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感染HIV患者可有ITP相同的临床表现,然而HIV试验阳性.这些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有效,除非血小板数降至30000/μl以下,一般不予使用,因药物可进一步抑制免疫功能.大多数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血小板减少有效. 其他可引起类似ITP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疾病有继发于胶原性血管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血小板减少症.皮质类固醇和脾切除对于这些类型的血小板减少症通常有效.输血后紫癜除了在最近7到10天有输血史外,其临床表现也与ITP相似.病人通常是妇女,缺乏大多数人都存在的血小板抗原(PLA-1).供血中的PLA-1-阳性血小板激发产生抗-PLA-1抗体,这些抗体能与病人自身的PLA-1-阴性血小板起反应.所发生的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要持续2~6周始缓解.药物有关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奎尼丁和奎宁诱发ITP),除有服药史外,症状与ITP相同.停用药物后,血小板计数在1~7天内开始回升.而金盐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却是例外,因为注入的金盐可在体内保存许多星期.经腧介导调控生血疗法【推荐疗法】经腧介导调控生血疗法可替代单一激素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血液病,出现瘀斑等出血倾向,是由于气血两虚,脾肾不足,精血亏损,气不摄血,血不归经,血液妄行 。北京蓝海中医医院血液科专家指出:“经腧介导调控生血疗法”可双向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健脾益肾、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止血消斑;恢复骨髓造血,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此方法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改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弹性,能有效阻止皮肤 及各器官出血的发生 。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使激素用量逐渐递减为零,并最终代替激素 。经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8%,临床治癒率为86%。临床症状1、急性型,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 。起病前1~3周84%的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黏膜紫癜 。如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 。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的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 。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 。急性型占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不到10% 。2、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覆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人除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