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中国医师节丨初心不改 他们让百姓有“医”靠( 二 )
今年4月,43岁的刘明建生平第二次离开故乡甘孜,到成都参加培训,进一步学习超声诊疗技术。10月,他将带着学到的医疗技能,回到四川平均海拔最高(4520米)、曾是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石渠县,继续为那里的患者服务。
这个清瘦朴素、棕色皮肤的川西汉子,出生在丹巴县。1999年,从甘孜卫生学校毕业的他来到石渠县虾扎镇中心卫生院,成为一名高原医生。彼时,卫生院还是一片低矮的小瓦房,医疗设施缺乏,房屋破旧,“整个卫生院仅6名医生,打针、输液、开处方,全套流程都得自己来。”刘明建回忆道。
作为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包虫病有“虫癌”之称,由于医疗资源匮乏与不良生活习惯,它在石渠发病率较高,更是导致当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让当地包虫病患者早日解除病痛,刘明建积极动员百姓问诊、拿药,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送医送药。2000年冬天,为给一个居住地偏远的患者送药,风雪中刘明建辗转换乘汽车、摩托车、马匹、牦牛等,最终将药物送到患者手中,这一趟,来回花了3天。“做医生,技术当然要好,但责任心更重要。”他说。
2008年,刘明建第一次走出高原,来到繁华的成都,在成都市二医院进修学习,掌握了B超机的使用,这能帮助他精准探查诊断包虫病。2015年,一台崭新的B超机从千里之外运到虾扎镇中心卫生院,刘明建的新本领有了用武之地。同年11月,四川启动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刘明建盼望已久的全民筛查也成为现实。从2015年至2020年,他和同事每年要筛查数百到数千位居民,还要对卫生院在管的221名包虫病患者展开随访治疗。面对繁重的工作,刘明建不敢怠慢:“这个职业没有休息时间,一切以病人为准。”
他认真负责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牧民宁可走远一点,都要来请他看病。
卫生院硬件设施在不断完善,但愿意留在高原的医生依然很少。刘明建却一守20余年,他说,“如果我都走了,那我们医院其他人还能留多久呢?我做的是很平凡的事,医生认真负责,应病人的需求随叫随到,比什么都重要。”
离新冠病毒最近的医师团队
我们靠得近一点大家就能离病毒远一点
□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石小宏
人 物 名 片
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应急病房医疗团队,有90多名医务人员,是目前成都市唯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团队。
医院与家的距离不到1小时车程,但毛毅已有近一年时间没回过家。作为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应急病房主任,自去年9月他进入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区后,他的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
为了避免感染,成都公卫中心对新冠肺炎患者、医务人员均采取闭环管理模式,在结束医院的应急病房工作后,毛毅和他的同事们只能回到隔离酒店休息。“远离了家人,生活也有些单调,但能成为这座2000多万人口大都市的健康守护者,值!”
自去年年初以来,成都公卫中心应急病房的灯光从未熄灭过。从本土病例到境外输入性病例,从年逾七旬的老人到还在吃奶的婴儿,要说现在谁与新冠病毒最近,莫过于毛毅和他的团队,“我们离疫情近一点,大家就能离病毒远一点。”他说。
既要保证治疗效果,还要干预患者心理,毛毅坦言,“压力山大”。特别是随着医院接收的感染德尔塔毒株的患者日渐增多,在治疗上也带来更大压力。但让他感到安慰的是,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没有发生一起死亡病例。
积极治疗外,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疏导患者的情绪。在境外输入性病例中,不少患者对国内的防控措施不适应,情绪波动较大。为让患者安心接受治疗,医疗团队专门成立了心理疏导小组,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疏导,团队还会主动与成都精神卫生中心专业医生联系,达到心理干预的最佳效果。治愈出院的患者中,不少与医务人员成了朋友,每逢节日彼此还会互致问候。
- 中国人民警察警歌|警察节!致敬了不起的他们!
- 中国人民警察节|「致敬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人民警察的样子
- 垄断|每天能省2个亿!中国女科学家仅用9个月,攻克美国垄断50年技术
- 中国人民|岁寒时节献“诊”情,英雄战歌“关爱烈士父母行动”走进菏泽
- 重症医学科|沂水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丁森接受监察调查
- 赣榆区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参加中国人民警察节宣誓活动|警旗飘扬铸检警魂| 赣榆区人民检察院
- 奥密克戎|硬刚奥密克戎 南开学子顶上了!
- 被害人|灌云检察:联合救助守护受害未成年人“向阳而生”
- 防控达人|粤公安系统唯一!广州警队“防控达人”获评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
- 辅警|商丘市公安局物流区分局辅警代严利:青春书写忠诚奋斗彰显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