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听力法

双向听力法【双向听力法】双向听力法创始人:卢峭梅教授 。中国和西方国家由于历史发展、现行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成、发展过程等因素的作用 , 使得彼此间的文化在这一层面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双向听力法就是把两种信息加工模式相互联繫 , 相互作用 , 并且同时加工从而在词法、句法、语篇、文化背景等不同层面上共同促进听力理解 。
基本介绍中文名:双向听力法
创始人:卢峭梅教授
目的:共同促进听力理解
方法:把两种信息加工模式相互联繫
影响因素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许多语言学家为此也作过不少的探讨 。有人认为 , 影响听力理解力的因素可大致分为四类 。1 说话者 , 其中包含说话者的语速、说话者的口音以及说话者对语言的掌握程度; 2 听话者 , 其中又蕴含有听话者的教育程度、对话题的个人兴趣以及所要求的回应程度等; 3 信息的内容 , 它包含语法、辞彙、信息结构及背景知识等; 4 辅助条件 , 包括是否伴随有图表、图片、文字材料 , 或其他可视辅助听力材料等 。在上述因素中 , 有的因素是比较客观的、具体的和可量化的 。我们可把他们看作语言层面上的因素 。而有的则是较为抽象的、模糊的、难以量化的因素 , 也就是非语言层面上的因素 。具体而言 , 就是语言交流中的文化因素 , 即对语言交际所存在的文化的认知程度 , 它对英语听力理解具有重要的影响 。简介我们对语言信息的理解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呢?成功的听话者是如何从他们所听到的信息中获取正确的意思呢?(自下而上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注重细节特徵 , 是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 , 即由字词解码而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读音、语调、语气——→单词、短语、成语——→词法、句型、结构 , 这也就是传统外语听力教学所强调的语音、辞彙、语法三要素 。是影响听力理解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这些基础知识不扎实 , 训练再强化 , 效果也不会明显 。因此 , 听力训练必须从语言基础抓起.如: 1 语音语调 只有掌握标準的读音 , 熟悉连读、重读、弱读、爆破、同化的英语发音特点 , 考生才能不受答案项中的语音干扰;了解美式与英式发音的异同 , 才能正确理解所听内容 。除了具有一般的语调知识外 , 还要特别注意口语中语调的表意功能:因为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 , 表达的是说话者也许完全相反的情绪和态度 , 如:陈述句通常用降调錶示肯定 , 而有时用升调 , 表达的就不是肯定语气 , 而是相反 , 即不肯定、疑惑、惊奇等;通常情况下用升调的一般疑问句 , 如果用降调 , 更多的是表示肯定而非疑问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 , 才能更快更準确地理解原文;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大量的泛听 , 接触各种不同题材、不同语音语调的听音材料 , 才能为此做好準备 。2 辞彙 单词是构成一切语言的基础 。我们强调的不是脱离大纲的难词、偏词 , 而是对大纲内的辞彙的熟练程度 。在此基础上积累词组、习惯用语、成语、同义词、近义词及谚语等方面的知识 。在对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应特别注意辞彙量的积累,辞彙量是语言知识的基础,若没有掌握一定的辞彙量 , 即使在听的过程中能听清模仿 , 也无法在语境中将语音和语义联系起来 , 以致影响听力理解的整体水平 。但我们传统的外语辞彙教学强调的是 通过眼睛从阅读材料中学,这种从形到义的学习手段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对于听力辞彙练习,我们主张必须注重音,形,义的结合,这也正是我们人类学习语言的正常途径:从音到义,从音到形.也就是在听力辞彙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区分积极动词与被动词的区别.积极辞彙:指的是音 , 义,形掌握无误,并能正确使用的词;被动辞彙:指的是往往看似相识,读音拼写理解时有差错,特别是不会使用的词语,死记硬背的词语往往属于被动词语.所以把被动辞彙上升到积极辞彙的高度是比不可少的 。换句话说也就是要缩小听力辞彙量和阅读辞彙量之间的差距 。3 句法结构 掌握不同的句型结构 , 有助于正确理解其所表达的功能和意念 。如:表示建议;表示同意;表示不同意;表示条件或假设;表示比较关係;表示因果关係;表示让步或转折关係的结构:等等 。4 口语与书面语 由于听力理解主要测试的是考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 , 特别是其中的对话部分 , 因此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留意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达方式、用词、句型结构等方面的不同 , 及口语体的特徵如省略、重複等 。(自上而下模式): 长期以来 , 人们都认为语音、语法、句子结构和辞彙等是直接影响并决定听力理解力的主要语言因素 。而实际上 , 影响听力理解力的因素远不限于这些 。长期记忆的中的非语言信息,特别是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听者的听力理解(即解码)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实际听力的过程中 , 听者必然首先利用语言知识来解决问题 , 如果听者语言基础薄弱 , 则很难对听到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语言知识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 , 听者只好动用相关背景知识 , 它可以补救语言知识的不足 。成功的听话者善于利用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和头脑以外的知识来理解他们听到和看到的东西 。那种使用头脑中固有的知识 , 即非字面语言进行理解的方法 , 就是我们所说的听力理解中的方法 。自上而下的模式突出整体结构的识别 , 强调长期记忆中存留的背景知识经验在理解中的作用 , 是一个预测→检验和证实的不断往复的过程 。预测是解码的方式 , 证实是解码的结果 。听者已具备的背景知识就像一幅地图贮存在长期记忆中.听者把接受到的新信息与这幅地图进行比较,分析,看两者是否吻合,以便正确理解篇章的意义,做出相应的反应.具体说就是: 1 物质层面文化因素对听力理解力的影响 物质层面上的文化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文化内涵 , 是文化结构的外层 。它所涵盖的主要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建筑物、日用品、服饰、食品、交通工具等客观存在物 。2制度层面文化因素对听力理解力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者 , 由于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 , 在交往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信 和理解上的障碍 。中西文化在各自的教育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节日、 习俗、交往中的称呼、问候、聊天以及对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模式 , 表达的方式也不同 。如果照搬母语文化然后对等套用到目的语文化表达中 , 肯定会影响正确的听力理解 。此外 , 制度层面的文化因素还包括更身层次的目的语国家的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折射 。3精神层面文化因素对听力理解力的影响 精神层面的文化因素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 主要包括一个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民族特性等 。练习1 选择真实的听力练习材料,实现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 认知心理学认为 , “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比单一感知或只用听觉的学习效果更全面、更 深刻 , 也更有利于保持” 。因此 , 要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 , 一、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造出融真实性、交际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语言环境 。二 、要儘量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 , 通过大量的信息刺激促使学生在交际中习得语言 。而且 , 听力 训练材料的内容,形式要丰富,多变,既有对话,讲座,也要有演讲,广播,既有录音也要有影视 节目,不仅要有英美加澳等国人士的口音,也要有印度人,南非人讲的英语.这样才能熟悉不 同口音,性别,年龄,国家的读音, 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2 重视听与说,读,写的关係 听力练习要适当增加对话,讨论等口语交际活动,因为这样即可以矫正和强化头脑中音义记忆,又可以练习辩音,此外还可以进行读写练习,以读写促听力,通过阅读和和写作可以加深对词义,语法等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记忆,增加语感,促进听力能力的发展. 3 精听泛听相结合 泛听必须与精听相结合,泛听时注重的焦点是整段话语的大意,一般听后能回答有关中心思想的问题即可;而精听时注意的焦点则在于语言材料本身.精听时连续听音的最小单位可以是句子.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拆成孤立的单词进行听力训练不利于培养听力能力,不宜提倡.只有精泛并举,才有利于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 4 加强听力技巧的训练,培养正确的听音习惯 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失去爆破,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 , 取捨等技巧.具体来说,听力训练应着重培养以下三种技能:有选择地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预测和猜测能力以及记录能力.听音时必须将注意力有选择地集中在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及关键字上.同时,听音要联繫上下文,用词的含义及语调等的变化,对某些没听懂的部分进行合乎情理地猜测,也可以根据前文提供的线索对某些未知因素进行预测. 5积累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学家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 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 ,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则 , 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英语学习者在平时除了必须积累英语语言知识,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还必须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库的容量 。语言学习隐含了文化学习 。因为背景知识可以成为头脑中固有的知识.我们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 , 就越容易抓住听力材料的内容 , 所需要提供的信息也就越少 , 理解力相应也就提高了 。综上所述 , 影响听力理解力的因素有很多 , 除了语音、语法、辞彙、结构等语言因素外 , 对文化背景知识这一非语言因素的认知也是不容忽视的 。特别是对于文化在其三个层面上对听力理解力的影响 , 更是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多加重视 , 以便利用听力课启发学生的文化认知 ,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理解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