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亦飘零:张爱玲


倾国倾城亦飘零:张爱玲

文章插图
倾国倾城亦飘零:张爱玲《倾国倾城亦飘零:张爱玲》内容简介:《倾国倾城亦飘零:张爱玲》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 。张爱玲是我国近代着名的女作家,其作品广受读者关注 。
【倾国倾城亦飘零:张爱玲】《倾国倾城亦飘零:张爱玲》从家世、创作、恋情等几方面对其传奇一生做了详尽的爬梳,文笔优美,考据得当,不失为一本深入了解张爱玲生平的优秀传记作品 。《倾国倾城亦飘零:张爱玲》精美插图再现一代才女风采 。
基本介绍书名:倾国倾城亦飘零:张爱玲
出版社:山东齐鲁书社
页数:255页
开本:16
品牌:齐鲁书社
作者:蒋心海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533327972
内容简介《倾国倾城亦飘零:张爱玲》由齐鲁书社出版 。图书目录上卷 乱世人生 第一章 生命记忆 第二章 天才非梦 第三章 乱世传奇 第四章 流言人生 第五章 尘埃花开 第六章 出走香港 下卷 异国飘零 第七章 梦寻美同 第八章 山重水複 第九章 独上红楼 第十章 柳暗花明 第十一章 咬齧之痛 第十二章 海上花谢后记这本小书断断续续写了一年多,期间固然有查阅资料的困难,如何书写的踌躇,但主要还是困于日常的事务,诸如繁重的课程,自以为不得了又了而不得的个人琐事 。这些事情让我深感疲惫,心绪难宁,不得安坐 。这大概就是平常人的烦恼了,分内的工作之外,成天为鸡零狗碎的事情牵绊着,焦虑着,然而回头看看,不过是一路琐屑,遍地鸡毛 。就想到张爱玲,乱世之中,盛名之下,仍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那幺清爽,实非寻常人所能为 。早年在上海,她身居闹市,亲近烟火,竟给人不染尘杂的感觉;晚年在美国,她幽居公寓,谢绝採访与探视,电话不接,书信不拆,俨然是置身繁闹的大隐者 。她对个人生活的这份把持,与其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倒不如说是参透了生命真谛后的自甘淡漠 。由此可见,对生命的参悟不同,人生的境界也就相去霄壤了 。活是干完了,虽说倾注了热情,耗费了心力,但不知读者朋友是否会满意 。该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许多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着作,在此谨致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还要感谢齐鲁书社 。蒋心海 2014年1月10日于临大教授花园序言1981年11月,上海《文汇月刊》发表了张葆莘长文《张爱玲传奇》,张爱玲遂以“传奇”的姿态重返上海 。上海是张爱玲出生的地方,成名的地方,也是她遭遇乱世之恋并因之备受指斥的地方 。1952年,张爱玲离开了带给她荣耀与痛苦的上海去了香港,从此之后她的名字和作品便在大陆销声匿迹 。因此,当三十年后张爱玲再次“现身”大陆媒体,她身在上海的姑姑惊喜不已,即刻把登载《张爱玲传奇》的那一期《文汇月刊》寄往美国,告知她重回大陆的喜讯 。张爱玲的回归也勾起许多文坛故旧的回忆 。1982年12月,《收穫》杂誌发表了柯灵的《遥寄张爱玲》,并重新刊发《倾城之恋》,《读书》杂誌也遥相呼应,迅速转载了柯灵的这篇回忆文章 。其后,张爱玲逐渐走进公众视线,其作品大量印行,阅读张爱玲也随之成为不断升温的文化时尚 。又是三十年过去,一代代“张迷”仍然如痴如醉地读着她写的书和写她的书;张爱玲研究也渐成显学,有关她身世的讯息、文章、传记、电影等纷纷而出 。这种持续不衰的“张爱玲热”,庶几算得上传播史上的一个传奇 。那幺,在这种情况之下,再写一本张爱玲传记,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多此一举呢?这是一个颇难回答的问题 。不知从什幺时候开始,人们以一种“惊艳”的目光来看取张爱玲,试图从她身上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缺失和对生活的浪漫想像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对张爱玲的书写与阅读日趋“传奇化” 。所谓“贵族”的身世,“艳异”的爱情与生活,“传奇”般的成功和“乖张”的个性与行止,都成了人们聚焦的看点,或者乾脆成了获取替代性满足的媒介物 。而张爱玲真实的人生和内心的荒凉与落寞、焦虑与纠结,以及欢欣与哀痛,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遗忘,甚至不同程度地改写 。基于此,我们愿意以平实的态度,还原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张爱玲——一个以文字维生、历经苍凉乱世和坎坷心路的张爱玲 。台湾作家季季曾对张爱玲的一生作过一个简括的勾勒:“四岁母亲离家出国 。十岁父母离婚 。十四岁父亲再娶 。十七岁被父亲监禁半年 。十八岁逃出父亲的家 。从童年到青春,一次次都是情感上的高压与生活上的高温之煎熬 。二十三岁,扬名上海滩 。二十四岁,情系胡兰成 。二十五岁,情伤胡兰成 。二十七岁,情碎胡兰成 。三十二岁,离家去国 。四十七岁,痛失赖雅 。五十二岁,自我封锁 。七十五岁,骨灰漂流太平洋 。”(见张子静、季季《我的姐姐张爱玲》新版后记)透过她一生的遭际,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表面的所谓繁华与浪漫、光鲜与诗意背后,其实是走不完的坎坎坷坷,受不尽的内心煎熬 。面对张爱玲,我们感受到的是她对梦想的执着 。她以文字成名,用文字来养活自己,文字成全了她,也给她带来苦恼甚或磨难,但她始终无怨无悔,不离不弃 。在大洋彼岸,在陌生的异国他乡,她仍在用文字垒砌着自己的文学梦想 。文字成了她的宗教,也成了她的宿命 。到了晚年,她把自己囚禁在寂清与孤独里,依旧痴迷地沉潜于文字,直到命回幽冥 。人说女人是水做的,而张爱玲是文字做的,她为文字而生,亦为文字而死 。面对张爱玲,我们感受到的是她的独立与自尊 。她一生都在逃离 。逃离家族,逃离父母,逃离政治,逃离大陆和香港,逃离人群,也逃离跳蚤的齧噬;她用逃离来寻找独立,她用自立来搭建自尊,到了晚年更是以逃离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在张爱玲的词典里,逃离不仅仅是独立、自尊,更是一种选择 。她听命于自己内心的召唤,选择不断地逃离,最终成为了她自己 。面对张爱玲,我们亦悲亦喜 。悲的是她命途多舛,孤独而终;喜的是她留下了璀璨至美的文字,留下了身后不朽的文名 。面对张爱玲,我们不悲不喜 。她在乱世里灿烂,尘埃里开花,异国的土地上自由行走,走出了她自己的神採风韵,走出了她特异的独立不羁的生命姿态 。张爱玲是不可複製的,也是不可模仿的 。面对张爱玲,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与怯懦;面对张爱玲,我们只能怀着一份钦敬之情远瞻遥观,无需悲喜 。我们以这样的认知与情感,试着还原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张爱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