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2天清空一家医院!记者独家专访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看看病患大转移背后的故事( 二 )


比如说穿防护服,会不会被刮破形成漏洞;患者什么情况,是不是要从高楼往下抬等等都是未知数。
所以不管在哪儿,我们都是第一个去寻找他。
河南商报采访人员:转运中,您强调最多的是什么?
乔伍营:这几年来,我们通过参加武汉、河北的抗疫也积累了经验。积累了什么经验?那就是想去救人,首先要保证安全,否则的话就会造成二次伤亡。
负压车在户外流动,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制定了一套自己的院感操作流程标准,这一次在郑州疫情的具体实践中也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充分肯定。
河南商报采访人员:在院感这块,会细致到哪种程度?
乔伍营:我们细到检查防护服的一个针眼,就到这种程度。
我们专门设置有质检员,防护服穿好之后队员之间相互检查,上车之前质检员还要检查,检查看有没有暴露的地方,防护服有没有破的地方,完全合格的话我们会在他的背上写一个“检”字,这样才能上急救车辆去运转病人。
河南商报采访人员:在转运的过程中,咱们还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乔伍营:我们的角色是多重的,我们是急救员,也是担架员,还是心理辅导员。
因为大家得了这个病后,思想上肯定会有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同志,需要安抚和一些心理的疏导。
感动:
河南商报采访人员:哪一次转运,让您印象深刻?
乔伍营:六院病患、家属往登封大转移那次。我从上午8点接到指令,到晚上12点完成几百人的大转运,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天黑之后,我的心里压力更大了,心一直悬着!
天黑了,大家已经很疲劳了,安全问题要放在首位。看在大家实在是太困了,于是我下令,可以在高速路口靠边眯瞪一会儿。

医院|2天清空一家医院!记者独家专访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看看病患大转移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用我们的生命来完成转运”
河南商报采访人员:一起战斗的兄弟姐妹,哪些事儿让您觉得感动?
乔伍营:在转运中,一般情况下,患者要是能动的话,我们就要用手势、用眼神协助他一起上车。如果病人病情很重,我们该背还要背、该抬还要抬,当然,这样就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为什么知道有风险还要这么做?我们是患者的希望,这就是我们的职责,这也是为啥这支队伍叫做“刀尖上的舞者”。
8月初的郑州气温还是非常高的,我们的急救员都是在34℃、35℃下穿着不透风的防护服完成转运。
对每一个患者,我们都不会有丝毫马虎,交到我们手上,就是一个生命的嘱托,可以说,这是在用我们的手,用我们的努力,甚至是用我们的生命去完成转运。
河南商报采访人员:听说防护服只要一穿上就要到任务结束才能脱下?怎样解决生理问题?
乔伍营:因为在转运中不像在医院,穿衣服有更衣室都很规范。在户外换衣服,包括脱下来的衣服怎样消杀,条件都不具备。所以说我们穿上这个防护服就尽可能地把这个任务完成后再脱下。
生理问题这块,这一次我们有经验了,在下通知的时候,就说明了要带好尿不湿,这是要应战。
自豪:
这支队伍是一个英雄的团队
河南商报采访人员:如此高效转运,取得胜利的法宝是什么?
乔伍营:我们这个队伍从成立以来一直都是军事化管理,我们这支队伍是有信仰的,那就是救死扶伤。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一直以来的口号就是,把时间让给车轮、把时间让给大夫,把时间让给病人。
我们军事化管理有铁的纪律,同时,我们以法律为准则管理这个队伍,如坚持例会制度,成立质量控制部进行考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