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抱团出圈!沿淮兄弟何以打开“中国第四极”想象? 淮河有什么中国之最( 三 )


“淮河东流入海,盐城是入海口 。”盐城市发改委区域处处长朱春天说,作为世界遗产地,盐城如果不主动牵手流域兄弟城市,把淮河保护好治理好,若干年后,盐城独此一份的海边生态也将必然受到影响 。“共守淮河安澜,所有兄弟城市都要联起手来 。”
“洼地崛起”
生态带之外,还是经济带 。
目前,沿淮各城市仍是所在省份的经济发展相对不发达地区 。比如,江苏沿淮7市都集中在苏中和苏北;山东4市都位于相对困难的鲁南地区;安徽有8个设区市属于“淮河系”,占设区市数量的一半,但经济总量之和,仅占全省38%左右 。
那么,如何在打造淮河绿色生态走廊的同时,形成产业走廊,助力淮河流域“洼地崛起”?
基础设施短板太过突出,成为沿淮城市的集中“吐槽点” 。
“说出来难以置信,即使是现在,从蚌埠开车来淮安还不能实现全程高速,车子甚至要走一段‘土路’ 。”从蚌埠到淮安,全程246.2公里,不算长的距离却用了蚌埠市发改委地区处处长崔文蕾4个多小时 。高速公路都不能通达,快捷的高铁更是谈不上 。“我们要先坐到南京,再换车到淮安,加上安检和换站的时间,还不如开车 。”
向芳胜对此也深有感触 。“交通不畅,我们的资源出不去,外面的投资进不来 。”虽然《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沿淮高铁,但现在还属于国家规划中的远期项目,直接制约沿淮地区经济和人口的流动 。“不只是铁路,水运也是,虽然具备基本的通航条件,但航道等级偏低、通航不畅、上下游航道建设标准不统一,都极大影响淮河航运作用的发挥 。”
“淮河生态经济带内部交通畅达,才可能是真正的经济带 。”王树华建议,当务之急是要提升淮河流域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着力打造适应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 。
产业短板也要补上 。王树华说,从江苏的角度来看,相对苏南地区而言,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中心城市带动能力相对较弱,产业发展的特色不明显 。打造增长极,要做好“特”的文章,立足淮河流域生态优势、特色资源,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淮河经济带主导产业向特色化方向发展 。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些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机械、汽车及其零部件、纺织、食品加工以及现代绿色农业等 。
立足淮河沿线饮食文化丰富等特点,本次大会上,淮河沿线5省28市150家企业联合组建起“淮河生态经济带食品产业链联盟”,涵盖粮油、肉品加工、酒类、休闲食品等行业领域,全面提高淮河食品生态圈发展水平 。
“构建‘朋友圈’,也要跳出‘朋友圈’ 。”周睿建议,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要把握“内协同外开放”的原则,不能仅盯着淮河流域内部,而要对外联动长三角、京津冀等都市圈 。“不仅要积极接受产业转移,参与梯度分工,而且要成为链接南北、沟通长三角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新纽带 。”
淮河生态经济带从东到西分别有淮安、蚌埠和信阳三座区域中心城市,空间形态和以超大、特大城市为核心,呈放射状的都市圈并不相同 。不少沿淮城市也提出,缺少龙头城市带动、重点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影响了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的落地 。
但周睿认为,不用过于放大中心城市的影响,实际上从研究来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会产生“涓滴效应”和“虹吸效应”,即中心城市并不一定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一个项目的落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相较于地理区位等传统因素,营商环境正逐步成为项目落地更重要的因素 。“淮河沿线地区要更好抓住战略机遇期,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畅通的市场打造吸引项目落地的新磁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