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


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

文章插图
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大口森林公园一般指本词条
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地处大洪山风景区南麓,距钟祥郢中城区30公里;东邻太子山,南接屈家岭,北连皂当线,西望汉水;总面积1590公顷,森林覆盖率超90% 。
湖北大口省级森林公园始建于1992年,1995年7月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大口国家级森林公园 。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园内小气候独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9℃,园区以低山地貌为主,平均海拔350米,主要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
【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分为九级天溪景区、云台观景区、鹰子洞景区、柳门口景区4大景区,共17个景点;园区内有一些佛寺禅院、道观仙宫遗址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 
地理位置:湖北省钟祥市
面积:1590公顷
级别:国家级
地理区域:大洪山南麓山脉
气候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管理单位:钟祥市大口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批准时间:1995年7月
批准文号:林造批字[1995]83号
发展历史1957年,湖北省国营太子山林场在今大口地区建立刘家石门分场 。1958年分场先后归荆州、钟祥管辖,一度改为独立林场,旋即归属盘石岭林场 。1959年,改名为国营大口林场,面积6.3万亩,直属钟祥县领导 。1992年,湖北大口省级森林公园成立 。1995年7月,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大口国家森林公园 。位置境域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地处大洪山风景区南麓,距钟祥市郢中城区30公里,东邻太子山,南接屈家岭,北连皂当线,西望汉水,总面积1590公顷,园区中心大致位于北纬31°06′,东经112°49′ 。地理环境地质特点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所处的大洪山是一个褶皱小体,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地台和杨子淮地台的接触带 。志留纪末,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隆起为陆地,成为淮阴(大别山)山字型体系前弧西翼的一部分 。大洪山南麓地质特徵为褶皱断块山地,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 。地形地貌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园区以低山地貌为主,最高海拔565.4米,最低海拔125米,平均海拔350米,园区内有溶洞地貌分布 。气候特徵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属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9℃,7-8月份平均气温27.9℃,1-2月份平均气温3℃,极端高温38℃,极端低温-14.3℃,无霜期长260天,年降雨量1000毫米,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山中云雾多,湿度大 。资源概况植物资源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超过90% 。截至2013年,公园内有植物5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438种,国家保护和珍稀植物有水杉、银杏、杉、桃、杜仲、对节白腊、垂枝侧柏等12种 。截至2015年,公园内有对节白腊2200亩 。动物资源截至2014年,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有野生动物5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8种,常见动物主要有豺、豹、白鹭、小灵猫、松鼠、杜鹃、画眉等 。主要景点柳门口景区柳门口瀑布:位于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公园东南,其源头来自虎风山,瀑布呈阶梯状,分4级,落差80米,宽幅8~10米;下有水潭,深邃碧透 。鹰子洞景区嵩门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座落于京钟古道(古时官道,今有青石板路面遗址)中端,今为遗址,有寺址碑文 。鹰子洞:洞上有宽6米,落差达36米的瀑布,形似一幕银帘,瀑布的侧壁上分布着大小数百个洞穴,状若峰窝,且洞洞相连,可通瀑内,进入其中,曲折迴环;夏日午后,夕阳斜照中,在瀑流水雾之上,有时会出现“彩虹映潭”景观 。云台观景区撩脚山:江汉平原第一高峰,海拔565.4米,游人可观日出、日落、雨雾烟云,俯视田园村舍,遥望汉江船帆 。白鹿寺:建于唐初贞观年间,座落于京钟古道中端,今为遗址,有寺址碑文 。天星眼:亦称地漏,洞中观天,可见日月星辰,天星眼共2个,洞深约200米 。杉树一线天:位于俯地的杉树林,高15-18米,林道穿贯其间,如天开一线 。百丈深涧:位于云台观北坡两山之间的峡谷,从山顶到谷底深150米,长110米 。九级天溪景区小天池:又名上下天池,上天池呈三角形,面积93平方米,水深2.3米;下天池呈矩形,面积175平方米,水深2米,上下天池相距4米,天池瀑布宽8米,池水清澈见底 。九级天溪:位于小天池下方,溪水分成九迭瀑布,瀑布宽6.2-9.6米,最大落差距5米 。每当夏季来临,玉练飞涑其间,响声如雷 。乌龙洞:洞口呈“丫”形,洞口有清泉溢出,常年不断;顶壁有钟乳石,造型各异,为大口主要景观 。龟山:山因形而名,龟背峰海拔331.5米,上下平缓,中间较陡,双峰珠连,有一巨石从山头拱兀,犹如一只翘首金龟 。乌龙台:位于乌龙洞出处,据史料记载,此地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个集镇,有众多文物出土 。开发建设基础建设截至2006年,湖北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内有林Ⅱ级黑色路面贯穿,设有电话线路,共有120门程控电话;建有大口旅游宾馆,可同时接待100人住宿、200人进餐并会议 。根据2014年10月湖北省政府官网信息显示,近年来,由汇源集团计画总投资142亿人民币兴建的“中国农谷·汇源生态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其核心区位于钟祥市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内;汇源生态产业园包括设施农业示範基地、果林观赏及採摘基地、城市绿化苗木及花卉基地、“中国农谷论坛”会展中心、农耕文化博物馆等设施,都在建设之中 。品牌建设1993年获“全国国营林场500强”称号 。1997年被荆门市林业局、人事局授予"林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9年被湖北省林业局授予"十强国有林场"称号 。2003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5年被湖北省林业局授予"国有林场二次创业先进单位"称号 。2011年获“湖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交通线路●铁路可首先乘火车到湖北省武汉市内的武昌、汉口火车站或荆门市火车站,然后再转乘火车到钟祥火车站 。●公路可自驾车辆先走沪蓉高速(武荆段)到钟祥市区,再经S216省道或S311省道后走钟祥县道 。轶闻传说乌龙洞的由来传说很久以前,大口地带并不是山峦起伏,而是和东海相连的一片汪洋大海;大口的山都是秦始皇用鞭赶来的 。如今,你站在大口国家森林公园的八大名山、三十六峰上,隐约还可以寻见一条条若隐若现的鞭痕呢!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不说他穷兵黯武,独断专制,专说他修万里长城,不知弄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他每天役使成千上万的百姓搬运土石方 。石头重,路程远,老百姓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广大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一天,南海观音云游四方,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愤怒,也非常同情老百姓,她决定使个法术,减轻人民的痛苦 。只见她轻摇净瓶柳枝,口中念念有词,只见天空红光闪闪,千万条红绳从天而降,缚在每个挑夫的扁担上 。这一缚出现了奇蹟,挑夫们徒觉肩头一轻,千斤之石犹如一团棉花,挑起来十分轻鬆 。秦始皇非常奇怪,就暗中观察,他发现每个挑夫扁担上都有一根红绳,而一旦解下红绳,百姓挑起来又十分吃力了 。这红绳具有非凡魔力 。秦始皇十分高兴,就下令把所有的红绳都解下来,令工匠做成一条长鞭,长鞭魔力非凡,指山山转,击水水涨,秦始皇决定用它来移山填海,扩充地盘 。于是他就站在泰山顶上,手挥长鞭,将西北大小山脉一路赶向东海,浩浩蕩蕩,犹如赶一群绵羊一般 。却说东海龙王敖广一家正在为三太子乌龙十八岁诞辰举行盛大的生日宴会,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祝声琅琅 。这时忽然“轰隆”一声巨响,接着便墙倾柱歪,屋崩瓦解,虾兵蟹将抱头鼠窜,来不及跑的都成了肉饼 。敖广一家也不例外,只有乌龙,凭着年轻体壮,武艺高强而侥倖逃脱 。乌龙忍辱含恨,躲避秦始皇的追击,茫无边际地逃着 。这一日,它来到一片山恋起伏地带,看到这里鸟语花香、清溪长流、风光秀美,顿觉有一种安全感(其实这山也是秦始皇从西边赶来的),也是天作之美,它发现了一处古洞,洞深且长,曲折迴环,冬暖夏凉,它决定在此栖身,以便养精蓄锐,以雪家仇,这个洞就是现在的乌龙洞;这个地方就是今大口国家森林公园 。抱膝石的传说相传,宋朝时期,杭州知府章立山和峨眉道人张天师十分要好 。有一次,张天师带一童子到杭州拜访章知府,章知府抱拳躬迎,引入华堂,献茶叙旧,章立三只顾敬崇张天师,却怠慢了站在一旁的童子 。那童子面带愠色,以目怒视张天师转入后堂 。张天师对章立三说:“知府大人如今惹祸了,适才那童子目射凶光,面带怒色,知府大人可曾审度?”章知府不知其中的蹊跷,尚全然不知 。张天师说道:“贫僧所收童子乃天宫玉皇大帝膝下的义子乌龙是也,因重犯了天条仙规,触怒了王母娘贬下凡间修行三千年,令贫僧收到峨眉皈依,正值假期届满,此次来杭州,实为告辞人间,别西湖去天庭 。如此去了,它定要降罪于你,此于个人恩怨乃微不足道,惹发难于乡里,危及黎民,生灵涂炭,社稷遭秧,那时则悔之晚矣!”闻此,章知府如雷贯耳,似梦初觉 。为了向乌龙赔罪,章回到了楚郢沈庶(钟祥县东桥区)家乡,择良日,寻地灵,当即行到李家岩山脉东南的一座巨石处,发现了“龙潭、龙窝”(乌龙洞),就此石抱膝而跪,俯首悔过 。故此留下了章知府与乌龙对话的神奇传说 。抱膝石由此得名 。白鹿寺的传说白鹿寺始建于唐初 。据传说:唐朝开国元勛尉迟敬德在此监製白鹿寺 。清基时,撬动了一块石板,惊动了一只千年白鹿,白鹿长鸣一声,腾云而去 。白鹿寺因而名声广传,今仍有不少香客在此烧香祈福 。云台观的传说云台观,本是道家的观址,座落于撩脚山顶上 。据说:太乙真人曾打算在此定址建观修行 。由于山基不牢,便一脚撩过,转择武当山 。后人为纪念太乙真人,便在撩脚山上建观,名曰云台观 。云台观几经风雨,在历史上曾上演一起起震惊中原武林的大事,是历史上“三教论衡”之地 。后毁于明国初年,今有神道碑文遗址多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