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创始人兼CEO 杨勃( 三 )


豆瓣网创始人兼CEO 杨勃

文章插图
杨勃豆瓣网在06年收到了IDGVC200万的天使投资后再无资金入驻 。06年豆瓣和千橡互动交换股权一事 , 经杨勃证实为谣言 。杨勃认为 , 融资的数量应该和网站的规模相称 , 豆瓣规模大了 , 正在準备新一轮的融资 。“去中心化”给豆瓣带来的海量用户量和全面的用户信息 , 为融资提供了最好的準备 。但是 , “去中心化”带来的强制性用户注册和强制性信息提供 , 必然引起用户的流失 , 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 。数量大 , 则对豆瓣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灾难 。“去中心化”所带来的 , 是一笔财富 , 还是一个灾难?只能交给时间去验证 。经营理念对于经营 , 杨勃没有太大的野心 , 不过他过去以无广告页面广受好评的豆瓣网 , 也许就要正式引入广告商业模式 。豆瓣网的传统盈利模式是:在每本书下悬挂不同的购书网站的logo和价钱 。每次有用户通过豆瓣网的连结进入噹噹、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 , 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 。这样的盈利模式满足一个小作坊的运营不成问题 。但是当豆瓣规模做大了 , 团队扩张 , 成本膨胀后 , 如此单一的收入渠道未必能够满足它的运营成本 。加强商业化 , 是豆瓣扩张的内在冲动 。
豆瓣网创始人兼CEO 杨勃

文章插图
豆瓣网创始人杨勃豆瓣传统的渠道收入日益缩减 。压力首先来自网民的阅读习惯的改变 , 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下载电子书 , 新浪、腾讯等入口网站开闢了免费线上看书的频道后 , 更多网民失去了对高价格的纸质书籍的购买慾望 。网友阅读习惯由纸书向电子书的过渡 , 弱化了图书分成这种商业模式 。其次各种返利网站对豆瓣网的盈利也造成了影响 , 许多“狡猾”的用户在豆瓣网看完翔实、具有价值的书籍推荐后 , 通过返利网站进入网上书城 , 返利商城便可以得到一定百分比的提成 。这些都削弱了豆瓣传统的盈利能力 。杨勃已经找到了一条解决途径 。他认为未来豆瓣会大部分靠精準的广告投放来盈利 。图书比价功能对用户来说很方便 , 它的收入只是水到渠成的收入 , 未来将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豆瓣已经开始尝试广告投放 。例如《达文西密码》页面的右边就出现了“合作出版社推荐”《大象的眼泪》图文 。豆瓣的广告是通过算法做到的精準投放 。就如《大象的眼泪》新书广告绝不会出现在所有书籍的旁边 , 因为豆瓣事先通过算法算出《大象的眼泪》的爱好者和《达文西密码》爱好者的重叠度是最高的 , 然后将《大象的眼泪》广告投放到《达文西密码》页面上 。商业定位广告营收的前提是广告投放流量要足够的大 , 豆瓣网下 , 书、电影、音乐的频道在豆瓣中的流量并没有期望中的大 。反过来影响了精準投放的效果 。如何将人气变为盈利从而收回成本 , 不仅涉及豆瓣的经营 , 同时也在影响豆瓣的定位 。
豆瓣网创始人兼CEO 杨勃

文章插图
杨勃一个功能很类似百度贴吧的“小组”频道 , 它的流量就占领了豆瓣总流量的三分之一 。蚂蚁网总裁麦田在《豆瓣的真相》一文中 , 估计豆瓣的小组流量甚至高达全站的70%以上 。豆瓣网人气旺的万人小组的许多主题均是明星、养生、美容、服装等 。豆瓣网的传播经理vivi小姐说 , 过去媒体对豆瓣的关注点集中在书、电影、音乐 , 如今媒体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了小组上 , 还有一个媒体专门做了一个“豆瓣国货化妆品小组”的报导 。这些话题和书、电影、音乐没有太大的关係 , 小组里的火热讨论并不能反哺书、电影、音乐的流量 。理论上说 , 可以将这些热门话题涉及的产品提炼出条目 , 然后走书、电影、音乐的的商业模式 。但是杨勃没有打算这些热门产品自立出类似书籍的条目 , 他认为这些东西种类太少了 , 并没有谁会买从来没听说过某个手机的品牌 。因而对于百度贴吧引入了广告的做法 , 豆瓣还没有将这种商业模式引入小组中 。因为它和豆瓣网“发现”的定位不一致 。然而豆瓣要谋求发展 , 必须解决融资的问题 , 因此第二次融资已经提上日程 。小团队基因总裁杨勃小团队作战是豆瓣的特色 , 豆瓣成立1年后只有2个人 , 成立2年后只有5个人 。杨勃认为一个web2.0的网站不需要人来产生内容 , 团队人数和功能相称就可以了 , 他们就是搭一个舞台 , 用户在上面表演 , 并不是自己要跳上去表演 。豆瓣上线第三年 , 团队里的人数有25个左右 。只在一年冬天 , 杨勃到高校开招聘会 , 扩充了不少他自己满意的人才 。对于刚刚搬到新办公室的豆瓣网 , 最多只能容纳50人 。虽然队伍还在扩大中 , 但他不希望再搬一次家 。困境与成长的代价豆瓣的未来面临着两个瓶颈问题 。瓶颈之一 , 曾担任过联众、和讯、雅虎CEO的谢文先生 , 在点评豆瓣网的时候说 , 以书会友很雅 , 但是不现实 。现实生活中女大学生见了面就谈化妆品啊 , 男朋友啊 , 很少会讨论到书 。书、电影、音乐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 这是豆瓣要大众化的局限性 。杨勃却认为豆瓣上会友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 可以通过小组 , 不一定通过书 。所有和生活有关的问题 , 在豆瓣小组都会有讨论 。但是杨勃并没有打算把化妆品、手机、服装这些热门产品归纳出类似书籍的条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