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二、省时,当代人的交际繁多,假如一个人会见十多位客人,与每位都握一次手,便要握得很耐心 。假如十多个人同时会见十多位客人,那更要握上好一阵工夫 。既然说时间就是金钱,为何不用作揖这种方式来惜金?一拱手,顷刻之间,以一当十乃至当百,即使有成千上万的客人,也都接受了你的亲切 。三、优美 。人在握手时含胸曲背,低头引颈,姿态实在不大好看 。如果交际双方的身高差距太大,握手更多见窘态 。身高者有折腰之累,身低者有被悬吊之险,难免把某种庄重的外交或某种欢乐的重聚,搞得有点滑稽 。作揖则无须有这种担心,完全可以抬首挺胸,立身如柱,气宇轩昂,雄姿英发,高出手高悬臂抱拳一合,充分展示美的体形和美的气度,让周围的人眼睛一亮--壮士也 。
文章插图
揖礼四、自主,人们多有这样的体验:握手时,有一方已伸出手来了,另一方没有看见或故意装作没看见,使对方的手停在空中缩也不是,不缩也不是,时间一秒秒过去,尴尬透顶 。有时也有另一种情况:刚才没看见的一方突然看见了,赶忙补救,虽然已把对方的手挽救了并已紧紧握住,但怠慢或疏忽已经造成,心中难免留下歉意 。这种多发性事故,暴露了握手这一方式的最恼人的缺点--它必须由双方协调配合,同时动作才能完成 。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交际家,已经经过了长期实践摸索,临场仍需要聚精会神,才能掌握好自己出手的时候 。这种事乾多了,没有不累的道理 。作揖当然比握手简单多了,完全是自主的,任何人想出手就出手,想什幺时候出手就什幺时候出手,完全不受对方目光及其眼神的制约,绝不可能被对方冷落得进退两难,遭其他人暗笑 。握手和作为礼仪的拥抱原本都是西方的东西,近代史上随着鸦片输入中国 。在中国人纷纷脱下黄袍马褂,穿上西装革履的时候,握手也渐渐为国人所接受 。西装代替了长袍,握手代替了作揖,然而并非完全的代替,而只是部分的代替 。
文章插图
作揖作揖没有消亡,它仍然活在民间,活在台湾,活在全世界的华人族群中,而且还活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 。如过年过节,典礼庆贺,我们时不时拱手作揖 。史书记载盛行于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係,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 。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 。向人作揖虽然恭敬,但有时则又能表示倨傲,《汉书·高帝纪》就有“郦生不拜,长揖”的描述,显示出狂徒郦生对刘邦这位无赖皇帝心里不是很服气 。揖礼行礼手态: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四指併拢,左掌抚托右掌背交叉或平叠,掌心朝内,左右拇指相扣,两手合抱,拱手为礼 。此礼节文官武将或君臣均可使用,多用于文官 。女子揖礼有所不同,与男子相比唯右手在前左手在后 。后又出现女子万福礼,双手握拳交叠右手上左手下放在小腹中线,目视下微屈膝,口称“某某万福” 。“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 。《史记·高祖本记》:“郦生不拜,长揖 。”《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所以,揖礼用在较轻的场合,或者作为军礼相见 。周揖礼可分为天揖、 时揖、 土揖三种,所谓高揖、长揖是作礼时的高度和时间,而 特揖、旅揖、旁三揖是周礼中,王见诸侯的揖礼,周礼注疏·卷三十一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 。特揖,一一揖之 。旅,众也 。大夫爵同者揖之 。公及孤卿大夫始入门右,皆北面东上,王揖之乃就位 。群士及故士、大仆之属,发在其位 。群士位东面,王西南乡而揖之 。三揖者,士有上中下 。王揖之,皆逡遁,既,复位 。1、天揖(上揖:揖礼手位于高者,标準揖礼):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 。身体肃立,双手抱圆,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微向上举高齐额,俯身约60度,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2、 时揖(中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汉服或便装均可 。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3、 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 。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4、古代军礼,右手握拳,左手四指併拢自然覆裹右拳上,左手拇指扣右手虎囗,此礼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 。多为将士、江湖人士所用 。到了汉代以后 。渐有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 。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 。但跪拜礼仍然存在,却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誌,主要广泛运用于官场之中 。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 。在民间,如祭祀、祝寿等风俗中,仍世代相传 。后来,又增也 。’(萧统编《文选》卷十)统谓妇女拜,见举首下手,而不跪拜 。至其原因,《朱熹》注云:‘古者,妇女首饰盛多,如副笄六珈之类伏于地上 。’其实不然,肃拜与肃不同,肃如揖,立而行礼,不跪拜,肃拜如稽首顿首,跪坐而行礼 。前注盖误,以肃为肃拜也 。段玉裁释拜云:‘肃与肃拜,当为二,《左传》之肃,不言拜,则肃而不拜,未尝跪也 。’《礼记·曲礼》曰:‘为其夔拜 。”陆德明《经典释文》曰:“夔,子卧反又例嫁反,诈也,挫也……卢本作蹲 。’按渭甲冑在身,不能折腰,欲拜则如则如蹲踞然,故不拜 。段玉裁按《公羊传》注:作为其如蹲,此皆言不便于跪,故肃以为礼,肃,盖如后世长揖……肃拜者,跪而举首下手也 。揖者,立而举头推手也,肃者,立而低头下手,如今人之揖也 。跪而举头下手为肃拜,下手如拱,并未分散 。详见“九拜”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