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工作室


当代艺术家工作室

文章插图
当代艺术家工作室《2010 当代艺术家工作室》较全面的介绍了全国的艺术家工作室现象(还有一部分国外艺术家工作室),它第一次以工作室为命题记录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当代艺术家原生态的创作状况,它的意义不但在于今天我们艺术家之间、艺术家与画廊之间、艺术家与藏家之间能够便利地交流,而且在于若干年以后,再回头看看这段历史,为我们的记忆,为后生们留下一点印迹 。
【当代艺术家工作室】因此,持续性地阶段性地记录当代艺术家工作室的现状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热浪后整个格局又有新的变化,工作室如同铁打的营盘一样,也是人来人往不断变化的,工作室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是艺术家艺术创作和栖息的心灵驿站,是一个个艺术家的精神的堡垒 。
当代艺术家的历史首先是自己在书写,自己在建立,《2010当代艺术家工作室》可以让我们一起共同见证自己,见证中国乃至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
基本介绍中文名:当代艺术家工作室
外文名:Contemporary Art Studio
出版人:李小山
主编:杨卫
执行主编:邵琦
ISBN:9787535629418 
基本信息策划人:沈敬东 德妮丝学术编委会:邓平祥 高岭 邵琦 陶咏白 杨卫 邹跃进责任编辑:吴海恩设计:岳慧媛特约校对:尹梦娜英文翻译:吴莹出版发行:湖南美术出版社主办方:北京阿特文化传媒中心印刷:北京联城创业印刷装订有限公司开本:635mm×965mm书号:ISBN9787535629418定价:600元序言为今年的这本《2010当代艺术家工作室》作序,我的心情很沉重 。因为此前北京的朝阳艺术区,经历了大规模的强制拆迁,致使许多艺术家流离失所,丢失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室 。我亲眼目睹了“东营”等几个艺术区的拆迁过程,不由得联想起十多年前的“圆明园画家村”,儘管驱逐的理由变了,过去是因为意思形态,今天是出于经济开发,但对艺术家造成的伤害却是一样的,都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无家可归”的失落感 。我不禁想问,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幺?如果说发展经济不是为了安康,反倒是让我们丧失家园,丢掉幸福的归属感 。那我们还要发展经济乾什幺?显然,这是一个亟待澄清的文化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能够在这几年红火起来,艺术家工作室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都跟经济繁荣有很大关係 。可问题在于,发展经济只是途径,而不是目的 。既然发展经济的同时,已经在不经意间结下了当代文化的硕果,就应该珍惜和维护 。如果无视这种成果,仍让经济一统天下,肆意横行,势必会造成发展的“瘸子”现象,引发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 。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而言,艺术家要求拥有自己独立的创造空间,本身就是经济社会带来的自主意识 。所以,无论是拆迁还是驱逐,都不可能动摇这种意识 。相反,只会引红杏出墙,加剧艺术家对自由创作的嚮往,让他们藉助经济的平台,开闢出越来越多个性鲜明的工作室,并反过来促进这个社会的开放与自由 。简介《2010 当代艺术家工作室》较全面的介绍了全国的艺术家工作室现象(还有一部分国外艺术家工作室),它第一次以工作室为命题记录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当代艺术家原生态的创作状况,它的意义不但在于今天我们艺术家之间、艺术家与画廊之间、艺术家与藏家之间能够便利地交流,而且在于若干年以后,再回头看看这段历史,为我们的记忆,为后生们留下一点印迹 。因此,持续性地阶段性地记录当代艺术家工作室的现状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热浪后整个格局又有新的变化,工作室如同铁打的营盘一样,也是人来人往不断变化的,工作室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是艺术家艺术创作和栖息的心灵驿站,是一个个艺术家的精神的堡垒 。当代艺术家的历史首先是自己在书写,自己在建立,《2010当代艺术家工作室》可以让我们一起共同见证自己,见证中国乃至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