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是国家关于风景名胜区条例档案 。2006年9月19日国务院令第474号发布,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包括: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立;第三章,规划;第四章,保护;第五章,利用和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条例共有五十二条 。规定: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新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重合或者交叉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应当相协调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条例】 。
基本介绍中文名:风景名胜区条例
通过时间:2006年9月6日
施行时间:2006年12月1日
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
发文字号:第 474 号
档案全文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第三条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定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制止、检举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行为 。第二章 设立第七条设立风景名胜区,应当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新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重合或者交叉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应当相协调 。第八条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 。第九条申请设立风景名胜区应当提交包含下列内容的有关材料:(一)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状况;(二)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範围以及核心景区的範围;(三)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保护目标;(四)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游览条件;(五)与拟设立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协商的内容和结果 。第十条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一条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申请设立风景名胜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在报请审批前,与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充分协商 。因设立风景名胜区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章 规划第十二条风景名胜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十三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突出风景名胜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风景资源评价;(二)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三)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四)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範围;(五)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容量;(六)有关专项规划 。第十四条风景名胜区应当自设立之日起2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20年 。第十五条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核心景区和其他景区的不同要求编制,确定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文化设施等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与规模,并明确建设用地範围和规划设计条件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第十六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十七条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採用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 。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按照经审定的风景名胜区範围、性质和保护目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範编制 。第十八条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广泛徵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必要时,应当进行听证 。风景名胜区规划报送审批的材料应当包括社会各界的意见以及意见採纳的情况和未予採纳的理由 。第十九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条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风景名胜区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查阅 。风景名胜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各类建设活动 。第二十二条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不得擅自修改 。确需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风景名胜区範围、性质、保护目标、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确需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修改风景名胜区规划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二十三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届满前2年,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评估,作出是否重新编制规划的决定 。在新规划批准前,原规划继续有效 。第四章 保护第二十四条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和自然环境,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 。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和游览者应当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和各项设施 。第二十五条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对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景观进行调查、鉴定,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二十六条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一)开山、採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二)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三)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四)乱扔垃圾 。第二十七条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第二十八条在风景名胜区内从事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禁止範围以外的建设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核准 。第二十九条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下列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一)设定、张贴商业广告; (二)举办大型游乐等活动;(三)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活动;(四)其他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 。第三十条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与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并採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 。第三十一条国家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信息系统,对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每年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报送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的情况;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的情况,及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 。第五章 利用和管理第三十二条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风景名胜区的特点,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开展健康有益的游览观光和文化娱乐活动,普及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 。第三十三条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在风景名胜区内设定风景名胜区标誌和路标、安全警示等标牌 。第三十四条风景名胜区内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依照国家有关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规定执行 。风景名胜区内涉及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和文物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还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施情况、资源保护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第三十六条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览安全,并督促风景名胜区内的经营单位接受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的监督检查 。禁止超过允许容量接纳游客和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游览活动 。第三十七条进入风景名胜区的门票,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出售 。门票价格依照有关价格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风景名胜区内的交通、服务等项目,应当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风景名胜区规划,採用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经营者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与经营者签订契约,依法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经营者应当缴纳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 。第三十八条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应当专门用于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风景名胜区内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损失的补偿 。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九条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託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的企业兼职 。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限期拆除,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一)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开山、採石、开矿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的;(二)在风景名胜区内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的;(三)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实施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从事禁止範围以外的建设活动,未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未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核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个人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採取其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景物、设施上刻划、涂污或者在风景名胜区内乱扔垃圾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恢复原状或者採取其他补救措施,处50元的罚款;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蹟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下列活动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採取其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设定、张贴商业广告的;(二)举办大型游乐等活动的;(三)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活动的;(四)其他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造成破坏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採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恢复原状或者採取有效措施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施工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的;(二)风景名胜区自设立之日起未在2年内编制完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三)选择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四)风景名胜区规划批准前批准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五)擅自修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六)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立该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超过允许容量接纳游客或者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游览活动的;(二)未设定风景名胜区标誌和路标、安全警示等标牌的;(三)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四)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託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的;(五)允许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风景名胜区内的企业兼职的;(六)审核同意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不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建设活动的;(七)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四十九条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有关部门已经予以处罚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再处罚 。第五十条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侵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产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风景名胜区内违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建设活动,自行拆除;对继续进行建设的,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七章 附则第五十二条本条例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档案解读国务院对1985年6月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现行条例)作了全面修订,新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将于2006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了準确理解新条例的立法精神,采访人员採访了国务院法制办的负责人 。问:为什幺要对现行条例进行修订?答:风景名胜资源是极其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切实保护好这些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 。我国风景名胜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十分重视 。现行条例对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条例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需要,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制度不完善,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修改工作滞后,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规划权威性不够,随意变更规划的现象仍然存在 。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措施不力,许多地方对风景名胜资源重开发、轻保护,没有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係,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现象还很严重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设定比较混乱,政企不分,权责不清 。风景名胜区门票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的收取、使用制度不完善,使风景名胜区保护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影响了风景名胜区保护目标的实现 。法律责任规定得过于原则,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给执法工作带来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在总结风景名胜区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现行条例进行修订 。新条例共7章52条,主要规定了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与管理等内容 。问:新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的设立作了哪些规定?答:为了科学、合理地设立风景名胜区,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维护风景名胜区内有关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新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的设立主要作了以下规定:一是,明确了风景名胜区的概念、设立原则和分级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设立风景名胜区,应当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并分别规定了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条件和程式 。二是,明确了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关係 。新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重合或者交叉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应当相协调 。三是,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申请设立风景名胜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在报请审批前,与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充分协商 。因设立风景名胜区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修改风景名胜区规划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问:新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作了哪些规定?答: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做好风景名胜区工作的前提,是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规範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审批和修改,解决当前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新条例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作了以下规定:一是,规定风景名胜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并规定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 。二是,明确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审批机关和许可权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详细规划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审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详细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审批 。三是,进一步规範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具体编製程序 。为了提高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的质量,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採用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并按照经审定的风景名胜区範围、性质和保护目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範编制 。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广泛徵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并在必要时进行听证,报送审批的材料中应当包括社会各界的意见和意见採纳的情况以及未予採纳的理由 。风景名胜区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查阅 。四是,明确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地位,强化了规划的权威性,并明确了修改程式 。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不得擅自修改 。确需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风景名胜区範围、性质、保护目标、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确需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问:新条例对正确处理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关係,作了哪些规定?答: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进一步处理好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係,新条例明确了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并从以下方面作了规定:一是,要求对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和自然环境实行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 。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修建储存危险物品的设施和开荒、开矿等活动,并对设定、张贴广告,举办大型游乐活动等行为作出了严格限定 。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二是,明确规定了在风景名胜区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准 。明确规定了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与景观相协调,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 。三是,要求风景名胜区内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依照国家有关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规定执行 。风景名胜区内涉及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和文物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还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问:新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作了哪些规定?答: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是风景名胜区内各类活动的管理主体 。为了进一步规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新条例明确了设立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主体及管理机构的职责 。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定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实现政企职能分开,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能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託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的企业兼职 。风景名胜区内的交通、服务等项目,应当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风景名胜区规划,通过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经营企业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与经营企业签订契约,依法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问:新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的门票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作了哪些规定?答:为了规範风景名胜区门票和资源有偿使用费的收取和使用,新条例明确了风景名胜区门票的出售单位及门票价格确定的原则 。进入风景名胜区的门票,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出售 。门票价格依照有关价格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风景名胜区内交通、服务等项目的经营企业,应当缴纳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 。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门用于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风景名胜区内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损失的补偿 。问:新条例对违反风景名胜区管理的违法行为规定了什幺样的法律责任?答:为了切实加强对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有效制止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违法行为,新条例对风景名胜区内的有关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一是,加重了对严重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开山、採石、开矿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在核心景区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行为,规定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限期拆除,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万元至100万元罚款的处罚 。二是,区分违法行为的不同主体,对单位违法行为和个人违法行为分别规定了法律责任 。对未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在风景名胜区内从事禁止範围以外的建设活动的单位,规定了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处20万元至50万元罚款的处罚;对实施的上述违法行为的个人,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三是,对批准实施有关违法行为的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关主管部门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规定了相应的行政责任,并在刑事责任方面与刑法作了衔接 。四是,把行政处罚与承担民事责任相结合 。在对侵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产的违法行为规定行政处罚的同时,要求违法者承担民事责任,以增加其违法成本 。
- 马边彝族自治县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徵收管理条例释义
- 新增值税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 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
- 凌霄风景名胜区
- Photoshop数码摄影风景照片精修
- 中国风景名胜区游览手册3
- 违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 温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