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渡,英雄迟暮——吴佩孚的最后一战 吴佩孚中国之最

三月末的一个晴日,我从湖北老河口出发,沿汉水西岸南下,前往谷城县庙滩镇探访千年古渡 。
暮春三月,鄂北门户老河口盛开着油菜花 。(王在田/图)

沙洲纵横的襄江古渡汉水发源于秦岭西段,向东横贯秦岭南坡后进入湖北,至丹江口为其上游,该河段落差大、流速急而流量小,不利航运;由丹江口至钟祥为其中游,又称襄江,落差缩小,流速略降,流量显著增长,历史上行船仍有一定风险,尤其是从老河口至襄阳段,河道较窄,流速甚快,不易行船 。好在汉水上中游含沙量大,出秦岭后在中游迅速沉积下来,形成大片沙洲,故而在谷城县造就了两处著名的渡口,一处是县城赖以兴起的仙人渡,福银高速便在此跨过汉水,而另一处就是庙滩/太平店渡口 。
襄江河道在庙滩镇东北侧骤然开阔,流速放缓,遂积沙为洲 。有些沙洲已与江岸融合,成为良田,“李家洲”、“蒋家洲”、“汪家洲”这样的地名说明了其身世 。另一些沙洲仍悬于江中,但与江岸或其他沙洲仅隔一衣带水,这些沙洲之间的河道分流了襄江干流,便于渡船连接襄江两岸 。
上游丹江口水库建成后,汉水从秦岭裹挟而下的大量泥沙遭到拦阻,襄江积沙成洲的速度显著下降;但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将丹江口水库的汉江、丹江水引向华北,襄江的上游来水锐减,致使沙洲出浮,河道收窄 。这意味着今天的庙滩渡口比解放前距离更短、水流更缓 。
汉江流域示意图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我驱车穿过庙滩镇,经一座小桥进入胡家洲 。这是庙滩河段最大的一块江心沙洲,散漫的襄江仍在不断堆积、切割着它 。沙洲内水道纵横,既有开垦的零星农田,也有巨大的挖砂场,道路坎坷,遍地沙土,缺乏路标,不易辨认方向,蜿蜒辗转方才来到沙洲东岸,找到了渡口 。
这里是一座车客渡,乃一艘拖轮平行绑定一条驳船,收费低廉,逢车就走,对面便是樊城太平店 。渡口东西两侧的土路都叫304乡道,连通东岸的302省道和西岸的303省道 。
胡家洲渡口 (王在田/图)
1927年6月24日,直系“战神”吴佩孚就是在这里仓皇渡过襄江,弃豫入鄂,遁入蜀道 。

秀才出身的“第一强人”北洋军阀嫡系可分为两支:皖系与直系 。皖系是淮军的底子:北洋军首领袁世凯原籍河南项城,靠近淮西,早年投淮军起家,因此他创办的北洋军中有众多淮军旧人;直系更不待言,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在周边直隶地区招募了大批士兵,这些人逐步升迁,遂成为北洋军的直系骨干 。
吴佩孚属于直系,却非直隶人氏,而是山东蓬莱人,家里是开杂货铺的 。据说他出生时吴掌柜梦见了同乡抗倭名将戚继光,便根据戚继光“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年”的煊赫事迹给“孚”字辈的儿子取名为佩孚,字子玉——所以功成名就之后的吴佩孚又被尊称为“玉帅” 。
不过功成名就之前他的外号就不太典雅了:吴佩孚年轻时避祸离乡,当过一段时间“北漂”,凭着他的秀才底子在北京街头给人算命谋生,两年后才投淮军聂士成部,又辗转加入北洋军 。当时的算命行业由戴着墨晶眼镜的盲人垄断,因此北洋同袍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吴瞎子” 。
从“吴瞎子”到“玉帅”,从一个名符其实的“秀才兵”,到身板单薄遭人轻视而改学测绘的侦察兵,再到北洋军主力师的营级主官,最后成为直系军阀的军事领袖,吴佩孚走了整整25年 。
1923年4月22日,吴佩孚在洛阳办五十大寿,康圣人有为送来一副亲笔寿联:
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半世;
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