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的诗 手推车

手推车(艾青的诗)【艾青的诗 手推车】《手推车》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初创作的一首新诗 。这首诗在一片灰黄、荒凉的底色上,绘出了黄河流经的中国北部地区人民难耐的贫穷与长久的悲,传达出诗人在抗战初期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于农民的一贯同情;是诗人深切感受到的这片大地的贫穷与调,所以这首诗也是诗人对于苦难製造者的一个平静而又怆痛的抗议 。这首诗行文严谨但不失流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手推车
创作年代:近代
作品出处:《北方》
文学体裁:新诗
作者:艾青
作品原文手推车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乾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一九三八年初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8年初 。当时,中国士兵在律北线、在残壁废垒间浴血抗战,艾青为民族解放战争所振奋,从南方来到北方 。在北方,他看到了抗战的持久与艰巨,也目睹了黄河流域民生之多难 。在这里,有的人照旧穷奢浮佚,寻欢作乐,而人民——诗人的父老兄弟,则在生死线上挣扎;黄土地——民族与人民的母亲,为悲哀的风捲去了春天的绿色和秋阳的光辉,冻结在裹冷与静寂里 。于是作者创作了这首诗以表现北方农民在战争年代的艰苦 。文学赏析独轮的手推车载着一个民族的悲哀压过艾青的心头,他真切感受到了北国人民的手推车装载着的生活的沉重 。于是,只有一个轮子的手推车成了北国人民生活苦痛的符号,它醒目而独特,让艾青无法漠视它 。诗的开头,是乾涸的母亲河,黄河流过的地域已坦露出无数的枯乾了的河底 。悲凉而沉重的气氛沉沉压下来,手推车正是在这样阴暗的天穹下,以惟一的轮子发出刺耳惊心的尖音,表达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和控诉 。那只惟一的、单独的轮子,“穿过寒冷与静寂”,“穿过广阔与荒漠”,穿行的车辙织出一幅以悲哀为经纬的北国人民苦难生活图 。艾青的诗歌风格再一次在这首诗中表现出来 。诗歌平白晓畅,在看似乎静的、不动声色的诗句之下掩藏着深沉的情感,仿佛是火山即将爆发之前的宁静,蕴含了翻天覆地的能量 。北国人民的悲哀在一片寂静中化为独轮手推车不堪重荷的尖音,这种不屈不挠的,“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又似是暗示了某种平静下的潜流 。全诗结构错落有致,散文化的篇章布局安排使全诗具有独特的随心所欲的韵致 。在谋篇布局上再一次显示艾青作为一个绘画出身的诗人的匠心 。两段诗分别是两幅画,两幅浸透着北国人民的悲哀的、色调阴沉的画,几组意象如“枯乾·了的河底”,使“天穹痉挛的尖音”,“冷雪凝冻的日子”,“贫穷的小村”,“车辙”,“独轮的手推车”,“寒冷与寂静”,“广阔与荒漠”等等,其情感基调与色彩是山致的,共同渲染出压在北国人民头上的沉沉的悲哀,在这死一般的寂静中,惟有独轮车固执的尖音,,暗示着某种终将爆发的反抗 。艾青不愧为一个造境的高手,只几组意象便形象地勾勒出一九三八年的北国人民的生活图画 。画面凝重深沉,很容易让人读出艾青蕴含于其中的对与他血脉相连的人民的深沉的爱 。因为有爱,所以他感受到的悲哀和苦痛才格外地沉重,甚至凝成一幅幅流淌不动的画 。名家点评原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牛汉《艾青名作欣赏》:“诗的整个艺术情景和氛围与黄河两岸土地和人民沉重的悲哀十分一致,它们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亲缘 。诗的沉重感,绝不是逃亡者的哀伤,更不是旅游者廉价的同情,是一个战士痛切的感情和準备战斗的热忱 。”福建师範大学文学院现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袁勇麟《文学欣赏与创作》:“‘手推车’作为客观事象,只是诗人传达悲哀思绪的煤介,诗所寄寓的深广的忧愤,要远远超出手推车的事象本身 。”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常务理事许霆《中国新诗自由体音律论》:“这首诗第一节在纵直推进的节奏中完成一个圆满的情感流程,充分体现了自由诗体普遍的运动生长特徵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年),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