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创作短篇小说 祝福


鲁迅创作短篇小说 祝福

文章插图
祝福(鲁迅创作短篇小说)【鲁迅创作短篇小说 祝福】《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誌》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
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準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僕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
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祝福
创作年代:1924年2月7日
作品出处:《彷徨》
文学体裁:短篇小说
作者:鲁迅
字数:九千字
内容简介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 。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 。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 。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 。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 。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 。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 。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 。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创作背景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他们过着饑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驱使下,1924年2月7日鲁迅先生创作了这篇小说 。人物介绍祥林嫂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但并不是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而反抗,祥林嫂从始至终都选择了对封建礼教的屈服,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鲁四老爷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鲁四婶鲁四婶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头一次留祥林嫂是因为她能干 。祥林嫂被绑架走后,她害怕给自己惹麻烦 。之后惦念祥林嫂不是因为关心她的命运,而是后来的佣人都没有祥林嫂那幺顺心 。以后祥林嫂再来,已不像过去那样灵活能干了,四婶开始“不满”,进而“警告”,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 。可以说,四婶把祥林嫂当作一件工具罢了,没有把她当人看 。祥林嫂的婆婆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精明强干、有心计的女人,也是封建社会中自私自利的典型形象 。她拿走了祥林嫂的工钱,把祥林嫂当成工具,并且不顾祥林嫂的反对,就把她嫁到偏僻的村庄来获取高额的彩礼钱 。同时她也精明能干,面对鲁四爷的时候从容应对 。柳妈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 。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乾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柳妈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贞洁”在她心里十分神圣!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可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我”“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我”是一个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虽然无力拯救祥林嫂,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 。相对于漠然的短工、麻木迷信的柳妈和鉴赏祥林嫂痛苦的民众,“我”依然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有觉悟的新党 。“我”的忽说有鬼神忽说没有,都是建立在对祥林嫂是否有害的担心上 。另一方面,小说写出了“我”对祥林嫂虽然深切同情,但却无力挽救的困境,深刻地表现了在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禁锢着整个社会思想的情况下,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那种欲救拔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複杂心情 。“我”是小说的视角,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才得以展现的 。“我”也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的批判者,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作品鉴赏作品主题《祝福》是鲁迅小说代表作之一 。《祝福》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了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约束和制约,导致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出现 。通过祥林嫂和富人们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富人的生活热闹忙碌来烘托祥林嫂的悲惨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和思想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读者一般把《祝福》的主题归结为以下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