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侯山


九侯山

文章插图
九侯山【九侯山】九侯山位于诏安县城以北15公里,九峰并列,尊若公侯 。主峰西山岩海拔1120米,中心景区25平方公里,总面积226平方公里 。据《漳州图经》记载:“禹贡庶子封于会稽,其后子孙九人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山,故名” 。九侯山以九侯禅寺为主体,历来有十八景、二十四奇观,被誉为“万山第一” 。“山峻、水秀、树灵、洞幽”为山中四绝 。1997年被评为福建省风景名胜区和福建省森林公园,2012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自唐代以来,这里就已成为历代文人名士游览休憩,避世讲学的好去处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九侯山
外文名称:Jiuhou Mountain
地理位置:诏安县城东北方向约11.5公里处
开放时间:7:30-17:30
景点级别:AAA级
门票价格:20元
着名景点:天开门、棋盘石、五儒书室
属性:福建省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
建立时间:唐朝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福建漳州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时长:2-3小时
地理环境九侯山系乌山支脉,有九大山峰,最高为天柱峰,方圆十余里,层峦叠嶂,烟岚起伏 。唐朝已成为人们赏玩和进香礼佛的胜地,至宋朝声名大噪 。
九侯山

文章插图
九侯山半山有九侯禅寺,始建于唐朝,宋淳五年(1245年)、清乾隆九年(1744年)及光绪年间(1875--1908)屡有修缮,为诏安主要寺院之一,俗称九侯岩 。前殿右边有望海楼,登楼远眺,烟波云树,风景如画 。寺旁福胜岩,别有风光,历来为名流栖隐处 。寺前五儒书室,系天然石室,可坐数十人 。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禁止“伪学”,金陵赵嘉客、临汀伍仲求等五儒来此隐居讲学,因名 。山麓有一大石洞,名“陈吊洞”,相传宋未元初,福建汉族、畲族人民起义领袖陈吊眼曾屯于此 。山间峭壁有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寺僧无碍所书“九侯名山”四大字,并有宋王十朋、明凤汝芳、黄道周等名家的题刻 。游人沿山势拾级登山,仰望山门,大石崖上镌刻的“九侯名山”四个擘窠大字呈现在眼前,它是元代名僧无碍所书,字形饱满刚劲 。步入山门,有两座石壁如削摩空耸立,另一巨石仿佛从天而坠,紧夹于两石壁之间,自成山门,其态势奇特,堪叹鬼斧神工 。中间巨石横书“天开”匾额,款署:云南参政罗汝芳题,万曆己卯县尹邓于蕃刻 。天开门外右上侧崖壁横镌“爱此奇岩”和“独秀群峰”摩崖石刻 。前石刻款署:楚雄守前诏安令孔继书;后石刻款署:民国十三年元旦江连钦题 。天开门内,松风浩蕩,三伏天游人至此,凉风沁怀,实为避暑名区 。进了天开门,右侧有一巨岩拔地凌空,上镌“万山第一”直书擘窠大字,旁署:此字得自温陵,传是宋王梅溪真笔,字之秀劲如其人,而作此品评亦惟斯岩足以当之,爱勒以镇山门云 。时光绪柔兆阉茂之岁如月,晴溪林天翔跋 。[温陵、即泉州 。王梅溪即王十朋(1112-1171年),字龟龄,浙江乐清人,乾道四年(1168年)任泉州知事 。柔兆阉茂即丙戌(1886年) 。林天翔,诏安县城人,清鹹丰元年(1851年)举人] 。
九侯山

文章插图
天开门高崖上有一平面巨石,上可坐数十人,相传古时有两位仙人云游此山,曾在这块石上画一棋盘下棋,后人度就称它为“棋盘石” 。从天开门顺着一段树林掩映、林鸟啁啾的小道,翻过月案山岗可达“五儒书室” 。它是由一巨石为屋顶天然构成的,室内可容数十人 。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朝廷禁“伪学”,金陵赵嘉客、洛阳周直言、临汀伍仲求等五位读书人至此隐居读书,后来考中成名,因题刻“五儒书室”于岩石上方,字型为横行楷书,每字约0.50米 。从“五儒书室”沿石阶而下,向右行可上“天然桥” 。桥面长约十数步,为石板天然构成 。淙淙铮铮的“松涧”泉水穿桥下而过,人行在桥上,别有一番情趣 。史籍记载宋《漳州图经》记载:“夏禹庶子封于会稽,其后子孙九人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山”,故名 。《诏安县誌·地理》记载:“九侯,固邑之第一名胜也 。“后人好事者列九侯二十四景日:“九侯拱北,三极撑天 。琼冈紫雾,炉石清烟 。天然桥上,风动石边 。日巅见海,云室观泉 。黄禾滚浪,青犊眠田 。云缠樵路,日照僧砖 。玉泉垂虹,太极洞渊 。观音洞口,石佛飞仙 。石门天设,钟磬禅轩 。桃源深处,罗汉旧扁 。宋儒书室,仙子棋盘 。浣心泉石,洗耳澄川 。”主要景点九侯山十八景诏安民间历代相传又有九侯山十八景之说 。分别是:天开门、棋盘石、五儒书室、松涧、罗汉洞、鲤鱼石、天然桥、月案、望海台、云根、三宝石、花瓶石、福胜岩石室、茶园、风动石、牛眠石、瀑布泉、香炉石等 。九候禅寺“九侯禅寺”位于风景区中心,寺始建于唐代,宋代淳五年(1245年)重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清光绪年间均有重修 。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为重檐悬山顶建筑,由门楼、拜亭、正殿组成 。进深五间19米,面阔24.5米,正殿两侧均隔3.5米巷道,东、西两面各有厢房六间,名东斋、西斋,总面积为400平方米,现东斋已重修,西斋尚完好 。寺门有一楹联题刻:“如此名山能有几,是真游客不嫌多” 。正殿祀三宝佛和十八罗汉,门楼上有楼阁,即“望海台” 。游人于晴日登楼望海,云霞蒸蔚,帆影隐隐 。寺记忆体有宋代名学者朱熹题字“西斋”横匾,明代黄道周题字“洗心之藏”牌匾,宋代绍兴十年(1140年)的石制“放生池”一口,明代、清代铸钟各一口和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的碑刻《九侯岩指南传》 。九侯禅寺对面有一长形小丘,其状如案几,又象一钩新月,故名“月案” 。“月案”上林木丰茂,地势平坦,游人大都喜欢在此歇息,观景写生 。九侯禅寺左侧就是有名的“云根”摩崖石刻,字形为近来见方的大字楷书,旁署:明万曆庚子季冬,楚人星海俞子咨益,邑人癸南鬍子士鳌,介庵沈子铁,起岑蔡子肇庆同游题 。[明万曆庚子即1600年,俞咨益、未详;胡士鳌,诏安四都上湖村人,明万曆五年进士,曾任山东青州知府;沈铁,诏安三都人,明万曆二年(1574年)进士,曾任江西九江知府等职;蔡肇庆,诏安三都岑头村人,明万曆十一年进士,曾任湖广襄阳通判] 。在“云根”左而有一云梯,梯阶45,由条石砌成,游客循级而上,可登悬崖 。由于云梯造势直陡,游客登梯而上,颇有直迫高危之感 。每当春夏之秀,这里常常云雾绕罩,故有“云根”、“云梯”之名 。云梯左侧有一棵名叫“重阳木”的参天大树,是省级保护的古树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