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

文章插图
熔模铸造【熔模铸造】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包括压蜡、修蜡、组树、沾浆、熔蜡、浇铸金属液及后处理等工序 。失蜡铸造是用蜡製作所要铸成零件的蜡模,然后蜡模上涂以泥浆,这就是泥模 。泥模晾乾后,放入热水中将内部蜡模熔化 。将熔化完蜡模的泥模取出再焙烧成陶模 。一经焙烧 。一般制泥模时就留下了浇注口,再从浇注口灌入金属熔液,冷却后,所需的零件就製成了 。
基本介绍中文名:熔模铸造
别称:失蜡法
起源于:春秋时期
材料:石英和刚玉
历史我国的失蜡法至迟起源于春秋时期 。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铜禁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失蜡法铸件 。此铜禁四边及侧面均饰透雕云纹,四周有十二个立雕伏兽,体下共有十个立雕状的兽足 。透雕纹饰繁複多变,外形华丽而庄重,反映出春秋中期我国的失蜡法已经比较成熟 。战国、秦汉以后,失蜡法更为流行,尤其是隋唐至明、清期间,铸造青铜器採用的多是失蜡法 。製作铸件用这种方法铸出的铜器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的痕迹,用它铸造镂空的器物更佳 。中国传统的熔模铸造技术对世界的冶金髮展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工业的熔模精密铸造,就是从传统的失蜡法发展而来的 。虽然无论在所用蜡料、制模、造型材料、工艺方法等方面,它们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工艺原理是一致的 。四十年代中期,美国工程师奥斯汀创立以他命名的现代熔模精密铸造技术时,曾从中国传统失蜡法得到启示 。1955年奥斯汀实验室提出首创失蜡法的澄清,日本学者鹿取一男根据中国和日本历史上使用失蜡法的事实表示异议,最后取得了胜诉 。
熔模铸造

文章插图
熔模铸造熔模铸造介绍用蜡料做模样时,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 。熔模铸造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製成模样,在模样表面包覆若干层耐火材料製成型壳,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壳,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经高温焙烧后即可填砂浇注的铸造方案 。由于模样广泛採用蜡质材料来製造,故常将熔模铸造称为“失蜡铸造” 。可用熔模铸造法生产的合金种类有碳素钢、合金钢、耐热合金、不鏽钢、精密合金、永磁合金、轴承合金、铜合金、铝合金、钛合金和球墨铸铁等 。熔模铸件的形状一般都比较複杂,铸件上可铸出孔的最小直径可达0.5mm,铸件的最小壁厚为0.3mm 。在生产中可将一些原来由几个零件组合而成的部件,通过改变零件的结构,设计成为整体零件而直接由熔模铸造铸出,以节省加工工时和金属材料的消耗,使零件结构更为合理 。熔模铸件的重量大多为零点几十牛(从几克到十几千克,一般不超过25千克),太重的铸件用熔模铸造法生产较为麻烦 。熔模铸造工艺过程较複杂,且不易控制,使用和消耗的材料较贵,故它适用于生产形状複杂、精度要求高、或很难进行其它加工的小型零件,如涡轮发动机的叶片等 。优点熔模铸件尺寸精度较高,一般可达CT4-6(砂型铸造为CT10~13,压铸为CT5~7),当然由于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複杂,影响铸件尺寸精度的因素较多,例如模料的收缩、熔模的变形、型壳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线量变化、合金的收缩率以及在凝固过程中铸件的变形等,所以普通熔模铸件的尺寸精度虽然较高,但其一致性仍需提高(採用中、高温蜡料的铸件尺寸一致性要提高很多) 。压制熔模时,採用型腔表面光洁度高的压型,因此,熔模的表面光洁度也比较高 。此外,型壳由耐高温的特殊粘结剂和耐火材料配製成的耐火涂料涂挂在熔模上而製成,与熔融金属直接接触的型腔内表面光洁度高 。所以,熔模铸件的表面光洁度比一般铸造件的高,一般可达Ra.1.6~3.2μm 。熔模铸造最大的优点就是由于熔模铸件有着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所以可减少机械加工工作,只是在零件上要求较高的部位留少许加工余量即可,甚至某些铸件只留打磨、抛光余量,不必机械加工即可使用 。由此可见,採用熔模铸造方法可大量节省工具机设备和加工工时,大幅度节约金属原材料 。熔模铸造方法的另一优点是,它可以铸造各种合金的複杂的铸件,特别可以铸造高温合金铸件 。如喷气式发动机的叶片,其流线型外廓与冷却用内腔,用机械加工工艺几乎无法形成 。用熔模铸造工艺生产不仅可以做到批量生产,保证了铸件的一致性,而且避免了机械加工后残留刀纹的应力集中 。製造熔模铸造生产的第一个工序就是製造熔模,熔模是用来形成耐火型壳中型腔的模型,所以要获得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高的铸件,首先熔模本身就应该具有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此外熔模本身的性能还应儘可能使随后的制型壳等工序简单易行 。为得到上述高质量要求的熔模,除了应有好的压型(压制熔模的模具)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制模材料(简称模料)和合理的制模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