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辱界碑

耻辱界碑【耻辱界碑】新疆中哈边境霍尔果斯口岸有一个景点叫“耻辱碑”或“警示碑”,在国门参观通道,可以看到一座漂亮的碑亭中立着一块老界碑,清政府时期的中俄18号界碑 。这是根据1881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不平等《中俄伊犁条约》竖起的界碑,据说由清政府出资、由沙俄政府製作 。但是,在埋设界碑时,清政府竟没有派官员到现场监督,俄方乘机将界碑向中国境内推移了20公里,立在伊犁河南岸察布查尔县境内的特奇勒乾山上 。对此,清政府一直未予承认,拒绝以石碑作为界碑,由此形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耻辱界碑
地理位置:新疆省中哈边境霍尔果斯口岸
着名景点:18号界碑
历史渊源:清代中俄领土纷争

耻辱界碑

文章插图
霍尔果斯口岸碑亭及老界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积极捍卫领土主权,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进行了不懈努力 。1994年4月26日,中哈两国总理在阿拉木图签订了协定,对历史遗留的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进行了重新划分 。在划分给我方的2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4块沙俄所立的石碑,分别为18号、20号、21号和22号 。这4块石碑于2000年和2001年分两次运进了霍城县惠远镇前伊犁将军(清朝新疆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府内 。其中,18号界碑于2002年6月由惠远将军府移至霍尔果斯口岸,这就是我们见到的碑亭内的“耻辱碑” 。
耻辱界碑

文章插图
霍尔果斯口岸的耻辱界碑此外图们江口“东方第一村”防川村中俄边境也有一块“土字牌”老界碑 。按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此碑应立在距图们江口20华里的地方,但立牌时清廷官员同样没有到场,俄方便将土字牌立在距图们江口46华里的洋馆坪,又占去我大片领土 。1886年,清朝督办边务大臣吴大澄据理力争,才迫使俄方将土字牌向图们江口移了15华里,并争取到了图们江出海口的权利,后1938年丧于日本之手 。但是依据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仍然多占我们11华里领土 。由此现在已知的耻辱界碑一共有5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