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惠农场


慈惠农场

文章插图
慈惠农场【慈惠农场】慈惠农场,武汉市东西湖区地处武汉市西大门,是武汉市的一个行政区,又是一个近郊大型国营农场群 。近几年,被授予为国家生态示範区,国家级食品加工区,台商投资区、吴家山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和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示範区 。
基本介绍公司名称:慈惠农场
总部地点:武汉市东西湖区
经营範围:生态农业
公司性质:民营
慈惠农场 - 沿革慈惠街道办事处(慈惠农场)是东西湖区十二个国营农场中的一个重要蔬菜专业生产农场 。1998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确定为“国家级万亩无公害蔬菜标準化示範区”,2002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第一批100家“无公害农产品示範基地”之一 。2004年11月农场十大骨干蔬菜品种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认定为绿色食品级蔬菜 。慈惠农场 - 地理慈惠街道办事处(慈惠农场)东与汉口的硚口区接壤,南临汉江,北靠107国道,幅员214平方公里 。农场距市中心15公里,距天河国际机场20公里,距汉口火车站10公里 。汉渝铁路贯穿全场,武汉市中环线、外环线(京珠高速公路)从农场东西部穿过 。是少有的集铁路、公路、水运于一体的交通枢纽 。慈惠农场 - 经济农场现有常住人口14万人 。辖4个功能区,即生态农业区、新型工业区、现代物流区、康乐居住区 。2005年,全口径税收收入7400万元,可用财力1900万元,是东西湖12个农场中的“三强”农场 。生态农业园区环境幽雅,气候宜人,农业基地气势磅礴 。慈惠农场 - 文化2009年10月,东西湖第二届石榴节在慈惠农场石榴红村盛大开幕 。以石榴为主题的各类趣味活动是本次石榴节打造的重头戏,趣味剥石榴比赛、百人吃石榴比赛、石榴盆景观赏、石榴知识展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与 。一个个颗粒饱满、色泽鲜艳的石榴果也着实吸引市民目光,农民摆设的石榴摊前,前来品尝、购买石榴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慈惠农场有关负责人介绍,石榴红村每年吸引近20万人次前来度假消费,农民人均年收入持续翻番,达到1.5万元 。新农村建设各级领导关注“四季吉祥”新农村建设
慈惠农场

文章插图
各级领导关注“四季吉祥”新农村建设悠远与年轻交织,千古诗韵与时代浪潮叠映 。在大武汉雄浑的臂弯,在东西湖的襟抱,在汉江飘逸的玉带,东西湖慈惠街"四季吉祥"景区蓦然崛起 。作为武汉市乡村旅游示範点、江城首届十大特色社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範区,"四季吉祥"的田园风光与生态美景,优美社区与优雅生活,共同构建了一幅幅现代都市乡村文明的亮丽画卷 。打"安全牌",慈惠牌蔬菜实现三级跳1998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确定为"国家级万亩无公害蔬菜标準化示範区",2002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第一批100家"无公害农产品示範基地"之一 。2004年11月农场十大骨干蔬菜品种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蔬菜 。2008年1月15日,武汉慈惠有机蔬菜基地通过国家有机农业产品认证机构--北京五岳华夏技术管理中心认证并授牌,成为华中五省第一家有机蔬菜的生产基地 。自此,"慈惠牌"蔬菜完成了由普通蔬菜到最高品质的"三级跳" 。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慈惠街工委认真打好绿色食品A级蔬菜基地这张"安全牌",对"蔬菜基地"进行高科技地投入与培养,科学合理地制定"蔬菜基地"的发展方向和收益目标,把这个"绿色食品A级蔬菜基地"的牌子打得更响 。为保证慈惠绿色品牌"不变色",东西湖慈惠农场建立绿色蔬菜生产档案4000多份,涵盖所有蔬菜种植户 。种什幺菜,用什幺药,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要求菜农们一一记录在案 。为保证慈惠绿色品牌"不变色",农场专门派人在生产过程中全程监控农药的品种和用量,防止农户提前採摘,能为绿色蔬菜把好“最后一关” 。自2005年开始,慈惠农场致力于有机蔬菜的开发,以八向大队为试点,拿出200亩与武汉市奥格有机蔬菜研究所联合共同开发有机蔬菜 。种植15-20个国内外名、优、特蔬菜品种 。通过2年的有机转换阶段,于2007年12月正式通过有机认证,实现了由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到有机蔬菜的"三级跳" 。2006年、2007年"慈惠牌"绿色A级蔬菜连续两次被中国武汉农博会组委会授予"农产品金奖"称号 。这一蔬菜基地的建成填补了华中地区没有有机蔬菜产地的空白,年上市蔬菜498吨 。除此之外,慈惠以万亩绿色蔬菜基地、沿江绿化带和村湾内的大量经济果林为平台,引导社区居民大力发展庭院生态经济,着力发展以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和观光蔬菜瓜果、花卉盆景为特色的绿色产业,已建设了一批以蔬菜为主体的蔬菜观光园、有机蔬菜示範基地和蔬菜科技园等,重点培育生态农业、体验农业和认养採摘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打"旅游牌",汉江边崛起"石榴红"旅游名村慈惠街所辖的石榴红村原叫鸦渡大队,在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村,73户人家200多亩耕地,这里没有区位优势,没有资源优势,更没有产业优势,多年来,蔬菜种植一直是这里的主导产业,农民种菜一直囿于投入大、耗工多、收效少的格局之中,生产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严重滞后,脱贫致富一直是老百姓的最大梦想 。2005年5月,武汉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启动了"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画",提出了"致富门道明晰到家园、基础设施完善到家园、社保体系建立到家园、社会和谐稳定到家园"的建设要求 。如强劲东风,掠过了古老的原野,给慈惠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慈惠街工委一班人到江浙、成都等农村考察,发现不少乡村农民将农业和旅游相结合,走上了快速致富道路 。回来后,经过论证,慈惠街决定结合本地特色改造新农村,既要让农民住的好,还要富起来 。不到一年,鸦渡大队完成化蛹成蝶的蜕变,变成了石榴红村:泥巴路变成宽阔的水泥路,破农舍变成古色古香的徽派小阁楼 。建设了拱桥、牌坊、戏台等景观,小小的村落内尽显徽风楚韵,连片成带的石榴林、桃林等绿化景观更显生态古朴 。自2005年"十一"黄金周开始,整旧一新的石榴红村迎来了络绎不绝的休闲旅游群,区街两级因势利导,引导民众发展“农家乐”,为73户农户举办免费的餐饮、礼仪、客房培训班,推广"认养一分地,当回庄园主"等主题活动,农民的收入由最初单一蔬菜种植增收拓展为住宿、餐饮、认种菜地、土特产、採摘菜果和打工劳务七种渠道,收入大大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石榴红村主业为农业,旅游收入为零,人均收入仅3700元;自2005年以来,全村主业为旅游,共接待游客78万人次,旅游收入98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是2000年的4倍 。石榴红村也因此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和“全国巾帼示範村” 。打“生态牌”,“四季吉祥”引领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在石榴红红遍荆楚、唱响神州后,东西湖区慈惠街迅速集结智慧,在石榴花开时节开始了深化新农村建设的大工程:四季吉祥新项目的谋篇布局 。以往的鸦渡、八向、蔡家、知青四个村子消失了,一个沿汉江绵延18公里的"四季吉祥"社区横空出世 。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构想,一个洋溢着武汉气派的蓝图,就这样以大手笔出现在汉江北岸 。按照“更富、更美、更和谐”的发展理念,四季吉祥这一新型乡村生态文明社区,以石榴红生态旅游模式为放射源,渗透和辐射到附近的桃源村、丹桂村和梅林村三个自然村落,组合成 “春桃、夏榴、秋桂、冬梅”的“四季吉祥”生态新景观,形成“川西、安徽、湖北”三大古民居建筑特色 。按照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目标,“四季吉祥”将打造成湖北省首个“生态文明农村社区”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在四季吉祥社区初步显现新生机、新气象 。887户民居的外观改造率达到100%,村内道路硬化率达100%,838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宁静的村湾,887台太阳能热水器爬上了农家屋顶,石榴红村湿地污水实现了生态化处理,秸秆气化系统屹立于绿野之间,已为300农户供气 。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垃圾收集利用系统、秸桿气化系统、有机循环农业系统、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和社区文化服务系统等"七大系统工程"让四季吉祥透射出现代乡村文明的新曙光 。总投资3亿元、按照国家4A级风景区标準规划、按照国内首个生态文明农村社区蓝图建设的"四季吉祥",在未来的三年,将沿着十八公里汉江,形成气势恢宏的滨江休闲旅游观光带和新农村建设示範带 。江水文章的灵动娴逸,弦歌和曲的温婉绵丽,晓风残月的意蕴情致,翠堤春晓的人文雅韵,衬托出"四季吉祥"旅游景区的新意境、新格调 。2012年四月底,,武汉市首届新农村文化节暨第三届蔬菜节将在这里隆重登场 。风景如画的"四季吉祥",将以自己充沛的活力,展现全国第一个村级生态文明社区的绰约风姿,更将以昂扬的改革创新激情,为武汉都市乡村文明的创建扬帆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