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合金及耐磨材料


铸造合金及耐磨材料

文章插图
铸造合金及耐磨材料【铸造合金及耐磨材料】《铸造合金及耐磨材料》是一本张长军 宋绪 丁符 寒光编制 , 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在2011年07月出版的书籍 。
基本介绍中文名:铸造合金及耐磨材料
作者::张长军宋绪丁符寒光
出版::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599-6
基本信息书名:铸造合金及耐磨材料——祝贺郝石坚教授八十华诞作者:张长军宋绪丁符寒光 主编出版: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07月(1版1次)ISBN:978-7-5599-6页数:227页开本:16开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郝石坚教授及其学生的20篇关于铸造合金及耐磨材料的技术论文 , 同时庆祝郝石坚教授八十华诞 。本书总结了其多年从事企业技术工作的实践经验 , 主要包括:铸铁凝固与铸态组织 , 粒状贝氏体钢抗沖蚀能力研究 , 中低碳空冷贝氏体钢抗磨能力研究 , 球墨铸铁中球状石墨形成机理探讨 , 有关高铬铸铁磨球的一些问题 , 高铬铸铁亚临界温度回火产生聚合组织的热力学分析等 。本书可作为从事铸造合金及耐磨材料生产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资料 , 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图书序言郝石坚教授195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 。毕业后在煤炭工业部所属煤矿装备製造企业工作多年 。后转入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学院、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及培养研究生工作 。1952年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后期 , 郝石坚老师来到鸭绿江畔一座工厂工作 。当时国家急需铸钢件替代产品 。他受命主持了国内早期球墨铸铁件的研製、生产 。当时没有球化剂供应 , 他採用击落敌机上的铝镁合金作为球化剂 , 研究压力加镁方法处理球墨铸铁 , 经过多次试验 , 最终消除了加镁处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 获得稳定的处理工艺和镁回收率 , 製成合格的球墨铸铁件 。这项生产技术在我国东北地区尚属首创 。此后又相继开发出多种低合金高强度球墨铸铁件、硅系和奥氏体耐腐蚀球墨铸铁件 , 缓解了当时此类铸件生产的难题 。并在上世纪60年代在积累了大量球墨铸铁件铸造经验基础上制定了多种球墨铸铁件典型铸造工艺 , 这些工艺曾被一些铸造厂广泛套用 。推动了我国球墨铸铁生产技术的进步 。在球墨铸铁理论方面 , 他在总结前人论述基础上 , 曾对球状石墨形成机理方面提出过新的见解 。例如有关镁-稀土複合球化剂对球状石墨晶体形态和生长模式影响的论述 , 已经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得到证实 , 并获得一些业内专家的肯定 。1989年发表了“球墨铸铁中球状石墨形成机理探讨”论文 , 并在所撰写的《现代球墨铸铁》科技专着中作了论述 。近20年来 , 郝石坚教授致力于高合金铸铁和铬白口耐磨铸铁的研究 , 特别是对高铬铸铁显微组织形成和抗磨料磨损机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在显微组织形成理论方面 , 主要成果是发现了国内外文献上未见报导的高铬铸铁中(α+Cr7C3)聚合组织基体及其形成条件 。这一发现使厚壁高强韧性高铬铸铁件生产工艺大大简化 , 降低了生产成本 , 提高了耐磨件寿命 。这一科研成果已套用于球磨机研磨体及衬板等产品 。十多年来 , 此种高铬铸铁件已在国内数十家工厂生产了数十万吨 , 经济效益非常显着 。在高铬铸铁件磨损规律的研究方面 , 他针对火力发电、矿山机械耐磨件使用寿命进行分析测定 , 找出了影响铸件寿命的因素 , 建立了相关的模拟试验方法 。开发出多种耐磨铸件 , 这些铸件的可靠性和工作寿命不低于国外产品 , 得到了厂矿企业的高度肯定 。有关铬白口耐磨铸铁的研究成果 , 已收录在专着《高铬耐磨铸铁》和《铬白口铸铁》和他的学术论文中 。郝石坚教授与他的科研团队曾经对高强度粒状贝氏体抗磨铸钢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测试 。在对钢的成分、製造工艺、抗磨性能进行多方面最佳化的基础上开发出机械性能优良、抗磨能力强 , 适用于製造高强度耐磨铸钢件的钢种 。利用此种材料製成的重型装载机履带板、推土机铲刃、铲角、冲击磨煤机冲击板等铸件 , 已经成功替代进口耐磨件 , 套用于平朔露天煤矿 , 本溪南芬铁矿等大型矿山 。本文集收录的“粒状贝氏体钢抗沖蚀能力研究”和“中低碳空冷贝氏体铸钢抗磨能力研究”两篇文章记录了不同工况下该钢的抗磨料磨损能力测试结果以及相关分析 。上世纪70年代前期 , 他曾花费几年时间设计研製了一批铸造装备 。其中有电弧炉炉盖旋升式炉顶加料装置、水玻璃型砂再生流水线、连续式铸件抛丸清理走廊 , 并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教师合作 , 设计、研製成功容量2.5吨无芯中频感应熔炼炉(获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与西安电炉研究所合作研製成功电弧炼钢炉可控硅-电磁转差离合器电极调节装置 。均已成功投入生产运行 。也为国内设计和套用这些装置的单位提供了先导技术信息 。铸铁组织形成理论是铸造领域中的核心理论问题之一 。多年来 , 他一直注意结合生产实践 , 运用冶金热力学和凝固学原理 , 深入思索与探讨铸铁组织的形成过程和相关理论 。在前人有关论述基础上陆续提出铸铁中高碳相形核、生长、铁水孕育、共晶转变、固态相变等一系列新概念 , 并且合理诠释了铸铁组织形成过程 。这些新概念应有助于改善铸铁件质量和性能 。并已收入他近年撰写的《现代铸铁学》一书中 。郝石坚教授在长安大学执教多年 , 亲自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 , 并指导过10位硕士研究生 。他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均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 , 不负众望 , 已经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技术工作或进入领导高层 , 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多年来 , 郝石坚教授十分注意总结工作经验 , 即使已过古稀之年 , 仍然笔耕不掇 。近些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30余篇论文 。并撰写了约170万字的科技专着 。已由国家出版社出版的科技专着有:《现代铸铁学》(第一版2004、第二版2009)、《现代球墨铸铁》(1989)、《高铬耐磨铸铁》(1993)、《铬白口铸铁》(2011) 。郝石坚老师从事专业工作已近60年 。他在学术上造诣精深 , 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生活和工作中 , 一贯谦逊务实、淡泊名利 。治学态度严谨、善于发现新鲜事物 。他经常接受单位或个人的技术谘询 , 也经常受邀亲赴生产现场 , 热情无私地指导和帮助企业处理技术难题 , 推广套用科研成果 , 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 深得企业广泛讚誉 , 被称为学者型的工程师 。这本文集主要是从郝石坚教授近些年来发表的着作中遴选、编辑而成 。同时也收录了他的学生们撰写的部分优秀论文 。本文集的出版一方面展示师生们近年来的学术成果 , 也希望这些成果能对我国铸造事业的发展有所贡献 。本文集出版之际 , 恰逢郝老80华诞 。编辑此书 , 以为纪念 。图书目录第1篇郝石坚教授学术论文及着作摘录1 铸铁凝固与铸态组织12 粒状贝氏体钢抗沖蚀能力研究53 中低碳空冷贝氏体铸钢抗磨能力研究54 球墨铸铁中球状石墨形成机理探讨55 有关高铬铸铁磨球的一些问题56 高铬铸铁亚临界温度回火产生“聚合组织”的热力学分析5 7 高铬铸铁等离子喷焊粉末研究与套用5第2篇郝石坚教授学生的部分优秀论文8 铸态Cu20Ni35Mn合金的直接时效强化研究59 铸造碳化铬增强锰白铜基複合材料磨料磨损机理510 27%Cr高铬铸铁组织及性能研究511 铸态奥氏体高铬铸铁抗磨料磨损特性的研究512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Coating from Cermet on Surface of H13 Steel by Vacuum Powder Sintering 513 热处理对耐磨铸造Fe-C-B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514 硼含量对高硼铁基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515 Heat Treatment of Multi-element Low Alloy Wear-resistant Steel 516 Effect of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Low-carbon High-boron Cast Steel 517 A Study on the Crack Control of a High-speed Steel Roll Fabricatedby a Centrifugal Casting Technique 519 耐磨铸造Fe-B-C合金的研究520 高硅耐磨铸钢研究与套用5Progress on Study of High Silicon Wear Resistant Casting Steel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