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算力的想象力有多大?|产业特稿( 五 )


第三,EDA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也是国内一大瓶颈 。EDA软件的用处是让电子设计师实现在电脑上设计芯片,否则就需要人工设计、试验,要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不计其数 。但目前我国应用的十几种EDA软件都来自美国 。如果自己做EDA研发十分困难,它的算法就决定了芯片设计的优劣 。而如果EDA软件质量不够,设计师就不可能设计出高质量的芯片 。
除了芯片层面,我国算力产业发展还受到建设方面的问题 。比如不同芯片、操作系统、固件、整机系统兼容性不强,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信通院王骏成认为,“算力应用存在标准缺失、数据共享不够、资源接口不统一等壁垒”,导致算力供需失衡 。
对此,国家已于2022年初提出建设“东数西算”工程,助力打通我国东西部数字产业的“大动脉”,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家信息中心郭明军表示,通过该工程实现东西部算力资源的流通,依托算力网络,把算力真正用起来,实现“算力入户”、“算力入企”、“算力入园”、“算力入校” 。
在算力网络建设层面,三大运营商成为算力网络的主导者 。据《财经十一人》,2022年三大运营商云业务总营收1352亿元,增速超过100% 。“三大运营商每年都要花费千亿元规模的资本开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资本开支分别为,1852亿元、952亿元和742亿元 。”其资本投入已超过BAT三大互联网公司 。
目前来看,国家层面、运营商和企业都在加大力度布局算力网络 。在此前提下,这一轮生成式AI技术演变能带来多大规模的算力爆发?对产业格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生成式AI会消耗巨大的算力,从而带动对算力产业的需求 。当下,互联网大厂BAT早已凭借自身在芯片领域的多年沉淀,开始投入大模型研发 。所以,最先受益的会是ICT企业 。
其次是头部大公司,互联网厂商自研芯片,也会将能力外溢给合作平台和客户,从而让头部厂商受益 。
最后一轮机会则留给创业公司,生态产业链的完整会受益千行百业,这也是生成式AI对各行业的颠覆,只是等到创业公司感受到变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
备注:部分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