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三国后期无人:姜维不比孔明差

关羽夜走麦城后,整个小说到了一个转折,等到诸葛亮*后,有人认为那代表”智“的消失 。其实不然,三国后期有一个人不必诸葛亮差 。
其实在三国后期,有一些人其实也很棒 。不过我只打算在吴、魏、蜀里面各挑一个人 。
姜维是诸葛亮*后继承了他的北伐志向,希望能兴复汉室 。在诸葛亮*后,姜维并不是直接掌握蜀国的*权 。蜀国一直由蒋琬和费祎掌握大将*的职位,他们都是诸葛亮去世前嘱托的人 。
网络配图

但费祎蹊跷的被刺后,姜维才正式被任命为大将*,主持北伐的工作 。这是离诸葛亮去世已经过去了19年 。不过这一切并不顺利,朝中有黄皓这样的*臣阻拦,而且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跟姜维的关系也并不好 。
除了之前与蒋琬、费祎合作的北伐,他自己带兵北伐了九次,有输有赢 。看着蜀中人才不断凋零,几乎无可奈何 。而魏国、吴国都有一些后起之秀 。
【谁说三国后期无人:姜维不比孔明差】当魏国开始了西征计划时,刘禅因为听信黄皓的谗言,导致发兵缓慢 。姜维先是被邓艾拦在沓中,可他还是完美地回剑阁,守住了钟会 。
要不是邓艾从景谷道偷渡,挥兵直击成都 。汉魏之间最后一场大战爆发,守绵竹的诸葛瞻战* 。刘禅在谯周的建议下,率领百*投降了邓艾 。
远在剑阁的姜维听到后,几乎悲痛欲绝 。但即使是这样,他依旧没有放弃,他给刘禅上奏写了一句话: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
之后他投降了钟会,利用钟会的手除掉邓艾 。又希望能借着钟会的*队重新兴复蜀国,没想到事情败露,自己和钟会都被了 。
可以说,他熬到了最后一刻,他的执着,对比诸葛亮也不不遑多让 。
魏国的人才其实不少,钟会、邓艾和羊祜,这些人都可以称为一时的人才 。但今天只讲杜预 。
网络配图

杜预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 的出场镜头并不高,因为他出于这场大戏的落幕,吴国的灭亡 。杜预是个*二代,他爹杜恕还没当*,在朝廷里呼声就特别高了 。而且他们家和司马家是亲家关系,不过杜预的强大不在这里 。
跟着钟会灭蜀、又攻灭东吴,是他干的 。最重要的是他在中国的法制史上都有自己的名字 。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个 。
他给晋武帝上书的奏折中,有关于如何调控粮食价格、运盐,对于国防边防的调整等一堆意见 。随便提的倒没什么,最主要的是被采纳了 。
不止是个理论家,还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工程家 。主持造过富平津大桥,把古代的一种叫“欹器"的计时器从古籍中复制出来了 。
还修改过历法,并且修改后的历法后来被通用 。要知道历法这种东西,*府靠着它,每年要教老百姓种田,自己宗庙的祭礼 。如果不准,是不会有人用的 。
曾经实地调研了灾情,给了一套完整可实行的农业救灾的方案 。
这样高的成就,让他*后同时入了文庙和武庙 。
陆抗有个好父亲,陆逊以书生的身份当上大都督 。在夷陵,一把火烧了刘备,救了吴国,也成就了自己 。
网络配图

陆抗做为陆逊的次子,并没有那么风光 。因为孙权晚年后变得十分猜忌,对陆逊也是不信任,这也导致了陆抗并不受重要 。
不过在孙权去世前,悔悟了自己的做法,重用了陆抗 。陆抗和姜维不一样,他并不需要在夹缝中苦苦生存,也不像杜预那样文武全才 。他尽自己所有的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 。
比如各地驻守一块防地,在调防的时候 。诸葛瞻会搞点小动作把防地稍微损坏一下,陆抗却不会这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