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区( 四 )


宣武区

文章插图
京剧清道光以来,聚集于宣南的京剧班社主要有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嵩祝成班、新兴金钰班、大景和班,时称“七大名班” 。光绪年间,京剧班社渐增,落脚于区境的有同春班、永庆社、同庆社、小长庆班、福寿班、春庆班、庆寿班等 。到了民国时期,京剧戏班一律以“社”字命名 。1912年至1948年,区境内有庆和社、和春社、胜云社、喜庆社、庆光社等70多个 。北平和平解放后,将京剧班社改称剧团 。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驻足和活动于宣武区的京剧团有新中国实验京剧团、宝华京剧团、明来京剧团、同和京剧团、新兴京剧团等10个京剧演出团体 。进入70年代后,坐落在区境内的京剧演出团体开始调整和外迁,至1994年,宣武区内仅有风雷京剧团1家,亦是北京市唯一的区属京剧团 。今日宣武区域特色宣武区是首都北京的四个中心城区之一 。作为古都北京的发祥地和“宣南文化”的孕育地,宣武区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蕴藏着丰厚的文化资源:由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清真寺牛街礼拜寺,有“九市精华萃一衢”的琉璃厂,有国粹京剧的发祥地湖广会馆,由世界闻名的法源寺、报国寺、先农坛等 。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在宣武这片沃土上展露新颜 。商业文化宣武区具有悠久的商业传统,是北京着名的商业文化区 。具有570多年历史的大栅栏商业街,云集了同仁堂、内联升、瑞蚨祥等30多家百年老店;具有780多年历史的琉璃厂,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文物、文化的重要集散地,云集了荣宝斋、粹珍斋、戴月轩等众多经营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的“老字号” 。发展战略宣武区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以加快发展为基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城市建设带动、结构最佳化升级和科教文化兴区三大战略 。对外交往宣武区与日本东京都北区、韩国汉城龙山区、上海闸北区等国内外30多个城市和地区街为友好市区 。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宣武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城市面貌显着改观,区域经济迅速崛起,投资环境日趋完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02年,宣武区国内生产总值148.9亿元,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同比增长42.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4.8%;新启动庄胜二期、小马厂北、上斜街北等8片危改区,完成搬迁居民10041户 。全年开复工面积229万平方米,其中,累计新开工面积73.7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74.1万平方米 。投资环境宣武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有着良好的教育和卫生资源 。利用北京市向南城倾斜的机遇,宣武区相继出台了系列最佳化区域投资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成立了宣武区发展经济服务中心和区域发展环境投诉服务中心,完善了“一站式”办公服务和联繫重点企业制度;建立了重点工作调度会制度;制定实施了《进一步最佳化区域投资环境、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试行办法》 。投资重点2003年,宣武区将全力最佳化区域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保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重点建设国际传媒大道、马连道採购中心、琉璃厂文化区、大栅栏商贸区、牛街民族特色街和天桥民俗特色街等重点功能街区的开发建设 。社会状况综合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10.9亿元,比上年增长9.0%(不变价)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276.1亿元,增长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8.8%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81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8171美元)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同口径增长14.7%),完成全年预算的109.0% 。主要税种呈现“两升两降”:其中,实现营业税和房产税20.5亿元和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14.7%;实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3.1亿元和10.5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3.4%和23.1% 。全区地方财政支出5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用于科学技术、城乡社区事务及环境保护的支出分别增长51.9%、36.2%和27.0% 。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5.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1.9亿元,比上年增长91.6% 。房地产开发投资49.0亿元,比上年下降10.4% 。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比上年回落14.8个百分点 。其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39.3亿元、14.8亿元和90.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6%、11.1%和13.7%;烧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4亿元,比上年下降56.1%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3亿元,增长11.8%;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3亿元,增长8.2% 。外经外贸全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2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5%,增速较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家;完成涉外税收5.9亿元,比上年增长63.9%,增速比上年提高46.5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全区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951人,比上年末减少1235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2%,比上年末下降0.46个百分点,并低于调控目标0.98个百分点 。2009年全区共安排12773名失业人员就业,就业率为66.76%,比上年提高0.50个百分点 。人口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3.2万人,比上年增加1151人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6.0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12.5万人,比上年增长9.6%,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2.3% 。全年户籍人口出生率7.6‰,死亡率5.5‰,自然增长率2.1‰,计画生育率98.3% 。居民生活全年我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19.8元,比上年增长8.0%;工薪收入21995.8元,比上年增长15.3%,成为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柱 。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977.1元,比上年增长7.8%;恩格尔係数为35.0%,比上年上升了1.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年末全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42.3万人、54.2万人、30.2万人、34.9万人和17.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9万人、2.6万人、1.9万人、3.8万人和1.0万人 。各类保险基金平均征缴率达99.0%以上 。社会保险基金实际征缴34.9亿元,社保基金目标完成率达112.9% 。全区拥有敬老院9所,床位1038张,共收养人员595人 。全区7314户家庭、14317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支出低保资金62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 。工业全年全区实现现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其中,规模以上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产值38.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複製业完成产值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2.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12.1亿元,增长45.3%;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5.2亿元,增长13.1% 。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利润总额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建筑业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1.2% 。完成竣工产值83.3亿元,比上年增长6.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73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2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6% 。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购进总额1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商品销售总额1152.8亿元,比上年增长8.0% 。1-11月,限上批发零售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利润总额47.2亿元,比上年增长51.8% 。全区23家连锁企业拥有门店405个,比上年增长7.7%;1-11月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实现零售额6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金融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12.0亿元,比年初增加470.4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多223.5亿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0.5亿元,比年初增加81.5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减少33.8亿元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57.8亿元,比年初增加231.5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多83.9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140.2亿元 。房地产开发业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85.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5%;房屋竣工面积53.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7%;商品房销售面积(不含回迁)8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4.6%;商品房销售额(不含回迁)实现1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1%;商品房住宅销售套数5237套,比上年增加3565套 。外迁,至1994年,宣武区内仅有风雷京剧团1家,亦是北京市唯一的区属京剧团 。历史文化北京旧城西南,有一块藏珍蕴秀的宝地,清代文人称她为“宣南”,即今天的宣武区 。一、 “宣南”之名的由来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政府颁布谕旨,在京师实行“满汉分城居住” 。经过一个多世纪后,在宣武门外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汉族朝官、京官及士子为主要居民的地域,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宣南” 。二、宣南文化的由来 宣南文化是生长在宣武区这块土地上,在明清之际特定历史和地理条件下,以士人文化为主体发展演化而成的,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现象 。开放性、先进性、创新性是它的本质特徵 。它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