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 南屏山


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 南屏山

文章插图
南屏山(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 南屏山】南屏山,山名,国内称为南屏山的主要有三处:浙江省杭州市的南屏山、福建省龙巖市长汀县的南屏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的南屏山 。
基本介绍中文名:南屏山
类别:山名
浙江省:杭州市的南屏山
福建省:龙巖市长汀县的南屏山
总体概况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九曜山东 。主峰海拔101米,林木繁茂 。南屏山是九曜山的分支,此山山峰耸秀,怪石玲珑,棱壁横坡,宛若屏障 。因地处杭城之南,有石壁如屏障,故名南屏山 。山巅主峰慧日峰海拔131米,由二叠系石灰岩构成 。山体多峭壁、空穴,石景颇多,尤以北麓“南屏晚钟”一景称胜湖上,即指净慈寺傍晚的钟声 。是“西湖十景”之一 。山上有多处古代摩崖题刻和佛教古蹟留存至今 。林木以栎、松为主 。旧时山麓多佛寺,一名佛国山 。此处有史迹近10处 。主要景点净慈寺:净慈寺位于南屏山慧日峰下,面向西湖,为杭州着名丛林寺院 。五代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创建 。初建时,名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潜禅师入寺,由他首先开坛说菩萨戒,署号为慈化定慧禅师,并由吴越王赐紫伽黎,成为净慈寺开山祖师 。道潜禅师道行较高,各地僧众来寺参学者,常在500人以上 。后周显德二年,道潜向钱弘 俶提出请求,将黄妃塔下地宫内的金铜罗汉十六尊移置净慈寺,钱弘俶也梦见十六尊者要求随道潜入寺,以为灵验,故又加道潜师号应真,所建罗汉殿亦称应真殿 。五代高僧贯休所画的十六罗汉图,后人称为“十六应真像”,今存杭州碑林 。道潜于宋建隆二年(961年)圆寂后,吴越王从灵隐寺请延寿禅师主慧日永明院,为净慈寺第一代住持 。道潜和延寿都研习修持法眼宗,该宗是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创始人文益禅师(885——958年)出生杭州余杭,他吸收佛教禅、律各宗,融云门、曹洞禅法自成“家风”,并着有《宗门十规论》 。文益死后,南唐中主李璟追謚他为大法眼禅师,故后人称为“法眼宗” 。延寿禅师住持净慈寺15年,有弟子1700人,并在寺内建造东西两阁,广集各宗精通教义徒众,研讨佛学,着《宗镜录》百卷,全书80余万言,是佛教界有名的经典着作 。由于《宗镜录》是在永明院演法堂定稿,故将该堂改名为宗镜堂,延寿为法眼宗三世祖师,名扬海内外 。高丽国王闻讯后,特遣使臣送来礼品,派国僧36人前来求法 。法眼宗教法传布国外 。延寿于宋开宝三年(970年)奉吴越王钱弘俶之命在月轮山建造六和塔镇潮 。延寿是杭州佛教的杰出人物,他圆寂后,宋太祖加謚为“智觉禅师”,后人以寺名称其为“永明禅师”,称其塔为“永明祖塔”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净慈寺改称寿宁禅院,建炎二年(1128年)改为净慈禅寺,绍兴十九年(1149年)改为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嘉泰四年(1204年)净慈寺大火,除山门外,余均灰烬 。宋嘉定三年(1210年),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净受法,住持建康(今南京)清凉寺 。后两度来杭住净慈寺 。如净原在雪窦寺出家,从智鑒学法,为杭州高僧真歇清了两传弟子,参学临济,得法于曹洞,成为一代宗匠 。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高僧永平道元(1200——1253年)两次入宋,得如净授法,回国后传曹洞宗,奉如净为日本曹洞宗祖师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净慈寺焚毁后,经古田德后土、、愚及至慧、方山文宝等禅师悉心策划,先后修建了观音殿、大殿、罗汉殿、法堂等,并重建山门,恢复旧貌 。明洪武、正统两朝,净慈寺又遭火灾损失严重 。先后由住持法净、宗妙募资修复 。清康熙五年(1666年)将原建在大慈山下的永明祖塔迁建于净慈寺东,门额为“极乐世界” 。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巡时题“净慈禅寺”额 。四十四年(1705年)山门及钟楼被焚 。四十六年(1707年)修复,至四十九年告竣,康熙制“重修净慈寺”碑文,立石于寺前,并建“御碑亭” 。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万工池、永明塔院等处 。乾隆九年(1744年)寺宇重修,十六年(1751年)乾隆游寺,题“正法眼藏”匾额 。太平天国期间,寺被焚毁 。清同治后,略有兴建并未复原 。民国时期寺僧陆续募修,渐具规模,大雄宝殿是民国21年(1932年)开工,25年(1936年)落成,翌年阴曆四月初八(浴佛节)开光,殿高9丈6尺,长7楹,阔5楹 。抗日战争,日寇侵杭,殿宇摧残破损不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寺又经多次修缮 。1955年曾全面整修,1959年又整修大殿并在殿西建济祖殿,天王殿前建有“南屏钟声”碑亭 。“文化大革命”时,该寺一度被占,有所损毁 。后落实政策,发还寺产 。1982年净慈寺划归市佛教协会管理后,第一期工程整修了后大殿、客堂,第二期工程整修了金刚殿,南屏晚钟亭、御碑亭、运木古井及照壁,1985年竣工 。1984年12月14日,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为报答祖庭恩德,捐赠3千万日元,由杭州制氧机厂铸造大梵钟一只,大小与明代时相同,作为中日友好的纪念 。铜钟高3.6米,直径2.3米,重1万余公斤,造型古朴,外面铸有大乘法莲华经共6.8万余字,每敲一下,余音2分钟之久 。出净慈寺,前有一碑亭 。南屏晚钟碑亭:在净慈寺前,为四石柱攒尖顶方亭 。《西湖志》卷九:在南屏山净慈寺前,旧称南屏晓钟,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题十景,改南屏晓钟,建亭其处 。《湖山便览》卷七:在寺门,面临万工池 。宋陈清波、张择端,明戴进俱有南屏晚钟图,圣祖御书四字,为十景之一,恭摹勒石建亭于此 。今亭一九八六年建,有亭无碑 。2002年立碑于亭中 。净禅师塔:出净慈寺后门石板小道的东侧是如净禅师之塔 。据说如净大师系日本曹洞宗派之师 。至今每年还有日本曹洞宗派的弟子来此朝拜,这在日中友好活动上有一定的意义 。往西,但见林木茂密,此处景色灿烂鲜妍,无数石峰和洞壑隐于林下的草际,重重叠叠,观古藤满枝、荆棘遍地,使人感到深不可测,真有深山野岙之感 。莲花洞:在南屏山净慈寺后,沿宽约50厘米的小道盘旋西行不远即见 。莲花洞属地表石灰岩经长年溶蚀后形成之溶沟 。《西湖游览志》卷三:“巧石层敷,若芙蓉之灿烂 。”《净慈寺志》卷十三:“洞无顶,直似屏风,曲折可导人委宛入观耳”。“莲花洞”,此洞有名无实,直似屏风,曲折可观,此处为延寿师讲莲花经的地方,也是讲“莲花经”处,但见四周的石峰多变,纹理丰富,尤其是岩石前后重叠层次之间,玲珑剔透,更显秀气 。主峰摩崖上刻有“莲花洞”三字,至今尚清晰可见 。旁有散落的塔顶及塔基石构件,仿佛告诉你这里曾经拥有的辉煌 。石佛洞:在南屏山莲花洞右侧,属石灰岩溶沟 。《净慈寺志》卷十三:“两石相夹如龛,内镌石佛二像 。其左壁胡中丞宗宪刻大楷书‘寰中天室’四大字,径一尺二寸 。这是一处三面环护着石壁的石窟,中壁有三尊石佛,顶有火焰头纹光,上有摩崖,字已不清 。石佛头部原被毁,现重塑于80年代初 。左壁“寰中天室”题刻外,右壁上也有元代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的题词,因岩壁风化,字迹难辨,只隐约可见“恍然梦境”、“平步飞腾”数字 。“寰中天室”上也有三尊石佛,头像已毁损,只存基座 。往上为法华台,或名雨花台 。由于它拔地数仞,巍然特立,故又名独秀峰 。少林摩崖题刻:位于莲花洞上方 。“少林岩”相传系嵩山少林寺禅师云游至此面壁入定之处 。上刻大楷书“少林”二字,径达三尺,今犹存,系宋楼钥书(楼钥自号为玫主人,故“少林”二字之旁落款为“玫瑰”) 。明朝时洞口原有“居然亭”,据史料记载居然亭在净慈寺后 。《湖山便览》卷七:在莲花洞前,明嘉靖间,刑部照磨张文仁为绍兴守洪珠筑,取朱子“一日茅栋成,居然我泉石”句为颜 。今已不存 。往西还有高士坞,现无处寻蹤 。欢喜岩:在南屏山慧日峰下,从莲花洞一直右行即是 。《西湖志》卷五引《钱塘县誌》:“两石离立相对,望若老翁邂逅状,其一巨首如戴笠,颔下镂小佛像,眉睫剥落,崖上题名漶灭不可辨矣 。”现可见三尊小石佛,头部已毁损,基座及头饰清晰 。幽居洞:从南屏俱乐部入口右行至山脊,可见一埋设水管的小道盘旋而上,此处门若垂帘,亦名幽居洞,俗称仙人洞 。《湖山便览》卷七:“相传葛仙翁修炼之所 。中可布两席,有摩崖艮卦及损卦辞,皆隶书,字径六寸,左有小石门,伛偻而上,可登琴台 。今在小有天园 。” 凹洞下可见“南枝”、“壬申”、“鸟啼”等字样 。左有小石门,可慢慢而上,到达上面即是朱元璋(米沛)所书的“琴台” 。琴台据史料记载,在南屏山小有天园家人卦旁 。行书,字100厘米,米芾书 。今遍寻不见 。周昌题书:在南屏山家人卦旁 。摩崖正书(南山之隈,白石巍巍 。上有丹崖,下有琴台 。弥天然师,与我游哉 。勒名石坚,庶播将来 。至正甲午仲春,吴兴周昌书于南屏石壁) 。今遍寻不见 。家人卦:幽居洞往西,便是最着名的“右司马温公”的“家人卦” 。摩崖题刻,司马光隶书,“家人卦”纵七尺四寸,横六尺,隶书十二行,行十七字,径五寸(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 。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 。家人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初九,闲有家 。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 。贞吉) 。此处岩石宽广,每字约十余厘米直径,字迹大体可辨 。旁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牌 。家人卦旁有“南屏摩崖多”等字样,余字不可辨 。后有大片石林,但无摩崖痕迹 。家人卦之后原有“乐记” 。“乐记”据史料记载,隶书分10行,字27厘米(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至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 。今已不存 。另有“中庸”,原在《乐记》后 。隶书分10行,字27厘米[子曰道不远人至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家人卦》、《乐记》、《中庸》三篇书法,《武林旧事》记系唐人书,后人添刻司马光书 。司马光父司马池于宋康定元年(1040年)任杭州知府,封温公 。司马光于宝元初(1038年)中进士甲科,因父在杭,来杭省亲,文为光代作,此段摩崖大抵是司马池守杭时所刻 。《鹹淳临安志》也称温公书] 。今亦不存 。在“家人卦”的左旁石峰上还有“南山亭”(约长80CM×宽30CM)三字 。在岩隙处有“叱石崩云”四字,今已不存 。另有50CM×25 CM、55CM×65 CM、30CM×40 CM摩崖,字已不可辨 。仅见一断裂古碑(长150 CM×宽80CM×厚18CM),刻有花纹,字已不可辨 。另有古建筑石柱散落地上 。一路上蕨类植物遍及,盘根错节的油麻藤状如屏风,参天大树随时可见 。在寻访遗蹟的当儿,突见一山鹰掠空而过,松鼠灵活地在枝头跳跃,喜鹊不停地鸣叫,似乎也在欢迎我们的探幽 。最让人惊奇的是,据巡山的管理员称,在泥路上清晰可见的一个个脚印,居然是野猪留下的 。沿崎岖山道,再往上西行,穿铁丝网往上有一大片石林,即“慧日峰”,又有荔子峰之称 。它是南屏山的主峰,是杭州名剎之一净慈寺的坐山,它峰峦耸秀,神瑛清莹,怪石凌寻,兀突不平 。慧日峰摩崖题刻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十一月刻题 。今已不存 。一路右行,接游步道(近期将修筑南屏山至九曜山900米山景游步道与太子湾接通),山下便是太子湾二期工程流水餐厅、听涛居及旱地雪橇的所在地 。我们的构想是:此处景点的立意是返朴归真,要迎合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意愿,要造就深山野岙之景,所以一是先用路石沟通各个景点;二是对各景点稍加整理;三是各景点设立说明牌;四是各路口设立指路牌 。在南屏、雷峰一带旧有孙太初别业、黄汝亨读书处、虞淳熙的读书林、李流芳的南山小筑、包涵的南庄、僧广衍的藕花居等园林 。这一带峰峦耸秀,怪石玲珑,奇树参云,幽簧无数,早晚可听南屏钟声,晴雨可赏西湖景色 。满湖荷花“香世界”,一山烟云“淡墨图”,是读书吟诗的好地方 。湖畔旧有鹤渚,原是孙太初蓄鹤处,荷渠常绿,烟湖空碧 。虞淳熙“鹤渚天高杳不闻,行鸥浴鹭各纷纷”,说的就是这里 。今均不存 。元末明初的名儒雅莫维贤亦筑室于慧日峰下,称南屏别墅 。莫“好学能诗,雅尚标緻”,洪武初为杭学训导,原居灵竺间,绕其房舍遍栽杏树,名杏园 。后移慧日峰下南屏别墅,与骚人挚友咏吟其中,时人称其庄为“小辋川” 。南屏别墅临西湖,傍南屏,青帘摇曳杏花之中,水轩面对千顷芙蓉,竹里幽斋深藏,桥边紫苔野色,呈现出一派处士家居风态 。今均不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