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算力的想象力有多大?|产业特稿( 二 )


具体来看,据GPT-4的公开数据,在32K的上下文长度下,每1000个token的提问成本为0.06美金,回答完成成本为0.12美金 。与GPT-3的成本对比,GPT-4的输入成本增加了50%-200%,输出升本增加200%-500% 。
由带来的算力恐慌也蔓延到了国内 。
近日,多只国产芯片股大涨 。截至3月29日13:39,芯片 ETF 龙头涨幅 4.37%,立昂微、北方华创涨停,中微公司涨超 9%,思瑞浦、澜起科技涨超 8%,沪硅产业-U、兆易创新、景嘉微涨超 5% 。
可以说,中国是一片巨大的算力蓝海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数据流量增长,从而使算力规模激增;另一方面,算力深度融入互联网、电信、金融、制造等行业,助推各行业各领域完成数字化转型 。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截至2022年,算力需求最大的行业是互联网,占整体算力份额的近一半,其次,政府、服务和电信业也在加大算力投入,占比分别为12%、10%、7.2% 。
中国各行业算力应用分布情况
从电商到社交,从游戏到金融,从医疗到教育,互联网各行各业都需要算力 。以电商巨头阿里为例,每天数十亿的交易数据,单是搜索引擎就需要处理数百亿个商品数据,这还只是在搜索和推荐商品的场景 。另外,阿里还有两大块风控系统,一块是金融领域,主要业务是支付宝,另一块非金融领域,如新零售、高德、大文娱等 。这些都需要巨大的算力在背后支撑,进行存储和分析数据,或识别和预防欺诈 。
2022年8月30日,阿里云启动了张北超级智算中心,AI算力总规模为12 (每秒1200亿亿次浮点运算),据说超过了谷歌的9 和特斯拉的1.8 ,成为全球最大的智算中心 。2023年3月,百度也完成了阳泉智算中心的升级,算力规模达4 ,成为目前亚洲最大单体智算中心 。
智算中心的建设是为AI大模型训练、自动驾驶、空间地理等人工智能探索应用,提供智能算力服务 。近年来,智能算力增长最为迅速 。据IDC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268 ,预计未来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2.3% 。
而国家大力布局智能算力产业的背后,是智能算力存在的巨大供给“鸿沟” 。据IDC预测,未来三年新产生的数据量将超过过去三十年的总和 。这个鸿沟就表现在,数据总量在增长,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数据占比却不足1%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在《瞭望》新闻周刊中说道,“目前无法具体统计AI算力缺口数据,但中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在这过程中,需要AI算法利用深度学习,训练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这需要足够强的算力支撑 。
未来,74.5%的企业都会用到AI,在智能算力方面,主要应用包括AI语音技术、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图像识别与处理及自然语言处理 。像电商、智能家居、在线教育和人工智能等互联网行业对智能算力需求非常大 。比如,阿里旗下的天猫需要智能算力开发“推荐算法”和“超级搜索”,或用于个性化定制和营销策略;再比如小米生态链公司的智能家居系统,也需要算力实现智能化联动和语音控制 。
如今,各国间的算力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22年,我国服务器规模约2000万台,算力规模超150 ,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预测2023年,在引爆算力需求的背景下,中国算力规模将超200。
巨头入场和“东数西算”的助推,让中国离这个万亿级算力蓝海更近了一步 。
二、巨头造芯,算力能否跨越“卡脖子”困境?
2021年,字节下场造芯了,先是从百度截胡了三位芯片相关人才,而后又去华为海思、Arm、高通等公司“三倍(薪资)挖人” 。这一波波操作引发了互联网大厂的“芯片人才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