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算力的想象力有多大?|产业特稿( 四 )


不仅是字节,腾讯也是如此 。2019年,腾讯迎来云计算业务上的里程碑——云服务器规模突破100万 。以更低成本提供更高的网络性能,成为当时腾讯面临的一大难题 。
除了中国的互联网巨头,美国的亚马逊、谷歌也在自研芯片 。2014年,谷歌为数据中心设计了服务器芯片,2019年又在印度组建团队,其芯片用途主要在云端和智能设备上;亚马逊也于2018年发布其首款自研云服务器,未来预计还会推出应用于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芯片 。
从需求端来看,互联网大厂和云计算公司造芯是未雨绸缪 。未来,大部分互联网厂商都会进入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十分倚重硬件 。所以,软硬一体是未来互联网公司和云计算厂商的必由之路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在市场层面,想要守住市场地位,实现差异化,底层硬件设施是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上层软件的性能 。
对于国内互联网大厂纷纷跨界造芯,除了美国限制高端芯片的对华出口,还有两点更重要的原因——成本和针对性 。早前,在英伟达芯片还没有严禁向中国出口时,很多互联网大厂就已经表示过,由于算力需求庞大,英伟达的GPU芯片又太贵,大规模购买成本十分高昂 。而且英伟达芯片属于通用型,并不能针对特定某家企业算法做优化 。那么对芯片有不同场景需求的互联网大厂,比如在AI加速器和视频编解码场景,想实现成本功耗最低、性能最优,自研是必选项 。
从供给侧来看,国内芯片厂商和互联网大厂造芯都已具备足够成熟的技术 。而需求方下场做芯片最大的优势在于,对需求的理解和洞察最深刻 。
以阿里的含光为例,在2019年云栖大会上,阿里用4颗含光800芯片,就代替了40颗传统GPU才能完成的视频处理任务 。而前者的成本,是后者的十分之一 。腾讯的紫霄也打破了算力的瓶颈点,在图片和视频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搜索推荐等应用场景下,性能是业界标品的2倍 。
应用于百度“文心一言”的昆仑芯则更胜一筹 。从算力和成本上,昆仑芯都要强于英伟达 A100芯片,只是在训练量上还相对较弱 。据官方介绍,昆仑芯基于7nm工艺打造 。在业界,7nm的蚀刻尺寸意味着,芯片的工艺水平更高,单位体积内的集体管更多,芯片性能也就更强 。昆仑芯的算力可达到 @INT8 以及 128 @FP16 。目前,昆仑芯在百度内部已落地了搜索、小度、无人驾驶等AI业务场景 。
芯片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从芯片制造角度分析,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自己完成芯片的制造,这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我国芯片行业发展的另一大难题是芯片人才短缺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5年我国芯片专业人才缺口将超30万人 。但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大厂跨界造芯、高薪抢人,也向供给端发送了芯片人才短缺的信号 。
尽管如此,互联网公司下场造芯,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在特定场景下,应用性更强,成本也更低 。算力也因此有望跨越“卡脖子”困境 。
三、中国的算力有多大想象力?
为什么说芯片是全球性产业,任何国家都很难不借助外力造出来?
第一,芯片的科学原理很难 。这一点可以从芯片人才短缺上去理解,目前,只有清华、上交、复旦、中科大、电子科技大学等几所知名高校设有芯片相关专业 。从这一现象就足以窥探,芯片科学原理的难度 。
第二,芯片的工艺制造很难突破瓶颈 。芯片加工和制造就是两个最难的环节 。芯片制造离不开光刻机,一台光刻机至少有10万个零部件,而一台汽车的使用零部件只有5000个,足以想像光刻机的制造难度之大 。制造芯片更是需要数百道工艺,有些工序还要循环数十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