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

文章插图
土地类型【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是指土地按其自然属性(综合自然特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归的类别 。土地各个构成因素(土壤、岩石、地貌、气候、植被和水分等)性状的不同量的不同组合 。土地类型的性质取决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不从属于其中任何一个单独因素 。土地类型是土地利用的物质基础,也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元 。若以土地作为总体,土地类型就是总体中的个体,因此,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利用土地实质上是利用土地类型 。依据一定标誌划分土地类型的工作称为土地分类 。由于分类目的不同,存在着多种土地分类 。
基本介绍中文名:土地类型
简介:土地按其自然属性
原地类名称:灌溉水田
新地类名称:水田
简介有的地理文献把土地利用类型也叫作土地类型 。
土地类型

文章插图
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概念来源于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土地的综合认识 。世界各国都有地方性的土地类型名称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的《周礼》把全国土地划为5类: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 。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地员》篇对全国土地作了系统的分类,分为5大类和25个低级类型 。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土地类型划分系统 。在中国各地划分出不同的地方性土地类型 。例如:北京山区的活山、死山、软山、梁地、台地、川地、滩地;河北井陉盆地的坪、梁、涧、川;黄土高原区除划分塬、梁、峁、川等高级类型外,还分为畔、壕、墕、坬、埫、侪、塌、涧、湫等低级类型,是一种较系统的地方性土地分类系统 。土地分类序号原地类码(关键栏位)原地类名称地类码(新)(连线栏位)新地类名称补调标记(连线栏位)备注1111灌溉水田011水田2112望天田011水田3113水浇地012水浇地4114旱地013旱地5115菜地012水浇地6121果园021果园7121K可调整果园021果园8122桑园023其他园地9122K可调整桑园023其他园地10123茶园022茶园11123K可调整茶园022茶园12124橡胶园023其他园地13124K可调整橡胶园023其他园地14125其他园地023其他园地15125K可调整其他园地023其他园地16131有林地031有林地17131K可调整有林地031有林地18132灌木林地032灌木林地19133疏林地033其他林地20134未成林造林地033其他林地21134K可调整未成林造林地033其他林地22135迹地033其他林地23136苗圃033其他林地24136K可调整苗圃033其他林地25141天然草地041天然牧草地26142改良草地042人工牧草地27143人工草地042人工牧草地28151畜禽饲养地122设施农用地29152设施农业用地122设施农用地30153农村道路104农村道路31154坑塘水面114坑塘水面32155养殖水面114坑塘水面33156农田水利用地117沟渠详细说明对土地进行分类,研究不同土地类型的特徵和利用是土地类型学的主要任务 。划分土地类型有两种分类系统,即多系列分类系统和单系列分类系统,这两种分类系统的根本差别有于是否严格区分土地的个体单位的类型单位的差别和联繫 。主张多系列分类系统的学者认为,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土地是一些大小不等、级别有高低、内部结构複杂程度有差别、彼此交错重叠的自然综合体 。按类型是个体的抽象这一逻辑关係,每一级土地个体单位都可以进行分类 。土地单位的多级性(见土地分级)必然导致土地分类应是多系列的 。在土地类型划分时要明确是对哪一级别的土地个体单位进行分类,不同的土地分级单位应属不同的分类系统,即有相(土地元素)分类、限区(土地单元)的分类、地方(土地系统)的分类 。主张单系列分类系统的学者主要是借用土壤和植被的分类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土地分类,通常选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成分的某级类型作为土地分类的标誌或直接将各种类型分布图採用叠置法得出土地类型的分布区界线和确定其分类等级 。按这种系统,可以由第三级土地类型(相或土地元素)合併成第二级土地类型(限区或土地单元),由第二级土地类型合併成第一级土地类型(地方或土地系统) 。这两种分类系统在製图上也有明显的差别 。土地分类除遵循逻辑原则、发生原则、相似性或差异性原则外,关键是确定分类标誌和指标 。例如,在对低级单位(相或土地元素)进行分类时,可把它们某些个体的共同特徵作为分类标誌和指标 。通常是选用较稳定和较普遍的或处于平均状态的土地特徵 。相的基本分类单位,可根据地貌面、岩性或土质、土壤变种、植被群丛等自然属性的共同特徵进行划分,然后把同一种地貌面上的土地类型,归併为较高一级的类型 。还可把这些类型再按一定的成因或相互联繫,特别是水热状况和外动力条件的共同性特徵,归併为更高一级的类型 。研究土地类型可以揭示地理环境中各土地地段的形成、演化、分布规律以及相似性和差异性,土地类型的质和量的对比关係及其空间组合方式所决定的土地结构是自下而上进行自然区划的重要依据 。按土地的自然属性进行科学分类,可以认清各种土地的特点,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发挥其最大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信息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值和稳定性指数空间变异分析土地利用类型是一种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具有不规则、相对不稳定性和複杂性特徵,可以利用分形方法进行探讨;分形理论在土地结构研究中的套用涉及土地利用类型分数维的计算、土地利用结构分形研究方法、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分形描述、区域景观结构的分形模型等方面;但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机制的空间差异研究少见报导.综合考虑广东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章选择韶关、潮州、汕头、广州作为不同类型区域的代表,基于分形理论计算了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道路用地、水体和未利用土地8种地类分维值(D)和稳定性指数(Si)以及平均分维值和稳定性指数,从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地貌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出发,对比和分析了地域之间的D值、Si值的关係,并从中得到了D值和Si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複杂的地貌类型是影响土地利用类型D值和Si值的最主要因素;(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值和稳定性指数;(3)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分维值、稳定性指数的大小是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