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松子


文玩松子

文章插图
文玩松子文玩松子是由东北或者云南所产松子经过打磨、雕刻、搭配製作而成的核雕类文玩艺术品 。文玩松子以别致着称,其艺术特点主要有:质地细腻,温润如玉;工艺难度高(松子壳薄,形状限制大);形式多样,有素籽,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 。
松子,又称海松子,其质地柔韧细腻,油脂丰富,非常易于把玩至红润如玉,是理想的核雕材料 。一般把玩三个月至半年就有明显效果 。在文玩界,文玩松子被认为是上色最快,质地最细腻的核雕类艺术品,近年来渐受追捧 。
松,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意象 。据考,文玩松子始于明代,清时多受文人雅士所好,以喻品格 。在清宫中,松子被视为寿果,又谐音“送子”,故被视为福寿之兆,文玩松子也曾为清宫皇室所藏玩 。
【文玩松子】但松子壳薄,非用心难以保存,所以明清的文玩松子艺术品传世极少,偶见精品,千金难求 。
基本介绍中文名:文玩松子
产品简介提起核雕,人们首先想到明未魏学洢的《茅檐集》中一篇《核舟记》一文,文中所述常熟艺人王叔远能在一枚其长曾不盈寸之桃核上雕刻出《苏东坡泛舟赤壁》的故事,令人读后拍案叫绝,至今津津乐道 。这也显示出早在明代,核雕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珍贵的艺术品 。中国核雕艺术历史悠久,上溯春秋战国,而盛行于唐代,繁荣发展于明清时期 。明初期因受佛教的影响,人们将用桃核、杏核等雕成的生肖、神仙人物、吉祥玩物等繫于身上,以保驱邪平安 。后因核雕的独创性、精巧构思和极高的工艺水平,风靡朝野,风行民间,也成为文人雅士官宦商贾的宠物 。松子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其核质地柔韧、硬度较高,是比较理想的雕刻材料 。文玩松子是採用野生松树籽为原料,因为适于雕刻的粒大饱满松子极少,而且要手工挑选,所以难度很大 。但是由于松子壳比较薄,雕刻时的损耗率也很高 。文玩松子作品中,比较普遍的是素麵松子珠串,雕刻古钱币、瓦当、封印、花鸟、山水等,难度较大的是圆雕及人物,因为松子核硬度很高,且形状圆小,极难把握 。文玩松子易于保养和把玩上色,新作品为淡黄色,包浆后色如红枣晶莹圆润,似有红宝石的光泽 。盘玩时手上顿生松之清香 。工艺与桃核、橄榄核等核雕雕相比,文玩松子要娇贵许多 。松子的形状多为三角水滴形,去衣后尺寸多在1.2-1.5cm之间,超过1.5cm粒大饱满的松子极少,所以文玩松子的挑选颇为不易 。文玩松子打磨、雕刻时的损耗率也很高 。由于松子壳比较薄,要求刻刀十分锋利,雕刻工艺要求也极高,稍有分心就会雕穿,前功尽弃 。如果平刀不够锋利,容易戗掉,而且底板往往高低不平,松子不比橄榄核可以去掉一层重做 。修整平面底板,有时不能用刀铲,只能凝神屏气用刻刀轻刮 。哪怕是素麵文玩松子的打磨也是需要特别耐心细緻,否者就无法磨出莹润光洁的效果,甚至会将松子壳磨穿 。素麵文玩松子素麵文玩松子是指直接将挑选好的松子果核去皮打磨串制搭配而成的文玩松子珠串 。素麵文玩松子的製作首先在于选籽,第二在于打磨工艺 。加工后的素麵文玩松子多为黄色或浅棕色,随着盘玩,逐渐形成半透明的琥珀状外皮,颜色会逐渐变红 。素麵松子的处理流程大体如下:1、选籽:选子也分两步,第一步沉水挑选成熟松子,只有新下树的松子这办法才準确有效,松子乾透后基本都不沉水了 。第二步选型,这个不必细说按自己喜好即可 。松子长度普遍在1.3cm到1.5cM之间,超过1.5cm的就是大松子了 。2、去外层包衣:松子最外面有一层硬质薄皮,久了自己会暴皮,所以文玩为目的是必需去掉的,用各类锋利小刀慢慢剔除,是个慢活 。我到感觉整个处理过程中这步是最容易的 。3、去里层褐色包裹层:去掉外层包衣以后会露出里面的一层褐色物质,去除不易,可以用粗些的砂纸慢慢打磨,也可以用锋利的小刀一点点剔除,反正我没找到更好的办法,如果谁有好办法不请告诉我下 。4、打磨:去掉褐色层以后就露出了松子真实面目,但还需细细打磨表面才能变得平整,这一步就要用细些的砂纸细心处理了 。5、打孔:由于松子较小钻头要小于1.5MM,大了会伤及松子 。我打孔是从大头的最高点打入,让钻头慢慢顺势走至最尖端出钻,基本可以保证位置相对準确,但手工很难做到精準无误 。6、抛光:也是表面处理的最后一步,用2000目以上的砂纸慢慢打磨或用布轮抛光,表面光滑会使以后盘玩效果更佳 。松子浅浮雕在文玩松子雕刻中,比较普遍的是浮雕古钱币、瓦当、封泥等等,也有花鸟、山水 。其中除了上述浮雕题材之外,还有雕刻诗文的,採用阴刻手法,文字规整方正,随形布局有致,要求用刀爽索 。松子高浮雕松子果核硬度较高,加之壳薄,且形状溜圆,极难把握,高浮雕在松子雕刻上已经极具难度 。松子圆雕松子壳薄,形状也有所限制,在文玩松子雕刻中难度最大的是圆雕人物、罗汉头等,市场价格甚高 。作品欣赏清·康熙 松子手串资料识别:故杂001239N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