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柘远|专访|“全能学霸”李柘远:30岁后,继续寻找完美答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采访人员 宋说
在旁人来看,李柘远一定是快乐的人生大赢家,4年全额奖学金去上耶鲁大学、22岁入职世界顶级投行高盛、25岁考入哈佛商学院攻读MBA、28岁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从职业来看,他是分享学习方法的青年作者,是以付费形式分享知识的新媒体人,是放弃微软、高盛百万年薪的影视公司创业者。30岁之前,李柘远在多重身份之间自如切换,人生履历精彩得像一张高分考卷,连附加题都得出了完美答案。
近日,李柘远接受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专访,到了30岁的人生岔口,眼前的这位“学霸学长”,又设定好了一份突破自我的完美规划。

李柘远|专访|“全能学霸”李柘远:30岁后,继续寻找完美答案
文章插图
在童年看见大洋彼岸
今年7月30日,许久未回济南的李柘远,在这个北方老家度过了自己30岁的生日。蜡烛明晃晃地照在“30岁快乐”的字样上,亲朋好友相伴让他再次回忆起8岁以前的济南生活。对于李柘远来说,30岁是意义重大的而立之年,对于曾经的“学霸学长”光环,李柘远计划着,需要赶紧“逃离”这个标签了。
“长得帅,学历高,学习从不用人操心。”这些词语,是邻居家的阿姨们聊起李柘远使用最多的形容词。从上中学开始,李柘远就是公认的优等生,是“别人家的孩子”,是老师心中的“好苗子”。“我从小到大学习都是最好的或者之一,从没有过升学方面的问题或者压力,好像说得有点凡尔赛了。”李柘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这还不是李柘远最“凡尔赛”的时刻。高考那年放弃清华保送,用4个月自考耶鲁大学,这个决定令全班同学和老师震惊。但这个决定并非偶然,是李柘远从小对“耶鲁”的耳濡目染。
1991年李柘远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姥爷和妈妈都曾是济南的高校教师,小时候在济南生活的李柘远,对大学校园里浓浓的学术氛围痴迷。从9岁在厦门生活开始,姥爷经常给他“安利”各种高等学府,包括母亲备课和在家看电影的时候,“耶鲁”这个名字出现频率极高,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到过耶鲁大学的名字,到了初三暑假的时候,我看到网上有学生被国外高校直接录取本科的新闻,那时候有种顿悟了的感觉,原来我们中国的中学生是可以直接去考国外的本科的。于是我在初三就立下了要考耶鲁的求学目标,希望在高中毕业前实现。”在高三的那个夏天,李柘远如愿以偿,最终在人生的志愿栏上,填写上了“耶鲁”二字,伴随着2009年夏末的蝉鸣,李柘远踏上了去往异乡圆梦的航班。
人生重在“折腾”
回忆起初次踏入耶鲁的校门,那股新鲜稚嫩的气息令李柘远记忆犹新,“刚到耶鲁的前两个月都是在努力适应的过程,毕竟从来没有用英语24小时地生活学习过。”在耶鲁校园的许多个图书馆中,这位普通的中国留学生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一杯咖啡两个苹果,借一本百年历史的老书去阁楼图书馆读,读到忘我,忘了世间的其他一切。我拿着毯子在阁楼的自修室里躺着读到天亮,一夜暴风雪后的清晨银装素裹,这是很多年以后都会特别怀念的,也是一直没再有的经历。”这所学校发生了许多令李柘远难忘的故事。

李柘远|专访|“全能学霸”李柘远:30岁后,继续寻找完美答案
文章插图
见过考前放飞压力的群体“裸奔”,伴随过清晨鸟叫从图书馆中归来,4年的耶鲁求学生涯,在李柘远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忽略的印记,耶鲁大学“光明与真理”的校训,成为李柘远行动思考的方向标。“光明和真理是让人通过知识的武装,通过知识和智慧的传递,看到世界乃至宇宙和人性之间的各种光明和美好。”4年间李柘远探索出更多的真理,也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渺小,他随即给自己制定了一份“折腾”的人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