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


雪灾

文章插图
雪灾【雪灾】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量降雪以至积雪成灾,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 。
基本介绍中文名:雪灾
外文名:snow damage
又称:白灾
类别:自然灾害
成因:大气环流异常
产生原因:大量降雪引发
简介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範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 。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有的积雪虽不深,但密度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壳,牲畜难以扒开雪层吃草,造成饥饿,有时冰壳还易划破羊和马的蹄腕,造成冻伤,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产,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饑寒交迫,死亡增多 。同时还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胁 。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
雪灾

文章插图
雪灾根据我国雪灾的形成条件、分布範围和表现形式,将雪灾分为3种类型:雪崩、风吹雪灾害(风雪流)和牧区雪灾 。雪灾作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雪灾年年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正常生活秩序。雪崩是雪山地区易发的灾害,风吹雪则会阻断公路交通的正常通行 。牧区雪灾是由于积雪过厚,维持时间长,掩埋牧草,使牲畜无法正常採食,导致牧区大量畜牧掉膘和死亡的自然灾害 。它是中国发生频繁 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类雪灾在高纬度、 高海拔地区,特别是有着广阔天然草场的内蒙古、 新疆 、青海和西藏等主要牧区,几乎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的遭受这类灾害 此外,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广大的农村、 林区和城镇,也时常遭受短时期降雪的影响,严重的雪灾还会破坏交通 通讯等基础设施,造成房屋倒损和农作物损毁等损失 我国雪灾有着显着的季节性特点,发生时期一般是在当年10月到次年的4月 从雪灾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集中分布在内蒙古、新疆、 青海和西藏4省区,地域上形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以西 阴山以北地区 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等3个雪灾多发区 。成因形成大範围的雨雪天气过程,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尤其在欧亚地区的大气球流发生异常 。我们都知道,大气环流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一个稳定的环流状态 。在青藏高原西南侧有一个低值系统,在西伯利亚地区维持一个比较高的高值系统,也就是气象上说的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 。这两个系统在这两个地区长期存在,低压系统给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是南部海区和印度洋地区,带来比较丰沛的降水 。而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向南推进的是寒冷的空气 。很明白,正常情况下,冬季控制我国的主要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使得中国大部地区乾燥寒冷 。而在一些特殊的年份,如2008年由于气候异常(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而北边的高压系统稳定存在,从西伯利亚地区不断向南输送冷空气,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交汇,冷空气密度比较大,暖空气就会沿着冷空气层向上滑升,这样暖湿气流所携带的丰富的水气就会凝结,形成雨雪的天气 。由于这种冷暖空气异常地在这一带地区长时间交汇,导致中国南方大範围的雨雪天气持续时间就比较长 。分类雪灾按其发生的气候规律可分为两类:猝髮型和持续型 。猝髮型雪灾发生在暴风雪天气过程中或以后,在几天内保持较厚的积雪对牲畜构成威胁 。多见于深秋和气候多变的春季,如青海省2009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985年10月中旬出现的罕见大雪灾,便是近年来这类雪灾最明显的例子 。持续型雪灾达到危害牲畜的积雪厚度随降雪天气逐渐加厚,密度逐渐增加,稳定积雪时间长 。此型可从秋末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青海省1974年10月至1975年3月的特大雪灾,持续积雪长达5个月之久,极端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雪灾指标人们通常用草场的积雪深度作为雪灾的首要标誌 。由于各地草场差异、牧草生长高度不等,因此形成雪灾的积雪深度是不一样的 。内蒙古和新疆根据多年观察调查资料分析,对历年降雪量和雪灾形成的关係进行比较,得出雪灾的指标为:轻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20%以上中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40%以上重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60%以上 。雪灾的指标也可以用其它物理量来表示,诸如积雪深度、密度、温度等,不过上述指标的最大优点是使用简便,且资料易于获得 。规律牧区雪灾规律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我国草原牧区大雪灾大致有十年一遇的规律 。至于一般性的雪灾,其出现次数就更为频繁了 。据统计,西藏牧区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区也大致如此 。新疆牧区,因各地气候、地理差异较大,雪灾出现频率差别也大,阿尔泰山区、準葛尔西部山区、北疆沿天山一带和南疆西部山区的冬牧场和春秋牧场,雪灾频率达50~70%,即在10年内有5~7年出现雪灾 。其它地区在30%以下 。雪灾高发区,也往往是雪灾严重区,如阿勒泰和富蕴两地区,雪灾频率高达70%,重雪灾高达50% 。反之,雪灾频率低的地区往往是雪灾较轻的地区,如温泉地区雪灾出现频率仅为5%,且属轻度雪灾 。但不管哪个牧民大雪灾都很少有连年发生的现象 。雪灾发生的时段,冬雪一般始于10月,春雪一般终于4月 。危害较重的,一般是秋末冬初大雪形成的所谓“坐冬雪” 。随后又不断有降雪过程,使草原积雪越来越厚,以致危害牲畜的积雪持续整个冬天 。雪灾发生的地区与降水分布有密切关係 。如内蒙古牧区;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中部的巴盟、乌盟、锡盟及昭盟和哲盟的北部一带,发生频率在30%以上,其中以阴山地区雪灾最重最频繁;西部因冬季异常乾燥,则几乎没有雪灾发生 。新疆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北疆準噶尔盆地四周降水多的山区牧场;南疆除西部山区外,其余地区雪灾很少发生 。青海牧区,雪灾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海南、果洛、玉树、黄南、海西5个冬季降水较多的州 。西藏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藏北唐古拉山附近的那曲地区和藏南日喀则地区 。前者常与青海南部雪灾连在一起 。雪灾是我国牧区冬、春季节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它常常致使家畜採食困难或不能採食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牲畜伤亡事件,并可能伴有牧民冻伤,交通堵塞、电力和通信线路中断等的发生,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青藏高原是全国牧区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全国三大雪灾高发区之一 。因此青藏高原雪灾防御和此类风险的规避就显得尤其重要 。基于前人对于自然灾害风险的评估,从青藏高原雪灾致灾危险性和承险体脆弱性两个方面,选取历史雪灾、潜在雪灾、承险体物理暴露、敏感性、应灾能力5大类共18项具体指标,建立了青藏高原雪灾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套用GIS工具和定量、半定量的方法,对青藏高原雪灾致灾危险性和承险体的脆弱性分别进行分析,最后通过雪灾风险评估模型对青藏高原雪灾的风险进行了评估 。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①通过对历史雪灾和潜在雪灾的综合分析认为:曲麻莱、治多、杂多、称多、玛沁、达日、河南、天峻、错那、聂拉木、石渠、理塘12县以及玛多、定日、阿坝、色达、维西县部分地区雪灾危险性最高;其周围地区的雪灾致灾危险性次之,雪灾致灾危险性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林芝地区以及其他部分县市 。②通过青藏高原雪灾14项脆弱性指标的综合分析认为:尼玛县雪灾承险体脆弱性最高,其次是改则、日土,其它大部分地区的雪灾承险体脆弱性都处于较低或低的水平,青藏高原东南部以及北部部分地区雪灾承险体脆弱性最低 。③根据风险评估基本模型对青藏高原雪灾危险性和脆弱性的综合后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个风险等级 。藏北高原和青南高原部分地区的雪灾风险水平较高,其中西藏自治区的改则、尼玛、聂拉木及青海省的治多部分地区雪灾风险最高;西藏自治区的班戈、错那及青海省的称多雪灾风险次之;青藏高原雪灾的较低风险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主要是高原东南部和北部地区 。从整个青藏高原来看,高原腹地的雪灾风险大于边缘地区 。因此,本文认为青藏高原是雪灾高风险地区,尤其是藏北高原雪灾的防御应该作为今后青藏高原雪灾防御的重点区域 。暴雪预警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蓝色预警信号标準: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1.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準备工作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黄色预警信号标準: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採取防滑措施4.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备足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準备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橙色预警信号标準: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2.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3.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建筑物 。4.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餵养 。红色预警信号标準: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2.必要时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3.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4.做好牧区等救灾救济工作 。防範农业生产防雪灾的5条措施1.要及早採取有效防冻措施,抵御强低温对越冬作物的侵袭,特别是要防止持续低温对旺苗、弱苗的危害 。2.加强对大棚蔬菜和在地越冬蔬菜的管理,防止连阴雨雪、低温天气的危害,雪后应及时清除大棚上的积雪,既减轻塑胶薄膜压力,又有利于增温透光;同时加强各类冬季蔬菜、瓜果的储存管理 。3.要趁雨雪间隙及时做好“三沟”的清理工作,降湿排涝,以防连阴雨雪天气造成田间长期积水,影响麦菜根系生长发育 。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鬆土,刬除杂草,提高其抗寒能力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及时给麦菜盖土,提高御寒能力,若能用猪牛粪等有机肥覆盖,保苗越冬效果更好 。5.要做好大棚的防风加固,并注意棚内的保温、增温,减少蔬菜病害的发生,保障春节蔬菜的正常供应 。强冷空气侵袭时的健康防範措施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当强冷空气侵袭时,还常常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 。这种低气温环境,可以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从而诱发各种疾病,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有几种看似小小的健康问题,防範不好也会引起大毛病 。下面一组应对策略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鼻子出血:轻微的出血可採取让患者半坐卧或侧卧位,头部稍向前低的姿势,改用嘴巴呼吸来保持气道通畅,并以手指压迫鼻翼止血,约10分钟左右流血量多自然减少或停止 。多量或快速的出血,尤其是合併高血压或其他病症,往往需要紧急请医生帮助 。2. 呼吸疾病:不要因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也不要整天缩在空调房里享受空调製造的温暖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动起来,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鍊 。爱上运动的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不用再穿成个球也能出门了 。当然,进入流感高发的季节,注射流感疫苗也是对健康必要的保护 。3.皮肤乾燥:冬季里,爱清洁的你更要讲究洗澡的章法和频率,洗澡次数不要太频,一天一次就够了,而且最好不要用香皂洗澡(因为香皂一般呈硷性,容易让皮肤表层的PH值失衡),水温也不要太高,儘量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浴液,洗过澡后应涂抹含有保湿成分的润肤膏,例如凡士林 。4.手脚冰凉:平时不要吸菸,避免摄入过多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可乐等等,多吃性温热的活血食物,多穿保暖的衣服,多做伸缩手指、手臂绕圈、扭动脚趾等暖身运动,避免长时间固定不动的姿势和精神集中,尤其是持续使用电脑达7小时以上 。当然,如果能让自己在秋风瑟瑟的季节动起来,更是一种最自然且效果立竿见影的好办法 。5.关节疼痛:平时除了注意肢体保暖外,更可利用护膝、护肘等用品 。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可以强化腿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在温水泳池中做水中运动,游泳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也可依据天气预报,在天气变化前採取保暖、祛湿措施 。6.情感失调:除了参加心理辅导,一定的抗忧郁剂药物治疗外,光疗可以作为有效辅助疗法 。在萧瑟的冬季里,让自己多晒太阳非常必要 。阳光不仅能晒乾抑郁,还能藉助阳光合成体内的维生素D,对补钙也一样好处多多 。雪灾评估雪灾评估是灾害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对科学準确地制定防灾备灾措施,及时组织开展雪灾应急救助工作以及灾后的恢复重建决策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根据灾害孕育和发展过程,雪灾评估大致可以分为灾前、 灾中和灾后三个阶段灾前主要是开展雪灾风险评估,即评估某一区域遭受雪灾的可能性、 风险的高低以及可能的灾害损失等,这是提高防灾备灾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雪灾发生后,主要开展灾中的应急评估和灾后的综合评估,重点就是要进行灾情的动态评估 灾中的应急评估是在雪灾发生过程中依据不完备信息快速及时地对灾害範围 强度以及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价,分析次生灾害的风险,这是开展抗灾救灾灾害应急指挥调度的基础 灾后的综合评估是指在雪灾灾情稳定后,通过各种观测手段实地核查统计等方式,对整个灾害过程所造成灾情进行综合评价,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害保险补偿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务 归纳起来,雪灾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和灾情评估两大方面 。对于灾害风险,不同的行业学科在理解上会有所不同,一般包含有致灾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等2方面的含义 。灾害风险表达式较为普遍观点是致灾因子危险性 承灾体的暴露与脆弱性等三个因素的乘积 。据此,雪灾风险可认为是由区域内积雪危险性 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等三个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雪灾风险评估也应包括这三个方面内容 风险评估是一种通过分析潜在的致灾因子,评估能够对人员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脆弱性存在条件,来确定风险性质和範围程度的方法 。其中,危险性评估是对积雪及其变化的规模 强度和发生频率等进行预测分析 一般地,降雪强度越大,积雪越深,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就越严重,雪灾的风险也就越大暴露性是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承灾体的暴露性评估是指对积雪影响下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总量进行估算,积雪覆盖的承灾体越多,雪灾风险也就越大 对脆弱性的含义内容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一般是指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背景下,某孕灾环境区域内特定承灾体对自然灾害表现出的易于受到伤害和损失的性质,是区域自然孕灾环境与各种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 。脆弱性的结构包括敏感性应对能力和恢复力 。因而,脆弱性评估主要是评价某一区域或承灾体自身遭受雪灾的损失程度,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和灾后的恢复能力 雪灾风险评估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不仅是在雪灾发生前,也包括在灾害持续过程中,对雪灾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开展雪灾风险评估,能够科学準确地预测雪灾危险程度和损失强度,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採取风险控制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 、承灾体、致灾因子与灾情共同组成具有複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是孕灾环境 、致灾因子、 承灾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雪灾的灾情评估主要是对雪灾範围造成的损失和等级进行评估 其中,雪灾损失评估内容有人口 畜牧生命线工程农作物林木等承灾体损毁评估和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等 。通过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模型和方法,进行损失核算,评价雪灾过程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这是开展灾区重建和应急救助的基础 。重大雪灾例子历史上的大雪灾《资治通鉴》等书记载,长沙地区最早的大雪记录当在二千年前,即公元前37年,西汉建昭二年,包括湖南长沙在内的楚地,降了一场深五尺、形成灾害的大雪 。因为文献失记,直到唐帝国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950年),史书才第一次明确标记发生在长沙城的大雪,即:“潭州大雪,盈四尺 。”潭州治地即今天的长沙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长沙、善化、益阳、浏阳等地大冰雪,在善化(即今天的南长沙)大椿桥刘宅,“六人,一夜俱冻死 。”;康熙年间湘江冰上“人马可行”;清嘉庆五年(1800年),“长沙、善化、平江、湘乡、晃州厅,九月大雪,深尺许” 。1954年的“大冰冻”起于1954年12月26日 。当天晚上,“寒流开始第二次袭扰洞庭湖,洞庭湖全部堤垸很快就冰封雪盖了,堤岸上的树木被冰雪压得弓变低垂,数十里电线被冰凌坠折 。气温由20℃,骤然降到-8℃,风雪持续了11天,湖上的老人们说:这是洞庭湖20多年没见过的大严寒大冰冻 。”1961年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编撰的《湖南自然灾害年表》记载: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湖南地区,有40日未解冻的(平江),冰冻达三个月之久 。在冰雪为灾的日子里,湖南的冰冻,时常有大雪或连续降雨,有降雪连续四十余日的(永州)、有积雪由小除日至次年二月始霁的(安化),有大雪深四五尺的(湘乡、湘阴、平江、邵阳) 。不仅损害林木果蔬,冰毙人畜,而且阻碍交通 。西藏大约1~2年出现一次冬春大雪1956-1957年、1965-1966年、1976-1977年冬春季,西藏出现了三次範围广、强度大、积雪深、持续时间长和灾情严重的雪灾 。1969年新疆北部连续降雪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自1月中旬后期开始连续降雪10天,总降水量达80mm以上,且最低气温降至-40.4℃,新疆因积雪、雪崩,交通电讯中断,机场停航6天,死亡82人,羊只普遍出现死亡现象 。1977年北方大部爆发区域性寒潮1977年10月24-29日,北方大部地区降了雨雪,华北、华东北部降了大暴雨(雪),其中内蒙古普降暴雪,锡盟北部最大,过程降雪量达58mm,乌盟北部、赤峰市北部、哲盟北部及兴安盟、呼盟牧区降雪量25~47mm,上述地区积雪厚度达16~33cm,局部60~100cm,为近40年罕见,大雪封路,交通中断,造成严重特大雪灾 。据不完全统计,锡盟牲畜死亡300余万头,占牲畜总数的2/3;乌盟牲畜死亡56万头,(只),死亡率达10.8%;赤峰市60万头(只)牲畜处于半饥饿状态,30万头(只)牲畜无法出牧,死亡牲畜10万头(只);昭盟北部下了冻雨,造成电线严重结冰,个别地区邮电通信中断 。1983年南疆西部山区遭遇寒潮大雪1983年4月初,南疆西部山区寒潮大雪厚度达1m,仅温宿县就损失幼畜30%左右 。2008年中国雪灾在2008年1月10日,雪灾在南方爆发了 。严重的受灾地区有湖南,贵州,湖北,江西,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河南南部 。截至2008年2月12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07人,失蹤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造成1111亿元人民币直接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