,多在北纬25°~31°之间的中亚热带广大低山丘陵地区 。年平均气温16~25°C,>10°C积温5000~6500°C,年降水量800~2000mm,乾燥度<1.0,无霜期225~350天,是湿热的海洋季风性典型亚热带气候区 。其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山矾科、木兰科等构成,此外尚有竹类、藤本、蕨类植物 。一般低山浅丘多稀树灌丛及禾本科草类,少量为马尾松、杉木和云南松组成的次生林 。湘、赣、黔东南有成片人工油茶林分布 。成土母质主要有第四纪红色粘土,第三纪红沙岩、花岗岩、千枚岩、石灰岩、玄武岩等风化物,且较深厚 。第四纪红色粘土的四个层段:均质红土层、焦斑层、砾石层、网纹层 。国际上对红壤研究较多,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确定为铁铝土纲中的一个土类,相当于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中高岭湿润老成土(Kandiudult)、强发育湿润老成土(Paleudults)、高岭弱发育湿润老成土(Kanhapludults) 。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正常强淋溶土(OrthicAcrisol) 。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红壤相当于富铁土 。形成过程红壤是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风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 。脱硅富铁铝化过程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风化淋溶作用强烈,首先是铝(铁)硅酸盐矿物遭到分解,除石英外,岩石中的矿物大部分形成各种氧化物 。开始由于K、Na、Ca、Mg等的氧化物存在而使土壤溶液呈微硷性至中性,所以硅酸开始移动 。由于各种风化物随水向下淋溶,土壤上部的PH值就逐渐变酸,含水氧化铁、铝则开始溶解,并具流动性,这种SiO2、Fe2O3、Al2O3的溶解、澱积与PH的关係如图6-2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