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特部


和硕特部

文章插图
和硕特部和硕特部:祖先在蒙古高原北部及贝加尔湖西南、我国北方额尔古纳河下游和海拉尔河下游呼伦贝尔草原及科尔沁草原等广大的森林地带,同蒙古部落一起游牧生活 。17世纪30年代,和硕特部部分民众跟着土尔扈特部(因为与準噶尔部冲突)西迁进入伏尔加河流域,几乎同时,固始汗一支的民众东进青藏高原,部分留居乌鲁木齐周围,东归者在和硕县 。是青海蒙古的主体 。
和硕特部是四卫拉特蒙古部落之一,长期居盟主地位 。
最着名的是固始汗及其建立的和硕特汗国,其次是鄂齐尔图汗 。
和硕特部的首领家族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子孙,因此长期在卫拉特蒙古具有高级地位(其它诸卫拉特部落是附属于同化于蒙古族的,因此诸部落的语言区别很大),固始汗及其祖父都兼任卫拉特盟主,在鄂齐尔图汗时期,由于準噶尔的强势,準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与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共为卫拉特盟主,最后準噶尔首领噶尔丹打败鄂齐尔图汗而把联盟变为準噶尔汗国 。
【和硕特部】和硕特蒙古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和新疆巴州和硕县等地是主体民族 。
基本介绍中文名:和硕特部
历史:最少有两千年
起源演变:公元5-15世纪初
位置:多地变迁
起源与演变和硕特部落最少有两千年的历史,起源与演变(公元5-15世纪初) 。加入厄鲁特15世纪初-17世纪初30年代公元15世纪初,和硕特蒙古西迁进入新疆,加入厄鲁特蒙古(清称卫拉特、卫拉特蒙古)联盟,一直到公元17世纪中叶游牧在乌鲁木齐一带 。和硕特加入卫拉特,是卫拉特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和硕特贵族取代绰罗斯氏的统治地位,始称“卫拉特汗”,和硕特部已势冠四卫拉特部 。由于和硕特部为成吉思汗的直系血统,在四部中地位最高 。自从它的创建人博贝买尔孜到鄂车尔图汗,前后经四代约100多年,博尔济吉特氏贵族和硕特首领一直担任“丘尔乾”的“达尔加”(即盟主),统处四大部落事务 。无论是政治史、文化史、军事史,尤其是青藏高原统一于祖国大家庭的历史,如果没有和硕特蒙古族,那都将失去它应有的光辉 。当时,和硕特部落的游牧地推进到北自额尔齐斯河中亚古斯河、巴尔咯什湖东岸,南到塔拉斯、楚河一带,东部则与哈密为邻 。
和硕特部

文章插图
和硕特部落图示建汗邦(部落是大台吉为首,小的是酋邦有汗君,国家才是大汗)和硕特部落,后来由图鲁拜琥作首领,他是蒙古成吉思汗之弟的后代,祖父博贝密尔咱、父亲哈尼诺颜洪果尔世都是卫拉特(厄鲁特)蒙古的汗王,他是父亲的第四个王子,在他领导的时期,他成为固始汗(一译顾实汗),相应地是,和硕特部发展为和硕特汗邦(部落酋邦) 。代表西藏佛教中格鲁派(黄教)与蒙古诸部联繫的东科尔呼图克图三世甲哇嘉错(喇嘛教格鲁派活佛东科尔呼图克图)和 喀尔喀蒙古部领袖,共同赠他“大国师”的称号(国师音为顾实、固始),因称“国师汗”,音转为顾实汗 。此后,即尊信黄教,曾捐资翻译佛教经典多部 。
和硕特部

文章插图
固始汗原游牧于天山北麓,后受到準噶尔部的排挤,转移至天山南麓发展 。后来,他的部落国一度返回天山北麓,因此与俄罗斯力量冲突:崇祯三年(1630)遣使去乌法与俄国地方当局接触,七年与俄国冲突 。建汗国由于西藏藏巴汗(首都在日喀则)王国是噶玛噶举派政权,数十年来严厉打压新兴教派格鲁派,而固始汗是尊信格鲁派的,而且早就被格鲁派赠以“大国师”称号,因此,1634年西藏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索南饶丹)及名义领袖五世达赖及其师傅四世班禅希望他成为护法王,共同致信固始汗,请求其出兵救援 。1636年,固始汗亲自赴拉萨与达赖商议出兵事宜,于九年抵拉萨,受达赖五世、班禅四世赠予的“丹增却杰”(执敬法王)称号 。后来后,固始汗又遣使去盛京(瀋阳),表示归顺后金政权,以获得强大支援力量,稳固后方 。1637年,在準噶尔部援助下,固始汗率军进入青海,灭却图汗,控制青海区域 。1640年又发兵西康,灭苯教政权的顿月多吉 。此后,他佯称接到达赖旨意返回青海,实则在1641年突袭西藏,并于1642年攻占西藏当时的王国首都日喀则,灭噶举派的藏巴汗政权(噶玛王朝) 。1642年,固始汗和五世达赖、四世班掸,决定和在东北盛京(瀋阳)建立的清朝早期政权进一步建立联繫,派遣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为代表,前往,次年到达盛京,清太宗皇太极立即率领亲王、贝勒、大臣等出城迎接 。在西藏,他确立了五世达赖和其师傅四世班禅等格鲁派领导的统治地位 。并且,重修布达拉宫和扩建大昭寺,立都拉萨、庇护达赖政府 。另外,五世达赖进北京传法和会晤顺治帝也是和硕特汗国的重大事件,进一步巩固汗国,也是进一步巩固格鲁派地位 。另外,固始汗将八个儿子留在青海,护卫汗国,史称八台吉 。顺治三年(1646),固始汗与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冑弓矢,命其统辖诸部 。后来多次进贡 。——确定了主权关係,青藏高原和新疆等地 正式纳入清朝的主权版图(1635年还没有“命其统辖”,没有这种形式上的确认性授权关係 。1705年拉藏汗时期是要求清朝介入管理西藏内部事务,是进入清朝的具体管理版图) 。1717年,準噶尔汗国军队发动突然袭击,南下翻越崑仑山脉,攻入拉萨,杀死了和硕特汗国最后一任君主拉藏汗,和硕特汗国灭亡 。——1718年清朝由青海出兵入藏,全军覆没;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兵,赶走準噶尔军,清朝在拉萨设立驻藏大臣 。立王朝天山时期影响很有限,是级别很低的小汗国,难以称王朝 。在青藏高原时期,和硕特汗国势力广大,肯定是一个王朝了(低于皇朝) 。【属于大清皇朝】王朝建立了和硕特汗廷(进军途中没有稳定的汗廷,固始汗进入和驻守日喀则的早期几年在日喀则,后来都在拉萨),汗庭统治青藏高原长达80余年,时间上与清崇德、顺治、康熙三朝(1636-1722年)大体相当,由于和硕特汗廷的建立,青海至今成为卫拉特蒙古聚居区之一,对蒙藏社会政治、军事、宗教文化诸方面都有重要影响,这是厄鲁特蒙古(清称卫拉特)历史上重要的一页 。当时的西藏等地:是和硕特汗国、和硕特王朝,而政府是格鲁派政府(达赖为首领,领导宗教,他的总管领导行政,达赖政权是次级地位的政权,一般称政府) 。权力是複合形态 。和硕特蒙古势力从进入青海到最后在西藏的结束,经历了顾实汗、达延额齐尔汗、达赖汗、拉藏汗四代人的经营 。和硕特蒙古进入青海、统治青藏高原,在青藏地区的历史上都是一件大事,它改变了原来青海一带的蒙古各部纷争的局面,统一了对青海地区,而且也使蒙藏两在民族间发生了密切的关係,因此,和硕特蒙古进入青藏高原,其地位和作用应给予正确的评价 。留守天山鄂齐尔图汗(?-1680年)是固始汗的大哥拜巴嘎斯长子,固始汗远征青藏高原,留他坚守天山南北的和硕特故地 。他被赠号鄂齐尔图彻辰汗(车臣汗),本来卫拉特只有一个盟主即他,但后来由于準噶尔首领的强势,他与準噶尔部的巴图尔珲台吉共为卫拉特盟主 。后来与新的準噶尔首领噶尔丹冲突 。噶尔丹打败他,把联盟改变为他垄断权力的準噶尔汗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