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让美妙之音“声”入人心 廖永昌中国之最( 四 )


除了对艺术的敬畏 , 周老师一生好学也给廖昌永留下深刻印象 。他回忆 , 当年互联网不发达 , 音乐界的最新信息只能来自于国外最新的资料 。他每次去国外演出之前 , 都会问给老师带什么样的礼物 。“她说什么都不需要 , 如果发现最新的谱子、最新的唱片、最新的演出视频帮她带些回来 , 她要了解和学习 。”廖昌永说 , 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大师班 , 出勤率最高的永远是周老师 , 不管开讲的是世界顶级艺术家 , 还是到校进行学术交流的年轻教师 , 她都在台下听 。
4 高流量是柄双刃剑
1968年 , 廖昌永出生在四川成都郊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是村里的大喇叭和家里的收音机 。“那时候上学路上从收音机或是村里大喇叭里听见什么就唱什么 , 歌剧《我的太阳》、京剧、黄梅戏都唱过 。”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 如今在音乐圈无人不晓的廖昌永 , 当年一门心思报考体育学院 。高中阶段他的体育成绩出奇地好 , 无论是投掷类的标枪、铅球 , 还是田径类跑跳 , 他的成绩在全县中学生比赛中都名列前茅 。转折发生在一次学校的文艺汇演上 , 廖昌永一曲《那就是我》赢得满堂彩 , 高中班主任把自己的同学——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周维民老师介绍给廖昌永 , 后者带他走进音乐殿堂 。1988年9月 , 廖昌永成为四川考区一百多名考生中唯一考进上海音乐学院的 。
直到现在 , 上海音乐学院校园内还广为传播着有关他的“奇迹”——大一上学期专业课排全班倒数第一的他 , 到了第二学期逆袭成为第一名 。大学毕业后 , 他更是频频向国际舞台发起冲击 。1996年至1997年 ,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 廖昌永斩获法国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 , 令世界乐坛为之震惊 。包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在内的众多知名剧院纷纷向他发出邀约 。
出去还是留下?恩师周小燕希望他留在国内 , 因为中国观众更需要优秀的音乐作品 。“有人对我说 , 我出去后 , 西方的歌剧舞台无非多了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打工仔 , 但如果留在国内 , 将有数以亿计的听众 。”于是 , 廖昌永留在了母校 。
不可否认 , 相比今天的流行音乐 , 古典音乐对歌唱者和听众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歌者在演唱上需要更高的技巧 , 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也必不可少;听众若要欣赏得来 , 往往需要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 。于是 , 他走上《声入人心》的舞台 , 很多人因为他而喜欢上了美声 。“我并不奢望所有人爱上美声 , 喜欢美声也不一定要能唱出来 , 单单喜欢听 , 也挺好 。”
连续播出两季的《声入人心》 , 让廖昌永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 。不过 , 他时刻保持着一份清醒:“我只知道自己喜欢这个行业 , 尽量把它做到最好 。我很幸运 , 大家对我的喜欢不是溺爱那种 , 他们经常会在我的微博和微信里给我留言 , 提各种建议 。”他回忆说 , 有一次 , 他录制出版了一张唱片 , 其中收录了李清照的《一剪梅》 。他收到一位小朋友的来信 , 说他演唱的“轻解罗裳”中的“裳”发音念“chang”不是“shang” , “作为一名职业音乐家怎么能犯这样的错误呢?我感到很惭愧 。”在他看来 , 听众对艺术家是有要求的 , 只有不断进步才不会让人失望 。对于如今“流量”一说 , 廖昌永坦言 , 他对这个词并不排斥 , “它是柄双刃剑 。你要想留住你的高流量 , 一定要拿出百分百的专注力 , 爱你的粉丝和你所从事的事业 。如果你只贪图享受流量 , 它一定会离你而去的 。一句话 , 你对它真诚 , 它才对你真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