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创始人兼CEO 杨勃


豆瓣网创始人兼CEO 杨勃

文章插图
杨勃(豆瓣网创始人兼CEO)【豆瓣网创始人兼CEO 杨勃】杨勃 , 豆瓣网创始人兼CEO , 陕西汉中人 , 毕业于清华大学 , 后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 1998年加入IBM担任顾问科学家 , 从事下一代磁记录设备的计算模型工作 , 2000-2004年 , 在北京参与创立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方面的创业企业Egistics , 并担任首席技术官 , 2005年开始搭建豆瓣网 , 并在一年后成立公司 。
基本介绍中文名:杨勃
别名:阿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汉中
职业:豆瓣网创始人兼CEO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主要成就:创立豆瓣网
苹果受虐狂杨勃是苹果受虐狂 。为此 , 他忍受了powerbook用半年就掉漆 , isight只用过一回(中国找不到别的ichat用户) , email净是乱码(苹果认为中国人民还在用DOS时代的编码) , 更严重的是 , 因为不是Windows , 他一直只能眼红别人打CS 。杨勃甚至没有QQ备选 , 也不能装新出来的Gtalk 。虽然如此 , 但他仍準备坚定不移地苹果下去 。这就像对待朋友:有人因为在一个方面好到了极至 , 你可以容忍他/她所有的缺点 。
豆瓣网创始人兼CEO 杨勃

文章插图
忠实果粉喜欢苹果机的另一个直接后果 , 是杨勃特别喜欢简洁的设计 , 潜移默化在心理上的影响 , 就是没法做出特别丑陋的东西 。在时下流行的怪癖接龙游戏中 , 除了苹果 , 杨勃的其余四个怪癖依次是:马桶上看书没完没了;看电影嘘观众;出门前满屋子转;过马路不看车 。他会对电影院里前后左右打手机、说话、磕瓜子的观众怒目而视两秒种 , 然后把食指放在嘴前嘘三秒钟 。每天出门前要找四大件:钥匙、手机、钱包、PDA , 平均每样5分钟 。投身草根事业以后 , 杨勃乾脆不用钱包 , 因为找钱比找钱包容易多了 。引爆流行杨勃中了一本叫《引爆流行》书的毒 。该书信奉“思想、行为、信息以及产品常常会像传染病爆发一样 , 迅速传播蔓延” , 也就是“流行引爆点” 。这个观点也深刻影响了2.0的一代人 , 豆瓣引爆的就是一股草根文化 。杨勃学的是物理 , 但中学起他就很喜欢编程式 。读研究生时很痛苦 , 想转到文科去 。因为他的朋友们都是文科生 。豆瓣吸引很多和杨勃一样喜欢人文的理科生 。
豆瓣网创始人兼CEO 杨勃

文章插图
杨勃豆瓣是长起来的 , 不是造出来的 。杨勃清华念的物理 , 然后去美国读博 , 毕业立刻进入IBM工作 , 职位是顾问科学家 。不过三十出头的杨勃更愿意称自己草根 , 而非海龟 。豆瓣上的东西基本都是他爱好的 。和土豆网的王微一样 , 杨勃本来也是IT圈外人 。和土豆不同的是 , 豆瓣的崛起更静悄悄 , 也就有更多人好奇地猜测它的来历 。杨勃是谁 , 网路上不一定有人知道 , 豆瓣的阿北知名度就高多了 。作为天字第一号用户 , 一个酷酷的红盖头就是杨勃在豆瓣的形象 。阿北是杨勃最早的网名 。他是陕西人 , 一个北方人在南方 , 而南方人又很喜欢用“阿”什幺来称呼人 。多年的留学经历 , 让杨勃格外看重“多样化”这个标籤 。比如看书特别杂 , 从《丁丁历险记》到《牛棚杂忆》都看 。喜欢英超但不怎幺看 , 因为比起看足球 , 他更喜欢踢足球 , 杨勃特别喜欢参与 , 电影参与比较难 , 足球就容易些 。大多数情况 , 杨勃说话很低调 , 也很注意修辞 。他评价北京和上海的IT圈 , 前者“技术氛围浓厚” , 后者“善于理解用户” 。有人说杨勃是帅哥 , 他嘴上没承认 。吕欣欣第一次来上海 , 一开始还以为他是长发飘飘 , 看了他的样子很吃惊 , 很普通 。杨勃很爱笑 , 对于他感兴趣的话题 , 总是很振奋 。像大多数2.0一样 , 杨勃最欣赏的人是KESO 。杨勃、方军、KESO , 这些人的名字在一份“谁是中国未来十年的Web2.0英雄”的榜单上 , 无一例外都能看到 。豆瓣不是酱 , 英雄也不是从前的英雄 , 这里是2.0升级版本 。创办网站优势面对一个“疯狂抄袭”的市场 , 杨勃觉得豆瓣网有两个杀手锏 , 可以应对别人对豆瓣模式的複製 。其一在于豆瓣用户的匿名性 。杨勃认为的豆瓣是定位于“一个‘发现’的网站” , 豆瓣网要做的是帮助大家发现生活中的东西 , 而并非通过豆瓣去认识更多的朋友 。虽然 , 大家通过书、电影、音乐结识了很多朋友 , 甚至组织了线下活动 , 但豆瓣网一直都没有强调用户的真实性 ,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意外 。不过 , 匿名是一把双刃剑 , 他给豆瓣网带来了自由的话语权 , 使得豆瓣的评论相对客观 , 也保证了评论的高质量 。高品质的评论 , 在倡导真实姓名和真实头像的sns网站中很难见到 。这种现象是因为用户过多地关注他人的看法 , 而束缚自己的言语 。比如在校区域网路 , 很多大学生就羞于评论和性有关的电影 。另外 , 实名制的SNS网上 , 过多的隐私暴露会影响现实生活 。比如 , 一位用户如果影评更新速度过快 , 被上司发现后将面临着被炒鱿鱼的威胁 , 理由也许就是玩物丧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