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术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学术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插图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学术语)【心理学术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心理学术用语 。指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 。心理是否健康一般採用量表测量,其标準不是固定不变的 。心理健康标準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 。
基本介绍中文名:大学生心理健康
外文名: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类别:术语
对象:大学生
类型:心理学
健康现状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鬆,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 。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2000年,由北师大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回响,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目的是呼吁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以此掀起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热潮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兇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2002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幺了!?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 。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 。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 。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人格问卷调查,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则归到A类,问题不大的同学归到B类,没有问题的同学归到C类 。许多学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新生的15%以上 。黑龙江省一所高校统计,该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谘询的学生有二三十人 。在学校每年大量的心理谘询中,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大概占一半左右 。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 。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与恋爱所造成的危害却最严重 。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鍊,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 。其次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 。第三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鬆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 。据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比较为突出 。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 。近年来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据专家预测,由于扩招生将于明年开始毕业,今后大学生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些高校的心理谘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 。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谘询队伍正在逐渐成长 。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许多高校学生自发地建立了学生心理社团,一些同学还自编自演心理剧来宣传崇尚心理健康的新潮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谘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学校要营造和最佳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将国外的科学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与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结合起来 。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都要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长和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从小就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参考标準标準界限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準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準的相对性 。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如将正常比作白色,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幺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区域内 。这说明,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积极加以矫正 。与此同时,个体灰色区域也是存在的,大学生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人的健康状态的活动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当一个人产生了某种心理障碍并不意味着永远保持或行将加重 。在心理上形成心理冲突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可以自行解决的 。二是整体协调性 。把握心理健康的标準,应以心理活动为本考察其内外关係的整体协调性 。从心理过程看,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协调体,这种整体协调保证了个体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的高度準确性和有效性 。事实表明,认识是健康心理结构的起点,意志行为是人格面貌的归宿,情感是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因素 。从心理结构的几个方面看,一旦它们不能符合规律地进行协调运作时,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从个性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心理,一个人的个性在没有明显的剧烈的外部因素影响下是不会轻易发生变化的 。从个体与群体的关係看,每个人在其现实性上可划分成不同的群体,不同群体间的心理健康标準是有差异的 。三是发展性 。事实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随着个体的心理成长而逐渐调整而趋于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準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準,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现有基础上能够做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追求自身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从而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準,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难以维持,就应该及时予以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