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式侦察机


景云式侦察机

文章插图
景云式侦察机【景云式侦察机】“景云”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试製的一种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 。机体编号为R2Y(R=陆上侦察机,Y=空技厂,参看二战日本海军飞行器命名规则) 。採用独特的发动机中置、由延长轴穿过座舱驱动螺旋桨的独特布局方式(类似于美国的P-39“空中眼镜蛇”),并且选用日本飞机极少使用的两台液冷发动机并联为动力 。在战争结束前仅于1945年5月进行了两次试验飞行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景云式侦察机
英文名称:R2Y1
前型/级:18试陆上侦察机
次型/级:景云改
研製时间:1943年
国家:日本
状态:未服役
发动机:液冷活塞式
研製过程开始1943年伴随着太平洋战争局势的变化,日本海军需要一种小型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于是下达了名为“18试陆上侦察机”的研製命令,接到命令后空技厂便着手开始了设计工作 。“18试陆上侦察机”便是后来的“景云” 。
景云式侦察机

文章插图
“景云”的远亲——德国He-119侦察机日本海军对“18试陆上侦察机”的要求是最高时速在740km以上、航程超过3333km 。为了实现这凌驾于战斗机之上的变态性能,空技厂决定採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选用两台爱知“热田”30型液冷发动机(仿德国DB601)并联安置在机身中部,连线一根长度超过4m的延长轴穿过座舱驱动机首的定速6叶螺旋桨 。这种布局方式参考了战前从德国进口的海因克尔He-119高速侦察轰炸机(也有一说是参考了德国梅塞施密特Me-509战斗机的设计图纸) 。此外该机还装备了保证高空性能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和气密座舱,以及日本飞机中不多见的前三点式起落架 。总之用一句话来形容“景云”就是:它一点也不像一架日本飞机 。
景云式侦察机

文章插图
“景云”的另一远亲——德国Me-509战斗机脱颖而出1944年6月随着战况的恶化,日本陆军和海军都开始大量缩减试製机的种类,“景云”一度也成为被裁的对象 。但是到了1944年秋,三菱有望製成Ne-330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在现有机种中“景云”因最适合换装喷气式发动机而从一大堆图纸中脱颖而出,于是“景云”研製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而喷气式攻击机“景云改”的开发计画也被提了出来 。
景云式侦察机

文章插图
R2Y景云结局1945年4月空技厂製成了未装废气涡轮增压器的1号样机,并于5月在木更津机场进行了试飞 。第一次试飞因为发动机性能不佳(日本液冷发动机的技术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成熟),没有进行数据测试 。第二次试飞则发生了动力舱大火(发动机中置的通病——散热不佳),紧急迫降而使机体损坏 。之后1号机在换装发动机时遭遇空袭被毁,之前的升空时间仅仅10分钟而已 。直到战争结束,2号机都没有组装完成(据说战争结束时2号机被爆破摧毁,残骸都丢进了海里) 。至于先前计画的喷气式“景云改”更是无从谈起,部分资料鼓吹的先进性不过是帮助战败的日本军国主义画饼充饥而已 。
景云式侦察机

文章插图
喷气式的“景云改”因为活塞式发动机中置的原因,在换装喷气式发动机后几乎不用考虑重心改变的问题(安装的位置一样),再加上前三点起落架、整体式油箱、并联双座的气密座舱,这些都使得“景云”成为最适合喷气式化的机种 。当初喷气式化方案是:撤去机身的活塞式发动机和机首的螺旋桨,在机身安置喷气式发动机并将多余的空间设为燃料舱,机首和机尾分别设定进气口和尾喷口 。评价“景云”是日本海军二战时期研製的最后一种陆基侦察机,其性能自然凌驾于同行前辈之上,部分性能足以和当时最好的活塞式战斗机一较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