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自性


清净自性

文章插图
清净自性【清净自性】清净自性就是佛教中常说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 。
基本介绍中文名:清净自性
出处:佛教
俗称:一心
属性:词语
详解一心的真谛是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 。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 。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 。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 。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 。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 。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 。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 。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 阿弥陀佛!清净,是指远离因恶行所致的过失烦恼,一般常用身、语、意三种清净 。自性,是指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 。【更正:诸法非有不变自性,诸法无自性,诸法无常 。】清净自性,是因为无烦恼而展现自有不变不改之性,于相离相之用,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更正:“清净自性”,实际也是如同镜子般,对心的描述,但有描述,既已不对 。清净自性,非在无烦恼中才能展现,清净自性于一切时一切事中时时展现,时时起用,无有不显不用时,无论是有所住还是无所住,都不能影响清净自性 。】六祖大师悟道六祖大师悟道后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所谓明心见性者,即见此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而又能随缘现相,生起种种妙用之真空妙有之实性 。禅宗法门说见性成佛,清静自性辨识要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