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 紫砂壶


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 紫砂壶

文章插图
紫砂壶(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 紫砂壶】宜兴紫砂壶一般指本词条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艺品,其製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製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 。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
製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 。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 。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 。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
基本介绍中文名:紫砂壶
外文名:Sand-fired pot
起源:中国的江苏宜兴
创始人:中国明朝的供春
起始时间:明武宗正德年间
紫砂本色:紫、朱、米黄
紫砂壶起源创始人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 。“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 。”(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讚“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 。”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 。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 。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幺珍贵 。供春传时大彬 。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緻,妙不可思 。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 。”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製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 。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 。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讚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 。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 。
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 紫砂壶

文章插图
后期紫砂大师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 。陈鸣远以生活中常见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荠、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同时,他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式,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故仿品、赝品大量出现 。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製作小壶,以小胜大 。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 。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 。陈鸿寿,是清代中期的着名书画家、篆刻家 。艺术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 。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 。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 。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範 。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黄玉麟、程寿珍诸人,则一代不如一代 。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很少创新,製作工艺也日渐草率荒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