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 马刀


兵器 马刀

文章插图
马刀(兵器)【兵器 马刀】马刀属于宽背薄刃,刀身比较沉重,这样有利于增大砍劈的力度,蒙古马刀线条流畅,刀柄一般都略向刀刃方向弯曲,这样带弧度的刀柄更利于骑手掌控,不易脱手,但是蒙古骑兵刀刀身比军用马刀薄,分量也轻些,蒙古人骑术精湛主要靠的是利用马的速度形成的强大冲击力带动马刀完成劈砍等战术动作 。
基本介绍中文名:马刀
汉语拼音:mǎ dāo
注音符号:ㄇㄚˇ ㄉㄠ
基本解释:骑兵作战用的略弯的长刀
文献记载:《官场现形记》等
兵器特点:宽背薄刃
名词解释马刀
兵器 马刀

文章插图
军博里展出的马刀汉语拼音:mǎ dāo注音符号:ㄇㄚˇ ㄉㄠ中文解释基本解释骑兵作战用的略弯的长刀详细解释1. 骑兵肉搏战时用的长约一米的弯形刀 。《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抗马刀的,马刀上都捆着红布;滚藤牌的,穿的老虎衣 。”杨大群《关东传奇》第十五章:“一队马队包围过来,马刀飞舞,木棍横抡,马队想把这群学生一个个捆绑起来 。”2. 贝名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马刀》:“马刀似蚌而小,形狭而长,其类甚多,长短大小、厚薄斜正,虽有不同,而性味功用大抵则一 。”3. 中医外科病名,又名瘰疬 。《灵枢经·痈疽》:“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瘿 。” 清李梴《医学入门·脑颈部·耳疮内疳疮》:“生胷胁腋下,坚硬如石,形如马刀虫,曰马刀 。”马刀、侠瘿,见于中医经典《内经》和《金匮要略》 。马刀、侠瘿,乃瘰疬之又名也 。其中有疮作核,如杏核,大小不一,结核生于腋下,形状如蛤蜊者,名马刀;生于颈旁者名侠瘿,二者常相联繫,或称为瘰疬 。⑴《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 。”隋唐·杨上善《太素·卷第八·经脉连环》注:“马刀,谓痈而无脓者是也 。”明·马莳《灵枢注证发微》云:“马刀夹瘿,皆颈项腋胁所生疮名 。”明·张介宾《类经·十四卷·疾病类十》注:“马刀,瘰疬也 。侠瘿,侠颈之瘤属也 。”李经纬、邓铁涛等主编《中医大辞典》:“马刀即马刀疮 。出《灵枢·经脉》 。马刀生耳之前后,忽有疮作核,如杏核,大小不一,名马刀疮 。……马刀疮病名 。见《医学正传》卷六 。《疡科準绳》卷三》:‘又有马刀疮,亦生于项腋之间,有类瘰疬,但初起其状类马刀,赤色如火烧烙极痛,此疮甚猛,宜急治之 。’……马刀挟瘿病名 。又名疠串 。《灵枢·痈疽》:‘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瘿,急治之 。”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马刀侠瘿,即马刀挟瘿 。侠通挟 。……马刀挟瘿,瘰疬 。易生在颈项及腋下 。”杨鹏举主校注《灵枢经·经脉第十》注:“马刀挟瘿:即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等部位 。”周海平、申洪砚、朱孝轩主编《黄帝内经大词典》:“[马刀]病证名词 瘰疬之病 。……[马刀侠瘿]病证名词 瘰疬之病和颈项瘤肿之证 。”⑵《灵枢·痈疽》云:“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 。……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瘿,急治之 。”《太素·卷第二十六·痈疽》注:“马刀亦谓痈不脓者是也 。颈前曰婴也 。”清·张志聪《灵枢集注》:“‘其痈坚而不溃者’,承上文而言,痈在膺腋之间,坚而不溃者,此为马刀夹瘿 。《金柜要略》曰:‘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痹夹背行,苦肠鸣,马刀夹瘿者,皆为劳得之 。’夫马刀夹瘿,足阳明之症也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程士德主编第2版《内经·第六章病证·十九灵枢痈疽第八十一》注:“马刀侠瘿:病名 。属瘰疬之类 。常成串而出,质坚硬,其形长者称为马刀,或生于耳下、颈项,至缺盆沿至腋下,或生肩上而下沿 。其生于颈部者称为‘侠瘿’ 。‘瘿’或作‘婴’,‘婴’通‘缨’ 。瘰疬生于颈部缚帽缨之处,故称侠缨,或称侠瘿 。《病源·疽候》云:‘发于腋下,赤(革卯)(音暴bao)者名曰米疽也,(革卯)而不溃者为马刀也 。’可见米疽、马刀、侠瘿均属一类 。”⑶《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云:“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清·尤怡(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云:“李氏曰:瘿生乳腋下曰马刀,又夹生颈之两旁者为侠瘿 。侠者,挟也 。马刀,蛤蜊之属,疮形似之,故名马刀 。瘿,一作缨,发于结缨之处 。二疮一在颈,一在腋下,常相联络,故俗名疠串 。”清·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云:“瘿者,即瘰疬也,以其形长如蛤,为马刀 。或在耳前后,连及颐颔头下,或下连缺盆,以及胸肋,皆谓之马刀 。”瘰疬者,何病也?《医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诀·瘰疬》云:“此证小者为瘰,大者为疬 。当分经络:如生于项前,属阳明经,名为痰瘰;项后,属太阳经,名为湿瘰;项之左右两侧,属少阳经,形软,遇怒即肿,名为气疬;坚硬筋硬者,名为筋疬;若连绵如贯珠者,即为瘰疬;或形长如蛤蜊,色赤而坚,痛如火烙,肿势甚猛,名为马刀 。……”杨思澍、张树生、傅景华主编《中医临床大全·第四章外科·瘰疬》云:“[释名辨类]瘰疬以其多发于颈项、甚至延及胸腋,常结核连续成串,累累加贯珠状而得名 。单个发生者,称结核;小的结核,与周围不粘连而活动者,称为瘰;大的结核,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活动者,称为疬;因其破溃形成窦道及瘘管者,称为鼠瘘;结核连续,连及胸腋者,称为马刀侠瘿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由结合桿菌所致的淋巴结核和非典型分枝桿菌所致的颈淋巴结炎 。”马刀兵器一般来说,骑兵专用的马刀属于宽背薄刃,刀身比较沉重,这样有利于增大砍劈的力度,蒙古马刀线条流畅,刀柄一般都略向刀刃方向弯曲,这样带弧度的刀柄更利于骑手掌控,不易脱手,但是蒙古骑兵刀刀身比军用马刀薄,分量也轻些,蒙古人骑术精湛主要靠的是利用马的速度形成的强大冲击力带动马刀完成劈砍等战术动作,斩马刀与上述两种刀不同之处在于:刀柄较长没有护手,刀身细长,刀刃锋利,带有刀尖和血槽,这样除了象马刀那样能完成削、劈、砍等动作之外还可进行刺、戳等功能,往往刺、戳更能使敌人很快的丧失战斗力,血槽的作用不在于放血,主要作用在于如果刀身没有血槽在刀刺入人体后由于肌肉剧烈的收缩,使拔刀变得很困难,但是加了血槽后可以使肌肉与刀身之间产生一个缝隙,这样空气进入肌肉,容易拔刀进行下一个战术动作,这点和刺刀上血槽的道理相同 。另外斩马刀也可以双手持握,这是上述两种马刀所不具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